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软组织损伤的按摩方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496975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软组织损伤的按摩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常见软组织损伤的按摩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常见软组织损伤的按摩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常见软组织损伤的按摩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常见软组织损伤的按摩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软组织损伤的按摩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软组织损伤的按摩方法(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软组织损伤的按摩方法 .txt41滴水能穿石,只因为它永远打击同一点。42火柴如果躲避燃烧的痛苦,它的一生都将黯淡无光。常见软组织损伤的按摩方法.txt年轻的时候拍下许多照片,摆在客厅给别人看;等到老了,才明白照片事拍给自己看的。当大部分的人都在关注你 飞得高不高时,只有少部分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这就是友情! 一、肩周炎(五十肩)肩周炎、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年老体弱,气血不足,筋脉失于濡养,或汗出受风,睡卧露肩, 外感风寒及上肢外伤后固定时间太长,造成肩关节功能障碍。 肩周炎一般发生于 50岁左右的中年人,又称“五十肩”。肩周炎早期局部常感酸痛,关节有僵硬感,活动范围逐渐受限。穿衣、梳头疼痛加

2、重, 夜间常常疼痛而影响睡眠,此时如不及时治疗,肩部肌肉可逐渐萎缩,弹性减弱,关节周围 组织发生粘连,好像冻凝在一起,所以又称“冻结肩”。施术方法:1 、受术者取坐位,年老体弱者可取仰卧位。术者立于患侧,一手握患肢腕部,另一手轻搓轻揉肩峰及上肢,待有温热感后,小加大力量约10分钟。2 、点掐揉肩瞑、肩彭、养老穴,风寒者加条口穴。3 、术者一手握腕部,一手固定于肩部行拔晃法,幅度逐渐加:大,以缓解肩部的粘连,同时配合一些拍、叩手法,击打患处约57分钟。4 、令患肢搭对侧肩,术者推其肘部,以解除肩前部的粘连导疼痛,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同时配合患肢的被动活动,反复数次。最后用双手抱揉肩部及推搓手

3、法,使肩部有发热感。施术要点:1 、施术手法宜先轻后重,避免暴力。2 、循序渐进,嘱受术者配合治疗,坚持活动。二、 落枕落枕为常见病,多于晨起后发现颈部一侧疼痛, 转动不便。多因睡眠姿势不良或枕头过高、过低,使肌肉较长时间维持在过度伸展位,造成颈部肌肉痉挛所致。轻者24日即可自愈,重者可延续数周。表现为颈项强直,不可转头,常需和躯干一同旋转,一侧肌肉僵硬,压痛明显,有时可 触及一高起的痛性条索。施术方法:受术者取坐位,术者立于其后。先用揉捏法自枕骨处向大椎方向进行揉捏,以松懈痉挛 的肌肉,约510分钟。随即点压合谷、肩井及落枕穴,前后受限者加大椎穴,左右活动受 限者同时点揉天柱穴。再以一手托下

4、颌部,另一手固定枕骨处,稳力向上牵引颈部。同时停 顿510秒钟。最后用拍、击、叩三种手法叩击双侧肌肉,风寒重的以拍击为主,力量要作 用在浅层,使肩部发热。三、腰腿痛腰腿痛为多发病,病因复杂,涉及到病种也较多, 如泌尿系肿瘤与炎症,妇科中的附件炎等。还有骨伤科的第三腰椎横突症,腰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腰椎骨质增生,慢性腰肌 劳损,梨状肌损伤及风湿病等,所以对腰腿痛的病人,一定要仔细地询问病史、发病原因及 治疗经过,同时进行一般的体格检查,查看有无棘突的凹陷及突出,腰的功能情况,有无侧 弯畸形及腰部的压窜痛,如有下列情况,应建议患者做进一步检查。1、棘突凹陷及后突或不明肿物。2、双侧下肢放射痛。

5、3、大小便功能减弱者。4、有结核病病史者。施术手法:1、侧扳法患者侧卧位。术者一手扶住髋部,另一手扶住肩部,令其放松腰部,双手同时向相 反方向用力,使腰椎小关节发生扭转,常可听到清脆的响声。2、屈晃法令患者仰卧位,屈髋屈膝,术者一手扶于膝部,用力晃动腰部数次。3、压按法患者俯卧位,术者双手重叠,按于患处,逐渐向下用力,待患者产生抵抗力后,再 猛烈上提松手,利用前纵韧带及周围肌肉的反作用力,使错动的小关节复位。4、拨、弹法如梨状肌损伤引起腰腿疼,局部施用此手法,使之复位。5 、点按环跳、委中、承筋、承山、跗阳、昆仑、申脉等穴,整个治疗时间不宜过长,以 1530分钟为好。四、足跟痛足跟痛以中老年人

