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8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498954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推荐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推荐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推荐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8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推荐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8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8篇(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荐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 各位评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第7册13页136页面积和面积单位,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的含义,在认识面积的意义后,接着学

2、习面积的单位,使平面图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标准,这样就减少了认识上、理解上的难度。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大纲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知道他们实际的大小。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教学难点:面积概念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激趣导入新课。让学生说说多功能教室有哪些物体,和你家的房子比较一下谁大一些?并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多功能教室到底有多大?比你家房子大多少?从而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教师板书

3、:面积。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面积的概念这一环节分两步来完成第一步认识面积首先让学生通过用手摸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课桌的桌面,看电脑中的两个镜框的画面,来感受物体表面有大有小。接着让学生画平面图形,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议、说,给他们的大小起个名字,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面积定义,教师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用脑思考等多种感观参与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表象。教师及时捕

4、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抽象出面积的概念。第二步,比较面积的大小,引出面积的单位首先让学生知道正确比较面积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教师先出示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学生用观察法比较,会有三种答案,用叠起来的方法比较(试一试),还是不能确定大小,教师根据学生的两次信息反馈,鼓励同学们大胆创新,有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再演示,在两个图形上分别画上同样大的小方格,通过数小方格的数量,学生明白方格多的面积就大.在学生已经知道用数格法来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前提下,运用游戏的方法来比较同样一个图形,可以是6格也可以是12格,从而产生了矛盾,达到了学而思,思又惑,惑求解的目的,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原因,知

5、道要正确地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接着教师巧妙引出面积单位这一概念。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什么单位?告诉学生今天先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指出面积单位还有别的,如平方千米也是一个面积单位。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在师生共同提出问题、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一直处在积极探索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三)认识面积单位;这个环节分三步来完成:第一步让学生自学课本并出示相应的自学提示。第二步是分层次来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的教学以教为主;具体环节如下:找,从自己备的学具中找出面积是

6、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想:看着1平方厘米并把它印到脑子里比,比一比你手上的哪个指甲大约是1平方厘米。画,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量一量你的橡皮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教学以扶为主;1平方米的教学以放为主。以上利用多种方法的教学,促使学生巩固了面积单位,发展其空间观念。第三步用单位面积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为此,在教学中都进行了操作练习让学生去量一量橡皮、书本封面、课桌,并让学生学会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积。 (四)巩固练习 主要设有填空题判断题和操作题。目的让学生明白(1)正确运用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

7、题的能力。(2)渗透长度和面积的区别,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并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课堂小结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思考题,让学生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去测量我们的操场,这个方法可行吗?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总之,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从实际生活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理想的发展。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24时记时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普通计时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充分利用了时间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

8、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4时计时法的含义。对于怎样理解与运用24时计时法,其教学应把握两点:()要利用时间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明白24时计时法是怎样得来的;()能让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计算经过的时间。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4时记时法,并会运用2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能正确地把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进行互换,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乐于和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 3、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了解24时记时法,明确两

9、种记时法的异同。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绝大多数用1时记时法表示时刻,因此正确地运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和进行记时法之间的互换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 1、情境教学法。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有所悟,在问题情境中学有所思,在成功情境中学有所乐。 、直观教学法。“百闻不如一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表象信息,激发学习欲望,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0、:1、实践探索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他们内在的潜力,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2、合作交流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张扬个性,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实现资源共享,获得成功体验。 四、说教学程序 设计理念:有位科学家说“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努力成为学生喜欢和好奇的源泉。要实现这一目标,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开始,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想象的问题出发。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比一比、说一说、议一议的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11、。本课教学的设计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我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中建构,设计以下五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瞧瞧。(课件出示课本52页图) 2.谁来告诉大家百货的营业时间?(出示:早上9:0晚上9:0) 这两种计时的方法都能表示出重庆百货的营业时间。(指早上9:00晚上9:30)是我们平时习惯的说法,用了“早上、晚上”表示时间的词,这是普通计时法。 (指9:0021:00)是用什么方法计时的?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计时方法?(请学生说说。) 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随处

12、可见。那为什么要采用2时计时法来计时呢?24时计时法又有什么优越性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和学习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利用钟面来认识24时计时法。二、新课 .学生动手拨钟感受一日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2圈,一天是24小时。()你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结束的?(引起一天的开始是:00和夜里12:0两种答案的争论) ()出示倒计时的场面:见过这个场面吗?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一起倒计时,当我们倒数到1的那一瞬间,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都指到了几?这个时刻意味着什么?(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3)现在该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结束

13、的了吧?深夜12时也叫做0时。0时是白天还是夜晚? (4)咱们一起将时针、分针拨到时,听清老师的要求,第一:请在钟面上拨出你一天的作息时间,并说说什么时候你在做什么;第二:请思考:时针在一天里走几圈,一天共多少小时?另外:拨钟时只拨时针,分针不动。(学生拨钟,师巡视) (5)一天里时针走了几圈?第一圈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第二圈呢?谁来拨给大家看看?请你拨给大家看看,说说哪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6)对,一天里时针走了两圈,一天共是多少小时?那你能在钟面上把24小时数出来吗?(请一生上来拨、数。) .课件演示和老师讲解一日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2圈,一天是24小时。 ()咱们也来数一数。(课件演

14、示一日里时针走动的情况,同时师生共同数出一天有24小时。) (2)一天一共是2小时,我们把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板书:从时到2时的计时法叫做2时计时法。) 3.研究两圈数的关系,得出用2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方法。 (1)孩子们通过拨钟知道了一天里,时针正好走两圈,共小时,那仔细观察,外圈的数表示什么?它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先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2)抽生汇报。(钟面外圈的数字表示中午2时到夜里的24时,是时针走第二圈时对应的时刻。问:第二圈的数具体表示什么?你能找一个数举例吗?(时针从0时起共走了几小时) 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相差1。相差12是什么意思?(外圈比

15、内圈多1) (3)在实际生活中,钟面上只有第一圈的数,咱们又怎样利用刚才找到的两圈的关系用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呢?(出示一个9时的钟面):这是什么时候?(学生引起争论:上午9时和晚上9时)师:这个时刻既可以表示上午9时,也可以表示晚上9时。板书(上午时晚上9时)。(4)上午时和晚上时用2时计时法怎样表示?(抽生回答,求证:你们也这样认为吗?怎么想的?)(板书答案) (课件演示)上午9时是时针时走第一圈所指的时刻,表示一天过去了9小时,所以用2时计时法表示就直接说时。(板书:9时) (课件演示):晚上时是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从时起,时针走过了中午的2时,进入了第二圈后又走了9小时,所以用加上第一圈走了的1小时就等于21小时,表示一天过去了21小时,所以,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21时。 (6)讨论、提炼方法:我们用24时计时法表示了上午9时,晚上时,还用不用说上午几时,晚上几时?(就直接说几时)。那么怎样用2时计时法准确表示时针走第一圈的时刻和第二圈的时刻?(学生讨论) 请学生回答。 师小结: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针走第一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指几就是几时,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所指的数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的时刻。(7)下午5时用2时计时法表示几时?怎样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