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睡眠养生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498382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的睡眠养生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医的睡眠养生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医的睡眠养生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医的睡眠养生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医的睡眠养生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的睡眠养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的睡眠养生(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的睡眠养生睡眠,本属“起居作息”范畴,由于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 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显得特别重要,而且睡眠养生的内容又十分丰 富,故单立一章,予以讨论。所谓睡眠养生就是根据宇宙与人体阴阳变化的规律,采用合理的 睡眠方法和措施,以保证睡眠质量,恢复机体疲劳,养蓄精神,从而 达到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目的。阴阳是人体的生理需要,也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可以说睡眠 与生存有着同等的意义。历代医家和养生家对睡眠养生都很重视,科 学的摄生保健更需要全面掌握睡眠的规律及方法。睡眠的生理睡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很长一段历史中,人们对睡眠 的机制认识并不清楚。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在古代理论基础上对

2、有 关睡眠的各种问题有了越清晰的认识,并在实验基础上给予了科学的 证实。一、中医的睡眠理论 中医学从唯物的形神统一观出发认为,睡眠清醒是人体寤与 寐之间阴阳动静对立统一的功能状态,并运用阴阳变化、营卫运行、 心神活动来解释睡眠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睡眠理论。主要包括以 下几方面内容:(一)昼夜阴阳消长决定人体寤寐 由于天体日月的运转,自然界处于阴阳消长变化中,最突出的表 现就是昼夜交替出现。昼属阳,夜属阴。与之相应,人体阴阳之气也 随昼夜而消长变化,于是就有了寤和寐的交替。寤属阳为阳气所主, 寐属阴,为阴气所主。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规 律一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种比较严格

3、的节律。正如灵枢营 卫生会言:“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 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在灵枢口问 又进一步解释说:夜半“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白昼“阴气尽 而阳气盛,则寤矣”。(二)营卫运行是睡眠的生理基础 人的寤寐变化以人体营卫气的运行为基础,其中与卫气运行最为 相关。灵枢卫气行说:“卫气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行于阳二 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灵枢营卫生会也说:“卫气行于 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 止”。起指起床,止即入睡。由此可见,卫气行于阴,则阳气尽而阴 气盛,故形静而入寐;行于阳,则阴气尽而阳气盛,故形动

4、而寤起。 所以灵枢天年说:“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三)心神是睡眠与觉醒的主宰 寤与寐是以形体动静为主要特征的,形体的动静受心神的指使, 寐与寤以心神为主宰。神静则寐,神动则寤;心安志舒则易寐,情志 过极则难寐。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不寐中指出:“寐本乎阴、神其 主也”。由于睡眠受心神的支配,人们常因主观意志需要,使睡眠节 律改变。总之,在形神统一观的指导下,寤与寐就被看作是两者相互 转化的心身过程。二、睡眠的分期现代实验研究将睡眠按深度分为四期:i入睡期;口浅睡期;:m 中等深度睡眠期;iv深度睡眠期。I、口期易被唤醒,:m、iv期处于 熟睡状态。睡眠又可分为两种;即慢波睡眠和快波睡

5、眠。开始入睡是 慢波睡眠,大约持续90分钟左右,然后转入快波睡眠持续153 o分 钟,睡眠过程是这两种状态交替进行的,二者交替一次,即称一个睡 眠周期。一夜大约有四、五个周期。慢快波睡眠期的正常比例是保证 睡眠顺利进行的条件。三、睡眠的作用 长沙马王堆出土医书十问中说:“夫卧非徒生民之事也,举 凫、雁、肃霜(鷫鸘)、蛇檀(鳝)、鱼鳖、耎(蠕)动之徒,胥 (须)食而生者,胥卧而成也。故一昔(夕)不卧,百日不复”, 主张“道者静卧”。可见,不仅人需要睡眠,任何生物都离不开睡眠。 没有适当睡眠,就无法维持生命其他活动。历代道、儒、佛、医诸家 对睡眠皆有很多论述,睡眠对长寿的意义是任何其他方式难以取代

