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有感于《蚂蚁和蝈蝈》教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502031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有感于《蚂蚁和蝈蝈》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有感于《蚂蚁和蝈蝈》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有感于《蚂蚁和蝈蝈》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有感于《蚂蚁和蝈蝈》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有感于《蚂蚁和蝈蝈》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有感于蚂蚁和蝈蝈教学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本班学生的特点,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对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易于接受,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电化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谜语激趣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读中自我感知,自我评价和评价,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

2、来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主动交流,在学习中做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设计了谜语的导入,自然地引出一只忙于搬粮食的蚂蚁,和一只在大树下悠然自得地在大树下乘凉的蝈蝈,从而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认识了本篇课文的主角。学习课文中,我将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设成中心句,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这样三个问题:蝈蝈为什么要笑蚂蚁是傻瓜(2)蚂蚁到底是不是傻瓜围绕傻瓜一词读课文,找句子,展开讨论。在理解了课文之后。出示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他们有的_,有的_,可真_啊!蝈蝈又冷又饿,有的_,有的_,再也神气不起来了。通过这样填空式的说

3、话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后进行了这样的拓展训练:转眼间,夏天又到了,如果你是那些活下来的蝈蝈,你怎么做呢这个问题再次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作用。由于在读课文、找句子讨论这一环节中,学生发挥得有些过,教师没有及时地收住,教学环节不够及凑,因此课堂上的背诵表演这一环节只能放弃了。有些遗憾说话训练中把规范的句式传授给学生,引领他们学会使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一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既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有力手段。当堂练习背诵,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也是很有必要。因为文本相对简单,又充满童趣。而孩子们又喜欢读这些文章,加之他们的积累很少,就更显得背诵的必要了。当堂背诵,既是引领孩子掌握学习语文的一种方式,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举措。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