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裂化催化剂再生技术总结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499665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氢裂化催化剂再生技术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加氢裂化催化剂再生技术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氢裂化催化剂再生技术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氢裂化催化剂再生技术总结(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氢裂化催化剂再生技术总结摘要:催化剂是加氢裂化工艺的核心,特别是加氢裂化催化剂,直接决定了油品 转换的方向。在精制反应器与裂化反应器串联使用的生产工艺中,裂化催化剂失 活的主要原因为结焦或积碳,通过再生处理能够使其恢复活性。加氢裂化催化剂 选择专业的公司进行器外再生,再生剂质量好、活性损失少,能够满足装置生产 运行要求。关键词:加氢裂化 催化剂 结焦 积碳 再生1 前言 加氢裂化催化剂不仅要求有加氢性能,且有适宜的酸性,因此多含有沸石酸 性组分。加氢处理和加氢裂化操作中,多种因素导致催化剂暂时或永久失活,运 转周期一般为6个月到45年,视装置类型和操作条件苛刻度而定,在运转过 程中催化剂失活

2、,可由提高反应温度来弥补,直至产品质量、数量限制而停止升 温,确定停运进行再生。再生可以除去焦炭、清除覆盖活性中心及堵塞孔口的焦 炭和杂质,同时使活性金属重新分散,恢复催化剂活性1。通过分析裂化催化剂 使用情况,委托专业厂家对催化剂进行再生,再生剂活性较好,使用效果满足生 产需求。2 加氢裂化催化剂失活现象 造成加氢裂化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有催化剂结焦、催化剂中毒以及催化剂 中金属聚集、分散变差2。结合催化剂使用情况来看,该裂化剂串联在精制催化 剂之后使用,其发生催化剂中毒和金属沉积的可能性较小。通过收集分析催化剂 运行数据,显示该裂化剂在第一运行周期中未出现局部热点,通过温度补偿的方 式基本

3、能够满足反应深度的需求。因此,该裂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为结焦或积碳, 通过再生处理能够使其恢复活性。3 加氢裂化催化剂再生的要求 加氢裂化催化器外再生需要确保催化剂晶体结构稳定、损坏程度微小,活性 金属凝聚度降至最低,使得比表面积、孔容及径向压碎强度得到良好的恢复。通 常要求如下;表 1 再生剂性能指标要求注:Rx实验室再生样品的分析值。一般通过过筛分离脱除反应器卸下催化剂中的碳粉、杂质、瓷球等物,将剩 余的待生剂进行烧焦再生,烧焦脱除待生剂中的碳和硫,使其比表面积、孔体积 得以恢复。最后还要对完成烧焦的再生剂再次进行过筛分离,脱除粉尘和碎粒, 确保其颗粒完整,回装反应器后不影响流体分布。由于多

4、数加氢裂化催化是分子 筛型催化剂,其特殊的分子筛结构决定了对其再生过程温度的控制要更加严格, 必须防止再生过程中超温对催化剂载体结构的破坏3。因此,催化剂再生时要求 厂家严格控制预热的空气流量和烧嘴条件,准确控制温度使催化剂得以良好再生。3 再生剂效果评价3.1 物理性质评价将某加氢裂化催化剂HC-A待生剂、HC-A实验室再生剂及HC-A再生剂的物 化性能汇总于表1。由表1可见,通过再生后的HC-A裂化催化剂S、C含量大幅 降低,比表面积、孔容及径向压碎强度均有了明显改善。积碳是催化剂活性下降 的主要原因,但催化剂通过再生,随着积碳的烧除,催化剂活性将得到一定程度 的恢复4。由此可见,通过此次

5、催化剂器外再生,催化剂碳含量大幅降低能够使 得催化剂活性显著提高。表 2 催化剂物化数据比对3.1 催化剂活性评价图 1 所示为加氢裂化催化剂 HC-A 再生剂回装投用后单个床层的运行情况。 由图1可知,再生剂在经过60 多天的初期活性释放后逐步进入活性稳定区域, 稳定运行至500 天左右,根据生产实际需求,降低催化剂温度。催化剂在稳定运 行区域内,出口平均温度由378.86C缓慢升高至386.89C,历经412天,催化剂 平均温升系数为0.019C/d。从温升趋势来看,该催化剂还能稳定运行2年以上, 达到装置长周期运行的目标。图 1再生剂运行情况5 结论1) 通过对加氢裂化催化剂HC-A的器

6、外再生,催化剂S、C含量大幅降低,比表面 积、孔容及径向压碎强度均有了明显改善,满足催化剂回收利用的需求。2) 再生后的HC-A裂化催化剂平均温升系数为0.019C/d,预计运行周期可达到4 年,满足装置催化剂长周期运行的期望。参考文献1 韩崇仁.加氢裂化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210-2192 赵琰,张喜文.加氢裂化催化剂失活与再生J.工业催化,1999, 6: 46-55 王琪,孙荣,赵岩林.DHC-39加氢裂化催化的首次国内器外再生J.石油炼制与 化工, 2006, 37(1): 13-16梁相程,王继锋,喻正南等.几种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研究J.石油化 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2, 15(4): 29-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