6、多见, 体型肥胖的女性易患此症, 多逐渐发病, 一般无明显受伤史, 其 症状为局限性足跟痛,尤以晨起床后行走时疼痛剧烈,行走一段路后疼痛反而减轻,休息后 疼如前。中医认为此病为肝肾亏损。肝主筋、肾主骨,肝虚无以养筋肾虚无以生骨,肾之经脉绕 行足跟。现代医学认为足跟痛多为趾骨骨刺刺激了周围的软组织而产生无菌性的炎症,以及 跟骨结节处的滑囊和跖腱膜的反复牵拉而形成的慢性劳损。推拿治疗主要是刺激骨刺周围的 软组织,使其对疼痛逐渐适应,而不能使骨刺消失。施术方法:1 、受术者俯卧位。用推法在足跟及足底反复推揉使其发热同时松解足底部的肌肉。2 、点按法体位同前,术者用双手拇指在痛点处用力点按。反复数次。

7、3 、搓法反复在足底部搓揉,同时牵拉各足趾关节及足底部肌肉。 注意:术后宜穿软底鞋。五、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扭伤在体育运动及日常生活中非常多见, 如从高处落地, 站立不稳, 或行走时踏在 高低不平的路上而造成损伤。轻者可造成韧带的部分撕裂,重者造成韧带的全部断裂或踝部 的撕脱骨折。对于新发生的急性损伤,一定要在排除韧带的全部断裂及骨折后方可施术。早 期按摩手法宜轻,时间宜短,以免加重损伤,加重局部的瘀血肿胀。1 、急性损伤的施术方法(1)拔伸复位法受术者侧卧位,损伤侧在上。术者两手从前后握住踝关节,沿小腿纵轴 方向稳力牵引约 1 分钟,起到纠正错位,分筋、理筋的作用。(2)点按法术者用双手拇指从内

8、外侧踝部点按肿胀的踝关节,使瘀血向四周扩散,起到 止痛、防肿胀的目的,再被动屈伸踝关节4 5 次。( 3 )对合挤压法术者以双手掌置踝关节内外侧,两手同时用力挤压受伤部位。 用力程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术后可用棉花、绷带加压包扎固定。2、陈旧性损伤的施术方法可用推摩揉等手法,以肿胀为中心, 向四周反复推揉, 以利于气血的运行,同时点揉解溪、绝骨、金门等穴,并配合热疗及功能锻炼。运用15种基本手法解除5种常见身体不适症一、运动疲劳运动疲劳多发于运动后几小时至12天。表现为全身肌肉酸痛,僵硬无力,工作能力下降,个别人还会出现肌肉痉挛,俗称“抽筋”。运动疲劳的按摩可在休息或浴后进行,以全身按摩为主,结

9、合局部重点施术,以四肢、 项背为主,头部、胸腹为辅。施术手法:1 、分推印堂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立于头前,双手拇指从印堂穴向左右分推至太阳穴, 反复数次。再从印堂经神庭直推至风府穴,反复数次。2 、按揉胸腹体位同前,术者单手从上而下依次按揉璇玑、华盖、膻中、气海、俞府穴 至腹股沟的中点,反复多次。3 、推拿腿前侧体位同前,术者双手在大腿的前内侧,前外侧,由上至下反复推拿,使僵 硬的肌肉得以松解。4 、揉搓背腰受术者俯卧位, 术者用双手提拿两侧肩井 45次,然后用双手掌在背腰施 揉搓法,由上至下,力量适中,力达肌肉,反复数次,注意勿搓伤皮肤。再用双手掌在大椎至八笔穴之间的棘骶中及两侧,依次稳力下按

10、2遍。5 、推拿腿后侧体位同前,术者双手推拿大腿后侧,从上到下反复推拿。6 、拍打背腰部及下肢术者用手或拍打棒, 由背部经腰部至双下肢, 从上至下,以轻快柔 和的手法反复拍打。背部宜轻,下肢宜重。7 、抖双腿术者用双手握住受术者的足踝部抖动。此套手法在施术中,要根据被施术者的体质、年龄而有所不同,采用“虚则补之,实则 泻之”的原则,轻缓为补,重快为泻,辨证施治,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二、精神疲劳精神疲劳多因工作繁忙, 精神紧张,用脑过度及睡眠不足等所致。 其表现为头昏脑胀,头 痛,精神不能集中,全身酸软等。精神疲劳的按摩施术以头部及相关穴位为主,手法宜轻、缓、稳,不宜经常变换体位, 环境要安静,

