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十八岁和其他》课文精讲 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49837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十八岁和其他》课文精讲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十八岁和其他》课文精讲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十八岁和其他》课文精讲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十八岁和其他》课文精讲 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十八岁和其他》课文精讲 苏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十八岁和其他》课文精讲 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十八岁和其他》课文精讲 苏教版必修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必修一十八岁和其他课文精讲语篇感知【语篇结构分析】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感叹时光流逝,转瞬间孩子已长大成人,作者反思十八年来,自己是不是有严厉过头之处。第二部分探讨了父子相互形成代沟的原因及消除代沟的措施。第三部分以自己读书的体会经历希望孩子认真读书。第四部分希望孩子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抱负。【语篇脉络梳理】十八岁:儿子十八岁时的感受开头两代人的矛盾:期待做一对朋友父子读书的苦乐:鼓励儿子读好书青春:希望儿子做一只鹰结尾语篇品读一、重点语段品读全文分为四个部分。每个小标题是一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概写十八年的时光流逝,在孩子十八岁生日到来的时候表达了自己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欣慰,把爱与理解表达得

2、淋漓尽致。第1段作者把十八年的光阴感同于昨天和今天的区别,实际上是父母之爱最真切地表露。品味“抱着初生的你也还是昨天的事。”这几句写出了父母的艰辛,引用诗人的话表现自己对孩子长大的万分喜悦。体会在字里行间,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这份父母之爱当作功绩来叙述,而是在与孩子的对话里不经意地流露出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作者对孩子的那种理解与尊重。第2段延袭了上面的写法。品味 “我不知道我对你的爱,十八年来是否杂夹有一些不经心的、任性的以及成人对孩子不够了解的责备”“东东假如人生能够重来一次,我真会情愿溺爱你的”,这些话是爱与理解的集中体现。体会 文中的自责,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爱的无私和恳切。第3、4段写自己

3、面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欣慰和开怀,以一个至友的身份祝贺孩子十八岁生日。第3段写自己面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欣慰和开怀。品味“人生如有知己,应该以自己的孩子为最。”平等,对话,理解,这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父母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成长的关爱完全可以不用我们一般人惯用的强制约束手段,而是向孩子表达出自己的那种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最后的反问也是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展开的。这样的行文方式便于沟通。第4段祝贺孩子十八岁生日。体会这是单独的单句成段,重申与强调中表明了自己的情感。第二部分,写两代人的矛盾与冲突,主张父子之间以理解和交流增进了解。品味第1段交代“两代人的矛盾”。第2段分析“两代人的矛盾”的实质。第

4、3段,从相互理解的角度表明了解决“两代人的矛盾”的办法。第4段再次要求以平等、对话的态度处理好“两代人的矛盾”。体会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层是向孩子指出在两代人的冲突中,许多做父母的“错”依然是出于对子女的关怀;二层为孩子分析在两代人的矛盾中,一部分是父母的落伍,但也有一部分是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并以自身的经历谈到当年自己盲目反抗母爱今日悔之莫及的感受;三层告诉孩子,两代人之间可能都会犯些错误,重要的是相互理解与尊重,是“父与子”之间不断地交流与了解。第三部分,对孩子谈读书的苦与乐,在理解与尊重的前提下向孩子提出读书的建议。体会这一部分作者为孩子谈读书,实际上也是谈人生。在孩子

5、面临大专联考而深感读书之苦时,作者以自己对读书的理解表达了对孩子的同情,同时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即“我”虽然同情你的读书之苦,但“我”不能不鼓励和要求你,甚至鞭策你尽力去争取这一场残酷升学竞争的胜利,只有今天忍受了读书之苦,你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学问海洋中其乐融融。但这样的要求不是一种强制和命令,而是一种同情基础上的劝说。作者说,你们处在一个“憎厌的读书环境”里,“我”当年读书的“ 闲趣”是当前为考试、升学烦恼紧张的你们所难以想像的。这些内容都是作者对孩子充分理解与尊重的体现。第四部分,作者规劝自己的孩子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让自己的人生之路充满快乐,让自己的青春之梦充满阳

6、光。体会这一部分作者仍然以尊重的口吻和商量的语气与孩子展开对话。以自己青春时的梦想与人到中年时的感触劝诫孩子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并在文章的最后再一次表达自己面对孩子成长时的快乐,勉励孩子惜时如金。二、疑难问题探析1、找出文中反映父母养育子女过程中的辛劳、焦虑、激动的相关内容的文字。相关内容有:(1)辛劳:一手托着你的身体,一手为你洗澡你吵闹不睡,我抱着你在走廊上行走半夜(2)焦虑:抱着初生的你到医生处诊治你的“脱肠”,半夜喊破喉咙把医生从睡梦中叫起(3)激动:你刚能坐起,我在院子里为你拍照,假日带你坐在脚踏车前头藤椅上到处炫耀2、“两代的矛盾”的形成原因有哪些?材料中有关“两代矛盾”的形成的原因