6、的, 它的作用可概括为五个方面:1、消除疲劳 睡眠是消除身体疲劳的主要形式。睡眠时,人体精 气神皆内守于五脏,五体安舒,气血和调,体温、心率、血压下降, 呼吸及内分泌明显减少,从而使代谢率降低,体力得以恢复。2、保护大脑 睡眠不足者,表现为烦躁、激动或精神萎靡、注意 力分散、记忆减退等精神神经症状,长期缺眠则会导致幻觉。因此, 睡眠有利于保护大脑。此外,大脑在睡眠状态中耗氧量大大减少,利 于脑细胞能量贮存,可以恢复精力,提高脑力效率。3、增强免疫 睡眠不仅是智力和体力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还是疾 病康复的重要手段。睡眠时能产生更多的抗原抗体,增强了机体抵抗 力,睡眠还使各组织器官自我修复加快。现代

7、医学常常把睡眠作为一 种治疗手段,用来医治顽固性疼通及精神病等。4、促进发育 睡眠与儿童生长发有密切相关。婴幼儿在出生后相 当长时期内,大脑继续发育,需要更多的睡眠。婴儿睡眠中有一半是 快动眼睡眠期(REM),而早产儿REM可达80%,说明他们的大脑 尚未成熟。儿童生长速度在睡眠状态下增快,因为在慢波睡眠期血浆 中生长激素可持续数小时维持在较高水平,故要使儿童身高增长,就 应当保证睡眠足够时间和质量。5、利于美容 睡眠对皮肤健美有很大影响。甜蜜的熟睡可使第二 天皮肤光滑,眼睛有神,面容滋润,而由于精神创伤、疲劳过度及其 他不良习惯造成的睡眠不足或失眠则会颜面憔悴,毛发枯槁,皮肤出 现细碎皱纹。

8、由于睡眠过程中,皮肤表面分泌和清除过进加强,毛细 血管循环增多,加快了皮肤的再生。所以说,睡眠是皮肤美容的基本 保证。睡眠的时间和质量一、与睡眠时间有关的因素 足够的睡眠是健康长寿的保证,但人的睡眠时间多长才算足够, 很难机械规定。每人每天生理睡眠时间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 性格、环境因素等等而变化。一般而言,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次数也越多。睡眠时间与 年龄有密切的关系,是由于人生长发育的规律决定的。婴幼儿无论脑 还是身体都未成熟,青少年身体还在继续发育,因此需要较多睡眠时 间。老年人由于气血阴阳俱亏,“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有“昼 不精,夜不瞑”少寐的现象,但并不等于生理睡眠需要

9、减少。相反, 由于老人睡眠深度变浅,质量不佳,反而应当增加必要的休息,尤以 午睡为重要,夜间睡眠时间也应参照少儿标准。古代约生家说:“少 寐乃老人大患”,古今嘉言认为老年人宜“遇有睡思则就枕”, 这是极符合养生道理的。睡眠时间还多少与性别有关,通常女性比男 性平均睡眠时间长,现代研究认为可能与性激素分泌差异有关。(二)体质与性格因素 睡眠时间长短与人的体质、个性也有密切关系。早在内经中 就对此有明确论述:“此人肠胃大而皮肤湿(涩),而分肉不解焉。 肠胃大则卫气留久,皮肤湿则分肉不解,其行迟,留于阴也久。其气 不精则欲瞑,故多卧矣”。“其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利,卫 气之留于阳也久,故少瞑焉

10、”,以上表明睡眠多少与人体胖瘦大小有 关。一般说来,按临床体质分类,阳盛型、阴虚型睡眠时间较少;痰 湿型、血瘀型睡眠时间相对多。按五行体质分类,凡金型、火型睡眠 时间相对少,而水型、土型睡眠时间较多。按体型肥瘦分类,肥人较 瘦人睡眠时间多,肥人中腠理粗、身常寒的胖人睡眠时间最长,此因 “卫气多寡”不同。西方人认为性格与睡眠有关,内向性格、思维类 型的人睡眠时间较多,而外向性格、实干类型的人睡眠时间较少。(三)环境、季节因素 不同的环境,季节的变化影响睡眠的调整。一般认为,春夏宜晚 睡早起(每天大约需睡57个小时),秋季宜早睡早起(每天大约需 睡78个小时),冬季宜早睡晚起(每天大约需睡89个小

11、时)。 如此以合四时生长化收藏规律。阳光充足的日子一般人睡眠时间短, 气候恶劣的天气里一般人的睡眠时间长。随地区海拔增高,一般人的 睡眠时间稍稍减少。随纬度增加,一般人的睡眠时间稍要延长。(四)其他影响睡眠的因素睡眠时间的变化还与工作性质、体力消耗和生活习惯有关。体力 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所需睡眠时间长,而脑力劳动者较体力劳动者 REM 时间长。现代研究认为每个人最佳睡眠时间(称睡眠中心时刻) 是不同的。可分为“猫头鹰型”和“百灵鸟型”。猫头膺型人每到夜 晚思维能力倍增,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但上午精神欠佳。百灵鸟 型人的特点表现为入睡早,醒得也早,白天精力充沛,入夜疲倦。一 般来说,大部分人为

