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500150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氏之子》教学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氏之子教学反思杨氏之子教学反思1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上教材中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以“语言的艺术”为专题。这组课文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所以让孩子们能够读通、读顺、读懂_,培养孩子的语感,对孩子进行读懂文言文的方法策略指导是我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读,在读中学,读中感,读中悟。一读读通,读出句逗。在教学中,我不但认真分析教材,而且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学情,从学生出发,为孩子引导、解惑。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所以能够读通文言文是一个重点。我先放手让孩子自己读文,在学生充分朗读之后,请同学朗读,对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2、。首先是读音的问题,“为设果”wi“应声答曰”yng,这两个字都是多音字,在问中究竟该怎么读,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根据上下问的理解,根据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然后是朗读的停顿,“孔/指以/示儿/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对于这些在朗读中不易掌握的停顿,我先让同学朗读比较,并给孩子进行示范朗读,让他们发现异同,然后自己发现。特别是“家禽”“家/禽”,因为顾问中的家禽和现代意义的家禽理解不同,但学生对此却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所以不能理解,于是我范读,学生练读,就这样整整读了半节课,孩子还饶有兴趣。虽然时间很长,但是,我不觉得浪费。我明显地感受到读得越好了,理解也就加深了。这

3、绝对不是简单的模仿,这是入情入境地感受。二读发现,表述异同。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让孩子再读课文,引导孩子发现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表述上的不同。孩子能用白话文翻译文言文,对_能够整体把握。虽然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但是我在设计的时候还是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一些难懂的地方才给予点拨和指导。学生在交流自己的理解的过程中,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两个基本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这样进行学法指导显得很自然,让学生感觉到这个方法是大家在实践中得出来的,孩子掌握起来就更容易一些。在学习中,孩子们在语言实践中感受到了,文言文语言简练,朗读有些拗口,字义和现代有所不同。三读品味,加深感悟_中杨氏

4、子的语言非常巧妙,但是让孩子就文中的两句对话就体会语言的艺术的确很难。为了把这个主题深入下去,我在开课的时候就出示了罗斯福的故事,让孩子感知语言的艺术。这样孩子对于语言的艺术感受就深切了一些。而课文中杨氏之子的回答则抓住了杨家小儿的反应敏捷,迅速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义,并马上联想到孔君平的姓与孔雀一样,于是用孔雀来回答,但有没有正面否定孔君平的回答,也是话中有话,言尽而意无穷,这就是妙之所在。孩子在体会的时候先是有些不大明白,但随着深入学习,细细品味,最终恍然大悟,这也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有趣之处。四读拓展,学法迁移在学生兴趣黯然时,拓展世说新语中另几个聪慧之语。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获得这次学习的经

5、验,再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去。绕着看的当儿,我发现学生再读古文时确实老练了许多,而且是非常饶有兴趣地去探索语言的艺术。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自己感觉牵引还是过多,对学生放得还不够开,在教学中还总是在“告诉”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但是看见孩子们学古文的兴趣变浓了,而且也学到了一些读古文的方法,他们有收获我心应足矣。我也找到了一些教学文言文的方法。虽然粗浅,但对于今后的教学,很有帮助。杨氏之子教学反思2简简单单小古文,平平淡淡见真章。在与名师、前辈共同研究杨氏之子的过程中,作为后学晚辈的我,委实受益匪浅。期间最令人记忆犹新的,大约就是这“两不该”了。一不该:“教不得”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

6、之以渔”,学习文言文当然要涉及学习方法,但这些方法怎样传授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灵活运用,却是我应当反思的问题。在初上杨氏之子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请学生说说,想明白文言文的意思,都有哪些方法?学生根据以往经验,很快便说出了“找注释、看插图、联内容”等常用方法。于是我便请学生用这些方法来自读_,读懂大意。粗看起来,这样的教学过程并无错误,我之前所教的几篇文言文也有这样的环节。但在评课时,特级教师赵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的过程,只是关注了“教法”,想着自己作为老师要“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其实并未明确各种方法应当如何运用。这样的方法,是“教不得”的!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改变自己的观

7、念,去关注“学法”,即学生应当“学什么、怎么学”。一语点醒梦中人!原来,变“灌输方法”为“学生自己说方法”,从根本上讲仍然没有走出闻言教学低效的误区。仔细回想,学生后来在说大意时候出现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恐怕不仅是因为文言的难懂,更是因为没有真正使用好这些学习方法。要扎扎实实地品味语言,学生就必须学会在什么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在反思和修改之后,换班再次教学杨氏之子时,课堂呈现了这样的环节师:(投影出示课文内容,其中有注释的文字变为蓝色,可根据插图来帮助理解的两句话变为红色,其余联系上下文即可解决的沿用黑色)大家刚才提到了不少方法,请认真观察投影上的课文内容,与大家手中的课本有什么不同

8、呢?生:有三种颜色。师:对!那咱们再仔细观察这些蓝色的字,我们可以怎样知道它们的意思?生:这些字都带有注释,可以作为参考。师:这里还有两句用红色表示的句子,咱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帮助自己理解呢?生:(仔细观察并发现)插图上画的就是这两句所说的内容!师:真聪明!最后这些没变色的字呢?生:很简单,联系上下文就可以知道。师:(带领学生再总结三种方法)现在给大家几分钟实践,咱们就用这三种方法来自学课文大意。如此一来,学生在接触文言文的时候不但明确了方法,而且学会了如何在恰当的时候使用恰当的方法解释_意思。在之后的环节中,这个班的学生基本上可以说出大意,再没有出现前一个班反馈的那些问题。学生是教学主体,

9、教师是教学主导,这是我们都已耳熟能详的认识。但在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中,是否真正尊重了主体的学习需要、又是否让自己的主导起到了实效呢?语文大师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从关注“教法”,到注重“学法”,我要走的路还很长。二不该:“教不得”的朗读。文言文教学应当重视朗读,这已经是当下的共识。范读、自读、默读、齐读、互读许多种形式都在帮助孩子们如何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高,最后读懂意思、读出感情、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来。在我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总出现这样的环节:学生初读教师范读学生尝试模仿自读指名读齐读。有时,还会针对难句专门进行断句、停顿的指导。我曾经认为,文言文的朗读,假若没有这样的“教”,就不算读到位。但这一次教学却引发了我对这种范读方式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