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综合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498582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利用规划综合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土地利用规划综合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土地利用规划综合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土地利用规划综合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土地利用规划综合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综合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规划综合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综合应用题题)1. 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8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480kg,蔬菜占有量 140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 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如果规划年将粮 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 8:2,粮食自给率为 80%,试测 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2. 某地预测到2010年本地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kg,预测到 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城市化水平达到55%, 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00m2,

2、村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20m2,该 地区的复种指数为2.5,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7:3,试 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3. 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9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kg,蔬菜占有量 160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蔬菜平 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m2,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城市化水平将 达到 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 8:2, 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00m2和8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居民 点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4.

3、 某地2000年人口为80万,预测到2010年本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人口 机械增长率为将达到6%。、人均粮食占有量500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 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2.5,规划年将粮食作物 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8比2,如果粮食自给率为8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 耕地需求量是多少?5. 某地 2001 年末总人口为 85 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 4%、年机 械增长率为5%。,人均粮食占有量500kg,蔬菜占有量160kg,预测到2010年本 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 30000kg

4、/ha,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 达到 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 8:2, 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00m2和8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居民 点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6. 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120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5%、年机 械增长率为6%。,人均粮食占有量450kg,蔬菜占有量160kg,预测到2010年本 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 30000kg/ha,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 达到 65%,如果规划年

5、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 7:3, 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0m2和10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1)该地规划期末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村镇人口(6分);(2)耕地需求量(6 分);(3)居民点用地需求量?(4分)7. 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116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4.5%、年 机械增长率为16%。,人均粮食占有量420kg,蔬菜占有量160kg,预测到2010 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 30000kg/ha,规划期内由外地调入粮食15万t调出蔬菜10万t该地区的粮 食复种指数为 2,蔬菜复种指数为

6、 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 62%,如果规划年将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7:3,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 标分别为125m2和96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1)该地规划期末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村镇人口(6分);(2)耕地需求量(6 分);(3)居民点用地需求量?(4分)(4)规划年人均土地和人均耕地指标(2 分) 8某乡的土地利用现状构成如下表所示,另知该乡当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100hm2,养殖水面为180hm2,试计算下列指标:表2 土地利用现状构表单位:hm2土地 总面积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村 用地独立 工矿 用地交通 用地水域未利用 地小计已利用1200300550

7、50150789075045050(1)土地垦殖率;(2)土地农业利用率;(3)耕地复种指数;(4)林地覆盖率;(5)水面利用率;(6)建设用地利用率;9某乡的土地利用现状构成如下表所示,另知该乡当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100hm2,养殖水面为780hm2,试计算下列指标:表1 土地利用现状构表单位:hm2土地 总面积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村 用地独立 工矿 用地交通 用地水域未利用 地小计已利用22001300850250115012579027501450450(1)土地垦殖率;(2)土地农业利用率;(3)耕地复种指数;(4)林地覆盖率;(5)水面利用率;(6)建设用地利用率;10下表为某

8、县20002010年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请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填空:填出期内增加、期内减少和规划面积的数据: 表3 各类土地综合平衡表单位:hm2类型基期面 积土地利用类型期内 减少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村用 地交通用 地水域未利用 地耕地41203800601301545352510园地5504602053020105林地542105001814牧草地21018010155城镇村用 地6146020101050086交通用地3265010268122001010水域15601010401500未利用地18580131220861630规划面积期内增加(2)填写土地利用结构表:表4土

9、地利用结构表用地类型基期年规划年面积%面积%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村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土地总面积11下表为某县 20002010 年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请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 题:(1)填空:填出期内减少、期内增加和规划面积的数据: 表5各类土地综合平衡表单位:hm2类型基期面 积土地利用类型期内 减少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村用 地交通用 地水域未利用 地耕地51204850501201535251510园地5104401052020105林地642106001814牧草地31230066城镇村用 地9146020101080086交通用地5205010208124001010水域186

10、01010401800未利用地18080101020861630规划面积期内增加备注: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0000hm2。养殖水面为600hm2。(2)计算规划年有关指标: 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率;林地覆盖率;退耕还林率;退耕还湖率;耕地退化率 如养殖水面保持不变,则水面利用率是多少?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 10000hm2, 则复种指数是多少?12下表为某市20002010年土地利用规划综合平衡表,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下 列各题:(1)填空:(az)表6 各类用地综合平衡表单位:公顷类型基期面 积土地利用类型期内 减少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村用 地交通用 地水域未利用地耕地5200500040155a

11、102010200园地48042020b60林地642600c14d牧草地312e1212城镇村 用地1124160201010900fg交通用 地5204010h10440i水域18001800j未利用 地801010k553050总面积lmnopqrstu期内增 加vw65x158y2010z备注:农用地播种面积为10000公顷;养殖水面为600公顷。( 2)计算规划年有关指标: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率;林地覆盖率;水面利用率(养殖水面保持不变);退 耕还林率;退耕还湖率;退耕还牧率;耕地退化率;耕地保护率(基本农田保持 4600公顷);复种指数(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0000公顷)。13下表为

12、某县20002010年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请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 题:( 1)填空:填出期内增加、期内减少和规划面积的数据: 表7各类土地综合平衡表单位:hm2类型基期面 积土地利用类型期内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村用 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期内 减少耕地45204200601301545352510园地4503602053020105林地540105001614牧草地240201018010155城镇村用 地6406020101053082交通用地3205010208122001010水域15001010201460未利用地280801812208610630规划面积期内增加备注: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0000hm2。养殖水面为600hm2。(2)计算规划年有关指标: 土地利用率;退耕还林率;退耕还湖率;耕地退化率;如养殖水面保持不变,则 水面利用率是多少?如农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