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50105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难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这一问题是政府关心的重点,是学者研究的焦点。中国的改革第一步源起于“三农”,中国未来的成败,也必将取决于“三农”,这是显而易见的。泱泱大国,农为根本,只有“根本”的问题解决好,才是最彻底的,最有价值的,最革命的。202X年月,国家发改委下达了关于开展农村经济重大问题调研的指令,按照国家发改委下达的调研课题,笔者有针对性的深入X县区农村开展调研,并运用XX县区县委基层办、县委政研室和XX县区政府经研室的相关调研成果,形成了综合性调研报告。调查结果表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乏力,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和尚未建立长期

2、投入机制,成为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四大难题。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原因是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相悖的政策失衡、体制障碍、城乡隔阂。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目标,笔者以为要做好做活五个方面的文章: 一、生产发展用工业化的理念实现经济重建-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 二、生活富裕用产业化的布局实现社会重建-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研究; 三、乡风文明用市场化的思维实现制度重建-关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四、村容整洁用城镇化战略实现生态重建-关于农村环境污染研究; 五、管理民主用科技化的手段实现文化重建-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关键词:农村经济,经济发展,和谐发展 近三年,中共

3、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202X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六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02X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七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

4、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X年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八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难题之一:乡村债务问题 据调查,一般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年刚性支出需15万元左右,规模相对较小的行政村也不少于10万元。但目前大多数村的经济现状都不乐观。原

5、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受政策性制约,企业改制断了收入,税费改革少了收入,招商引资没了收入;二是经济发展空间小,受制于有限土地资源、资金和自然资源;三是财政转移支付入不敷出,不可预见性支出不断攀升,正常运转难以为继。村级集体往往经济薄弱、无钱办事,这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突出难题。 一、乡村债务结构分析 县乡村两级负债总额为5511万元,其中乡一级负债4258.33万元,村一级负债127.6万元,其债务结构如下: 按成因划分。、地方上项目、办企业,造成决策失误或因管理、市场原因亏损形成的债务1492.4万元(其中乡级13814.10万元、村级1178.3万元)占2.18%。b、办福利事业、“普九”、乡镇医

6、院和村办福利事业建设形成的债务58537万元(其中乡级419.2万元。村级 103.56万元),占61%。、民间高息借贷、完成各种上交任务,因本金、利息形成的村级债务35948万元(其中乡级284.72万元、村级1114.6万元),占.53%。、如通乡镇油路、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债务922.01万元(其中乡级370.66万元、村级18535万元),占8.9%。、因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干部因素形成的历史性债务1335.5万元(其中乡级964万元、村级36.4万元),占2.2%。f、农户欠交税费,逐年欠款而增加形成的集体债务0640.2万元(其中乡级592万元、村级80.4万元),占9.

7、9%。h、其它原因形成的债务815万元(其中乡级276978万元、村级104876万元),占5.0%。 按债权人划分。a、欠银行、农村信用社、基金会及其他金融机构02.79万元(其中乡级64.46万元、村级21.3万元),占6.49%。、欠乡村工程业主348.82万元(其中乡级5570万元、村级6632万元),占6.2%。c、欠乡村干部7682.6万元(其中乡干部569.0万元、村干部91.51万元),占393%。、欠乡村教师2514万元(其中乡级252.30万元、村级6.万元),占.7%。e、欠民间个人2506万元(其中乡级l5.0万元、村级100.9万元),占4.6。f、欠其他经济组织18

8、874万元(其中乡级6494万元、村级832.5万元),占.7%。h、欠其他债权人7960.58万元(其中乡级64847万元、村级15211万元),占1.42。 二、乡村债务成因分析 、财源有限。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撤区并乡、农村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等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村集体不再有剩余产品的分配权和经济收入的支配权,“五统三提”、农业税附加等乡村集体收入也随之消失,乡缜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大多数被取消,预算外收入锐减,乡村集体收入来源被逐渐抽空;由于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缺乏、企业组织化程度低等方面的先天不足,曾经红火一时的乡镇企业,在90年代纷纷破产倒闭或改制重组,每个乡镇每年

9、几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的企业管理费收入顿时化为乌有;198993年,国家实行:划分税种、核实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地方财政的留成比例较高,理财自主权较大,财政状况相对宽裕,而94年以后实行的分税制,地方的独享税种只有营业税、地方企业上缴利润、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小额税种,而增值税、所得税地方只分享5%、40%,地方财源严重“缩水”。 2、刚性支出居高不下。由于机构雍肿,队伍膨胀,乡村二级的工资、误工补贴,办公费、交通费等基本支出使乡村不堪重负,政策性增资只能“挂空档”。旱涝灾害、山林火灾、矿山事故等突发事件而导致的不可预算费用,使原本拮据的乡村财力更加捉襟见肘。, 、财源流失严重。