11、以能使受术者入睡为佳。施术方法:1、受术者仰卧位,全身放松。2 、术者用双手大鱼际轻轻缓推印堂至发际再向两侧分开推摩至太阳穴810次,每次之间停顿510秒,然后术者五指分开,由发际推擦至百会 56次,每次间隔同样为 510 秒钟,反复操作数次。3 、点按神门、内关、上脘、中脘、下脘、三阴交等穴,用力由轻到重,以受术者不感觉到疼痛为宜,停顿片刻后再慢慢抬手松开,每穴之间停顿510秒钟,如此时受术者已入睡即可停止操作,如仍未入睡,可采用俯卧位,轻摩背部或小腿后部肌肉,力度逐渐减轻,间隔时间逐渐延长,至入睡为止。三、肢节疲劳肢节疲劳是指四肢的关节及其周围的软组织的疲劳。本症多由运动量过大,工作时间过

12、 长或长时间固定一个姿势所造成,如跑步、登山、提举物品、打球等。其症状是局部关节的 酸、胀、痛、软、无力等。施术部位以其症状明显的关节部位为主,施术手法以开导放松关 节软组织为主,结合关节的被动活动。施术方法(以膝关节为例):1复操作数次,力量逐渐加大。2 、术者手掌半握空拳,从大腿内、外侧,稳力挤压肌肉,以疏通髌骨及周围的气血,此 法约15分钟。3 、点按双侧膝眼、血海、阳陵泉、足三里,力量宜大。4 、受术者被动屈伸膝关节,使股四头肌被动拉长,以利于膝部疲劳的恢复。5 、最后施叩击法、大腿抖动法而结束治疗。四、周身乏力周身乏力是指浑身疲困,行动无力,四肢酸懒。导致周身乏力的原因很多,这里所介

13、绍 的周身乏力,是指由于超负荷运动量所导致的过度疲劳及由于各种疾病如泻泄、高热等发病 过程中所出现的这一症状。施术手法:1 、受术者取俯卧位,术者施抚摩法,从背部脊柱两侧,由上向下推摩至足跟部,反复操 作510次。2 、受术者取仰卧位,术者双掌心相搓至热, 在腹部脐周围,沿顺时针方向,推摩5分钟。3 、四肢施用循经按摩,用推、捏、滚手法。4 、术者用双手拇指点按大椎、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神门等穴。最后以双手掌 重拍足三里而结束治疗。五、头昏背痛头昏多指头晕眼花,轻者闭目即可减轻,重者可有站立不稳,恶心、呕吐等症状。背痛是指背部板滞疼痛, 牵连后项,肩胛不舒,兼有恶寒者为风冷乘袭足太阳膀

14、胱经,经脉涩滞,常见于伏案工作者的慢性劳损。头昏、背痛二者从表面上看互不相干,但在临床上二者常同 时出现,如颈椎病等。施术手法:1、受术者取俯卧位,术者以双手掌自太阳穴至风池穴,反复推揉35次。2 、术者以双手五指交替抓拿头顶及侧头35次。3 、术者以双手置背部脊柱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反复推揉510次。4 、术者以双手握拳叩击背部疼痛部位数次,再以拇指拨弹背部痛点数次。5 、点按太阳、百会、风池、肩井、大椎、曲池、内关、足三里、太冲穴,每穴点按1分钟。6 、术者以滚搓法,反复滚搓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而结束本手法治疗。腰部病症 ( 脊柱的解剖生理)1、脊柱 脊柱是人体躯干的中轴,起着支持头颅和

15、构成支持胸、腹、盆腔脏器的骨干, 同时也是上、下肢的支持者,并有负重、运动、缓震和平衡身体的作用。人体的正常脊柱是 由二十六个椎骨、二十三个椎间盘,三十一对脊神经和很多方向不一、活动范围各异的小关节及许多坚强的韧带所组成。除第1、2颈椎和骶、尾椎外,其余椎骨的形态结构基本相似,由1个椎体、2个椎弓根、2个椎板、2个横突、2对关节突和1个棘突组成。此外,椎体 的前、后部和棘突上分别有纵贯脊柱全长的韧带把每个脊柱骨牢固的连结在一起。从前面观,椎体由上而下逐渐增大, 以适应生理机能的需要; 但在骶骨底部, 由于体重沿骨盆传至下肢, 故骶部自上而下逐渐变大。侧面观,成人脊柱有四个生理性自然弯曲,即颈、胸、腰、骶曲。 生理弯曲的出现,增强了脊柱的弹性和支持能力。脊柱各部椎骨关节面的方向和椎间盘的大 小、厚度与该段脊柱运动方向及活动范围有关。正常脊柱可前屈九十度、侧屈三十度、旋转 三十度。脊柱运动的基础是椎间盘和后关节。这些结构的任何部分受损,均可导致临床症状 与体征。2、椎骨间的连接(1)椎体间的连接 椎间盘。除第2颈椎以上(1、2颈椎之间)而第1骶椎以起无椎 间盘外(指正常成人) ,其余每2个椎体之间夹有一层和椎体紧密结合状和椎体一致的纤维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