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人教最新版本)物理下册第七章练习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499869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人教最新版本)物理下册第七章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人教最新版本)物理下册第七章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人教最新版本)物理下册第七章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人教最新版本)物理下册第七章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人教最新版本)物理下册第七章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人教最新版本)物理下册第七章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人教最新版本)物理下册第七章练习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人教新版)第七章练习题7.1力习题1、力的大小、方向和 _称为力的三要素。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 改变、 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它施加 作用。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除了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外,还与力的 有关。3、力既可以改变物体的 ,又可以改变物体的 。4、运动员踢球时,对球施力的物体是 ,这时 也受到球的作用力;人用手拍桌面,手会感到痛,这是因为 。5、如图(a)、(b) 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 , 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图(C),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还跟力的 有关;6、用手拍桌子,手会感觉到疼,这说

2、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扁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_。7、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B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C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8、在湖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 )A桨对水的推力 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C人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9、如图8所示,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10、两个物体间有力的作用时( )A.一定要相互接触 B.可以不接触C.互相接触,并要发生形变 D.互相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11、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B.一个物体是施力物

3、体,它必然也是受力物体C.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可能不受力的作用D.受三个力的物体一定不会静止。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 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C.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可能有力的作用。D.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13、“神舟”五号发射过程中,在火箭将“逃逸舱”弹射后,火箭的运动状态( )A.一定改变 B.可能改变C.不改变 D.无法判断14、关于力的概念,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 B.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 C. 我们通常说物体受到力的作

4、用,一定还有一个施力物体,只不过省略不谈了 D. 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其施力物体不一定存在15、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 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 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16、下列各种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是A冬冬沿不太光滑的直滑梯匀速滑下 B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C沿平直轨道上正在进站的火车 D公共汽车正在减速转弯 17、图10是一吊灯挂在天花板的示意图,在该图中画出吊灯受力的示意图。18、在图中画出小球受力的示意图19、 在图甲中木箱的P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

5、0角斜向上的150 N的力拉木箱;在图乙中木块的Q点,用与竖直方向成60角斜向上的20 N的力把木块抵在墙壁上试作出甲、乙两图中所给力的图示,并作出丙图中电灯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7.1、7.2力和弹力习题1、如右图所示,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2、某一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指针指在0.3N的刻度上,某同学没有校零,就用该弹簧测力计测一个4N的力,测得的结果为_N。3、如下左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 _如下右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 4、力的大小、方向和 _称为力的三要素。5、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_、_、_,它们能影响力的_.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_;运动的物体_

6、力来维持(填需要不需要),因为力是改变_的原因. 6、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牛.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A、100牛 B、200牛 C、0牛 D、400牛新| 课|标| 第|一|网7、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牛.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A、100牛 B、200牛 C、0牛 D、400牛8、关于弹簧测力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月球上,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力的大小B弹簧测力计上的字母“N”用来表示它的型号C测量时,要尽量让弹簧与外壳间没有摩擦D使用时,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9、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

7、,不得倾斜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10、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弹力作用B只有受弹簧作用的物体才受到弹力作用C只有相互接触并发生形变的物体间才存在弹力作用D弹簧的弹力总是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11、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12、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

8、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 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 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 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踢球时,摩擦阻力使地上滚动的球越来越慢B.投球时,手的推力使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C.顶球时,头顶球的力改变了球的运动方向D.接球时,手对球的力使球由运动变为静止14、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力是产生物体运动的原因。C 力一定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D 力是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 15、下列力中,最接近1牛顿的是( )A运动员举起杠铃的力;B拿起一个大西红柿的力

9、; w W w.xK b 1. c omC人扛起一袋大米的力;D一只蚂蚁对地的压力.16、(1)如图11(b)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N,它的1大格表示_N,每1小格表示_N。经过调零后测量,从图中指针的位置可知它受到向下的拉力是_N。(2)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_刻线位置。若不在此处,应请老师调节后再使用。(3)弹簧测力计上最大刻度值就是弹簧测力计的_,用弹簧测力计所测量的力的大小_(填“可以”或“不可以”)超过这个值。17、小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的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

10、 ;(3)该弹簧原长是 cm,若用该弹簧整理一只弹簧测力计,其量程为 N。 (4)小李作出了下图5所示的三个图像,其中正确的是_(填序号)新|课|标|第|一|网 7.3重力1、一物体在月球受重力等于地球上所受重力的1/6,将12 kg的物体放到月球上,其质量是 _ kg,重力是 _N. 2、交通干道上有一座桥,桥梁旁竖着一块如图4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物理意思是 ;一辆总重为392000N的卡车 (选填“能”或“不能”)通过这座大桥。3、建筑房屋时,用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的重锤线是根据_ 制成的. 4、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质量为0.2千克,受到_力的作用,大小为_牛,方向是_,此力的施力物

11、体是_;同时书还受到_力的作用,大小是_牛,方向是_,此力的施力物体是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5、刘星同学的质量为40 (选填“Kg”、“g”或“mg”),则他的体重为 N(取g10N/Kg).6、一质量为0.2kg的苹果从树上下落,是因为它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大小为 N,方向总是 。(g取10N/kg)7、不计空气阻力,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只受 作用,这个力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同时脚感到痛,使脚感到痛的施力物体是 8、在墙上挂像框时,可自制一个重锤来检查像框是否挂正,如图所示,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 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9、苹果树上有一个质量为200g的苹果,它受的重力大小为 N,运动员

12、打排球时,会感到手疼,这种现象表明 新 课 标 第 一 网10、重力的大小G= ,重力的方向是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其中g= ,其物理意义是 。11、重力的方向是 的,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 比。 12、质量是10 kg的木块放在斜面上,则它受到的重力大小是_ N,方向 _,施力物体是_,受力物体是 _. 13、建筑工人常用重垂线检查墙壁 ,重垂线是利用 原理做成的。14、某同学带着20 kg的一筐苹果去福利院看望老人,这筐苹果的重力是 N,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15、“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_kg,所受的重力是 N。16、嫦娥一号卫星能绕月飞行,是由于受到 力的作用。军事演习时从飞机上投下的炸弹能落回地面击中目标是由于受到 力的作用。“不倒翁”被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