10、分田到户后,村级集体财产被一分而尽;撤区并乡、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人情税、关系税、税收征管力度不够,导致税收不能按国家政策足额征收;农民增收缓慢,农业税费收缴缺口大,尾欠收缴难度大,征收成本高;实行分税制以来,一定四年的乡镇税收任务必须无条件完成,不能完成的乡镇只能高价买税(230的手续费)或高息借贷垫交;成立于1994年的农村基金会、互储会,一开始就以高息和分红疯狂吸收存款,违规大额放贷,直接威胁金融秩序,99年国家下令强行关闭时,乡镇财政向国家举债.181亿元兑付农民存款,农村“两会”清收不仅使县、乡、村支付了巨额的清收成本,还承担了1368万元的利息债务,至今还有90多万元的

11、不良贷款没有收回, 4、盲目性建设投资强力扩张。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政企不分,政府办企业、政府为企业担保贷款,使乡镇不得不花巨资为企业亏损买单,为企业偿还不良贷款本息;各种达标工程、政绩工程劳民伤财,使乡村债务陡增;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组织农民发展新的生产经营项目,并和农民签订保产保利合同,项目失败后,政府不得不替农民交纳巨额学费。 、预算约束力不强,挥霍浪费严重。乡镇人大会议上通过的财政预算报告往往是一个形式, 乡镇的财政支出一是拆东墙,补西墙,毫无预算可言。二是乡镇财政支出往往是书记、乡镇长说了算,管他预算不预算,支出决策不仅脱离预算而且基本上没有民主可言、更不要说财务制

12、度了。三是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乡级财务账性违规违纪支出现象较为普遍,有限的乡村财力“跑、冒、滴、漏”严重,乡村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四是乡镇主要领导异动频繁(平均任期2年左右),在领导的潜意识中,根本就没有长远打算,大多是过日子、守摊子、找路子,希望早日脱离“苦海”,支出的随意性也就被无限放大。五是村一级的支出就更没有计划了,“到手就是财、今朝有钱今朝用,管他明天怎么过”,是大多数村干部的理财之道。 在现行的乡村绩效考核机制中,数字化强制性硬指标不少,唯独没有行政成本的考核指标,乡村干部在行政过程中,没有成本意识,从客观上助长了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个别乡村干部为了自己的仕途和声誉,不惜花公款制造虚假

13、政绩为自己脸上贴金。在乡村财力日益拮据的状况下,办公费、交通费、通信费、公务接待费却节节攀升,大吃大喝俨然成风,公费请客送礼愈演愈烈。在公款消费上讲排场、讲档次、互相攀比,债务包袱越背越重,群众怨声载道。 三、乡村债务影响分析 巨额的乡村债务对基层组织运转、农村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1,是违法行政的重要诱因。乡村出现收支失衡后,乡村干部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行政资源,巧立名目向行政相对人收取各种费用,因而,农村“三乱”久治不止;为了弥补工作经费的不足,乡村两级均热衷于违规征用土地搞建设,通过炒地皮,从中获取2030%的收益;由于经费紧张,驱使政府机关和干部采取各种隐蔽手段经商办企业;为确保正

14、常运转,乡村干部千方百计找门路,以项目建设为幌子,通过非正常途径,采取非正常手段,争取上级支持,以弥补工作经费不足。 2、直接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沉重的债务包袱,使乡村主要领导整天处于“借新债、还旧债、躲追债”的状态下,影响了他们谋划经济发展的精力;XX县区的干部工资只有市的1/ 2、XX市的1/,并且还不能按时发放。乡村干部为垫交税费、垫付工作经费,每人手里攥着几千元、上万元乃至多万元的“白条”,兑付遥遥无期,乡村千部人心涣散、意志消沉;面对存量和增量均严重不足且强制带病超负荷运行的农村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的社会事业公益设施,乡村二级无力改造和建设,农村公共产品供需脱节的现

15、象更加严峻;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有限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和教育经费被乡村挪用已习以为常,直接影响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基础教育。沉重的债务包袱,致使乡村二级运转困难,公共服务职能难以正常发挥,势必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同时,由于公共投入不足,也直接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民增收致富。 3,有损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巨额的乡村债务使乡镇政府、村委会成为农村最大的债务人。对内,欠乡村干部的工资和公款私垫费用,对外,大到欠金融机构贷款、施工单位工程款,小到欠水电费、运费、餐费、办公用品费,而且在目前状况下,乡村根本不具备偿还能力,只能采取能拖就拖、能躲就躲的应对之策,社会公信度大打折扣。债主为了早日拿回欠款,无奈之下,只能无休止地纠缠乡村干部,围堵干部家门和乡村驻地、封堵学校大门、强行搬走农具和办公用品,搞得乡村干部声名狼藉,无法开展工作。 难题之二:农民增收问题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农民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增收困难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