7、:受到流行观念的影响。“父与子”时常被看作对立的两方,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下一代往往下意识中受到这流行观念的影响,好像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父母的愚昧和落伍。父母在思想上老旧得追不上年轻人的时代。子女的盲目与急躁。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年轻人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两代之间缺乏沟通,缺少平等和理解。一切悲剧的造成,都由于父母与子女间不能有时像朋友般的把问题摊出来谈谈。语篇鉴赏一、语篇整体赏析杨子在他的儿子十八岁生日来临之际,同儿子东东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其交流的方式和态度足以让我们效法。杨子同儿子的对话采用了一

8、种平视的话语方式,其态度是诚恳的,其方式是平等的,尽管这交流是单向的还看不出反馈。作者在这里没父辈的盛气凌人,也没有长者的颐指气使,完全是用坦诚的方式似乎是在向知心朋友娓娓交谈,这是我们阅读这篇文章首先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其次,是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对于文章的主旨所体现出来的观点,并非人人认同,因为这毕竟与我们的传统观念和传统文化不一致,要求儿女跟父母是朋友恐怕会有不少人难以接受。文章的可贵之处就是将父母和子女的关系看成是平等的,在人格上是互相尊重与独立的,其核心体现了一种宽厚、民主、平等的精神。再次,阅读这篇文章,如果把这篇文章仅仅看成是宣传了一种平等的父子观,也是不符合文章实际的。这篇文章作

9、者尽管是以对等的方式在跟儿子进行朋友般的交流,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在这种平等交流的背后,是父亲对儿子的那种一往情深的关爱。开头一段写得多好多美。儿子的一行一动,一笑一颦,决定了父亲的喜怒哀乐。又如在“ 两代人的矛盾”一部分里,作者替天下的父母“辩护”,“许多父母的错,却依然是出于爱”,只是爱的方式有可商量之处。“读书的苦与乐”“青春”这两部分里,作者或是苦口婆心为儿子分析道理,满怀期望,或是回忆往事,感动儿子,鼓励儿子。所有这些无一不是作者在“ 偷偷”地爱着自己的儿子。这种至情之爱,溢于言表,这种舐犊之情,洋溢于全文,如果看不到这一点,也是不好的。第四,感动人心的文章,往往是朴素、质朴的文章,朴实

10、往往具有一种动人的美丽。本文至爱无言,至情无文,再次印证了这句话的正确。开头结尾两段写“ 我”回忆往事有这样两组句子。开头一组:“似乎,抱着初生的你到医生处诊治你的脱肠,半夜喊破喉咙把医生从睡梦中叫起,那种焦急忧虑,还像昨天的事。似乎,你刚能坐起,我在院子里为你拍照,假日带你坐在脚踏车前头藤椅上到处炫耀,那种激动喜悦,也还是昨天的事。”结尾一组:“想起一手托着你的身体,一手为你洗澡的去日;想起你吵闹不睡,我抱着你在走廊上行走半夜的情况;想起陪你考幼稚园、考初中、考高中的一段段往事。”这两组句子,纯是白描,毫不矫情,真是写到真处情更浓。本文让人觉得情真、意纯,关键还是事真事细,朴素细致自有一种动

11、人的魅力在。二、写作特点赏析1、整散结合的句式特点本文在句式方面很有特点,散句整句结合,长句短句相间,句式随感情的需要而变化,错落有致;如最后一段,有四字整齐的对偶句,如“容销金镜,壮志消残”,有独词句,有排比句,这些句式综合运用,有力地抒发了作者对儿子的深情,加强了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2、结构方面的照应结构严密,首尾呼应,内容照应,标题与小标题呼应,使文章在结构方面天衣无缝,是本文在写法上的又一特点。文章的开头结尾,内容基本一致,感情基本相同。都是回想过去对儿子的爱,感叹儿子成长之快,这是开头与结尾的照应。文章的题目是“十八岁和其他”,小标题分别是:十八岁、两代人的矛盾、读书的苦乐、青春。四个小标题整合起来就是大标题的内容,可以说这是题目与文章内容的照应。3、用一二人称谈话式的行文方式本文的行文方式很特别,作者用一二人称谈话般的形式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这种行文远离了板起面孔的说教,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文字本身与阅读者容易化为一体,在对话中让阅读者受到了心灵的感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