12、百灵鸟型节律。此外睡眠时间的长短还与精神因 素、营养条件、工作环境等有关。尽管个体所需睡眠时间差异很大, 只要符合睡眠质量标准就视为正常。二、睡眠的质量标准东晋张湛养生要集神仙图中有“禁无久卧,精气斥:“禁 无多眠,神放逸”。认为“久卧伤气”,使阳气、精神懈怠。由此可 知,多睡不一定符合养生要求。过多睡眠和恋床可造成大脑皮层抑制, 使大脑细胞乏氧。决定睡眠是否充足,除了量的要求外,更主要的还 有质的要求。睡眠的质决定于睡眠深度和REM的比例。REM对改善 大脑疲劳有重要作用。实验表明,经过剥夺异相睡眠的猫和鼠,它的 行为会发生变化,如记忆减退,食欲亢进等。根据国内外资料统计, REM 应占睡眠

13、总量的百分比,在新生儿为 50,在婴儿为 40,在 儿童为18.5%25%,在青少年为20%,在成人为18.9%22%, 在成年人为13.8%15%。如果达不到上述比例,则慢性睡眠中浅睡 期代偿性地延长,结果往往产生未睡着觉的感觉。实际生活中可用以 下标准检查是否较高的睡眠质量:入睡快。上床后515分钟进入 睡眠幢态;睡眠深。睡中呼吸匀长,无鼾声,不易惊醒;无起夜。 睡中梦少,无梦惊现象,很少起夜;起床快。早晨醒来身体轻盈, 精神好;白天头脑清晰,工作效率高,不困倦。一般说来,睡眠质 量好,则睡眠时间可以少些。三、睡眠规律与子午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符合觉醒睡眠节律,是提高睡眠质量 的基本保障

14、。前面已经谈过睡眠起卧规律与四时的关系,一天之中起 卧亦有规律,即要使睡眠模式符合一日昼夜晨昏的变化。类修要 決养生要诀总结为:“春夏宜早起,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后,早 忌鸡鸣前”。子午觉是古人睡眠养生法之一,即是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以 达颐养无年目的。中医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及衰,体内 气血阴阳极不平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现代研究也发现,夜间 0 点至 4 点,机体各器官功率降至最低;中午12 点至 1 点,是人体文感 神经最疲劳的时间,因此子午睡眠的质量和效率都好,符会养生道理。 据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防病 保健意义。睡眠的方位与姿势一、睡眠

15、的卧向所谓卧向,是指睡眠时头足的方向位置。睡眠的方位与健康紧密 相关。中国古代养生家根据天人相应、五行相生理论,对寝卧方向提 出过几种不同的主张。(一)按四时阴阳定东西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 老老恒言引保生心鉴:“凡卧,春夏首宜向东,秋冬首宜向 西”。即认为春夏属阳,头宜朝东卧;秋冬属阴,头宜朝西卧,以合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二)寝卧恒东向 一些养生家主张一年四季头都应恒东向而卧,不因四时变更,老老恒言引记玉藻:“寝恒东首,谓顺生气而卧也”。头为 诸阳之会,人体之最上方,气血升发所向,而东方震位主春,能够升 发万物之气,故头向东卧,可保证清升浊降,头脑

16、清楚。(三)避免北首而卧千金要方道林养性提出:“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 老老恒言安寝也指出:“首勿北卧,谓避地气”,古代养生家在 这一点上基本一致。认为北方属水,阴中之阴位,主冬主寒,恐北首 而卧阴寒之气直伤人体元阳,损害元神之府。临床调查发现头北足南 而卧的老人,其脑血栓发病率较其他卧向高。国外资料表明,头北足南而卧,易诱发心肌梗塞。 总而言之,卧向与健康的关系,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二、睡眠姿势 古人云:“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养生家认为行走坐卧旨 有要诀,能够作到这一点,则自然不求寿而寿延。睡姿虽有千姿百态, 以体位来分,不外乎仰卧、俯卧、侧卧三种。历代学者对此有很多论 述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常人宜右侧卧 孔子在论语中说:“寝不尸”,“睡不厌屈,觉不厌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