小学语文句型转换复习教学反思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503060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复习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复习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复习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复习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句型转换复习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句型转换复习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要求学生掌握的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转换成“把”、“被”字句;二是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三是直接引语转换成间接引语,在小学阶段通常叫做“换成转述句”。我过去在这方面的教学欠重视,结果是上层学生掌握了,中层学生一知半解,下层学生如坠云海。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教学方法陈旧,缺乏针对性。没有指导学生掌握基本方法;不重视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后来,我通过思考和实践,我觉得从以下几方面复习 一、以针对性典型句型训练为主。 句型转换有基本方法,要学生掌握方法,就要以训练为主。训练要有针对性,应该是一个课时解决一个问题,不要有一个课时解决所有句型转换的问题的想

2、法。集中教学“火力”突破的好处是使学生的思路清晰,学习目标性强,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领会和识记,特别有利于下层学生的掌握。如“陈述句换成反问句” “反问句换成陈述句”共用一个课时。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消化”和“吸收”,在期末复习时安排一个课时进行综合训练和检查。既然是训练,训练的内容也至关重要,内容须求典型,不能偏、繁、难,比如“陈述句换成反问句”中的陈述句主要有三种情形:1、肯定陈述句。2、否定陈述句。3、双重否定陈述句。出示的内容就要以这三种形式为典型,不要出一些比较复杂的句式,如带直接引语或复句之类的。句子表达的意思也要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或者富有思想教育意义。 二、以指导合作探究方

3、法为主。 句型转换有一些基本的方法。我通过归纳,把这些方法编成一些易诵易记的顺口溜。如“陈述句换成反问句”的顺口溜是:怎么会(能)呢?难道吗?有“不”去一“不”,无“不”加“不”,问号别忘末尾处。那是不是在课堂上要学生把这些顺口溜背下来就行了呢?不是。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据此,我和学生一起参加探究和归纳句型转换的方法。首先,将事先制作好的典型例句卡片分发给每个学习小组,要求各小组找出句型转换的方法。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和点拨,还参加了两个小组的讨论,和他们一起探究方法。然后,各小组派代表来汇报结果,接着集思广益,一起归纳

4、。最后,引导学生一起把归纳出来的方法编成顺口溜。 三、以培养语言感悟能力为主。 要求学生掌握句型转换方法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最后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当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达到一定的境界,句型转换也就不再是一道难逾越的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主要方法还是训练,训练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反复朗读大量典型的例句。第二步是以小组的形式创设情景说一说,如练说“陈述句换成反问句”,可以两人进行,也可以用“开火车”的方式来进行。第三步是做练习题。先由教师出几道题,学生完成后进行检查(可自查、互查、抽查、汇报结合),必须对一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评讲。第四步是搞个“句型转换擂台赛”,学生互相出题和答题,轮流攻擂。通过以上巩固和运用为目的的训练活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了方法,也达到了初步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目标。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不可能一下子提高,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沉淀时间和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