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说课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49688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慈母情深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慈母情深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慈母情深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慈母情深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慈母情深说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意语文”的真意境界慈母情深说课中坪小学 周旭一、说教材慈母情深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故事。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设计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二、说预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本年级教材、学生的特点,我预设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为:、认识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数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了达成这些目标,突

2、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做了一下预设:第一板块:诵读有关歌颂母亲父亲的语句,并活学活用,利用家长开放周,对母亲父亲说一句话。检查经典诵读背诵情况,点出主题,为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第二版块:先检查预学情况,用填空的形式检查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生字词的认读,多音字的识记。再小组合作,品读句子,找出感动的句子或场景谈感受。最后展示点拨,通过读、悟描写母亲的工作环境、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第三版块:读写结合三、说精彩1、主线明晰,不蔓不枝。从“慈母情深”的“深”切入,把语文浓缩成一道填空题。从而引伸出“鼻子一酸是一种什么感觉”,成为探

3、索研读课文的主问题。学生在自读中找出不少“令我鼻子一酸”的句子,于是,一个慢镜头(神态描写),一个快镜头(动作描写),一个广角镜头(环境描写)一个特写镜头(母亲塞钱),淋漓尽致地以最具典型的细节,使主线既清晰而又不失丰满。2、以人为本,以读为本课前,关注预习中的读。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放手让他们在课前进行有效地预习是必要的。学习生字,扫除障碍,读熟课文,感知大意,寻找疑虑,设法释疑,课前的预习自然能做到有效地读。读通,读顺,读熟文本。故在课堂中第二个环节检查预习的情况时,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给学生搭起了一个整体框架印象。接着出示了检查预习,既可以考察学生对文本的

4、熟悉程度,又包含生字词语教学,其内容还是整篇文章的大意,再次强化了读者对文本的关注,更是为关注细节表达悄悄做了铺垫。 课堂中,请学生自由地阅读,梳理学法,然后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抓住重点词句投入到自主品读中,学生或圈,或点,或读,或画,或写,或说交流,品味,个性化的见解畅所欲言,不亦悦乎。学生通过对表现慈母情深的重点句进行讨论、交流,体会母亲挣钱的艰难,感悟慈母情深。这样以句带篇,以点带面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归纳能力,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而且,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营造了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学生在研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的

5、灵感,在交流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学生充分谈体会的基础上,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3、关注细节,抓住重点在“关注文章细节表达”教学部分,我主要抓住了四个语言训练点:母亲的工作环境“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神态“我的母亲”、动作“四个立刻”和语言“挺高兴”。先是引导学生找出令人感动的语句。这些句子正是描写形象、表达生动的语句,我尝试着让学生反复推敲关键词,在现实与想象,内容与形式之间不断走进去,进出来。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对比朗读、带词入句等多种朗读中读出深厚的慈母情,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四、说不足经典诵读要求3分钟用了5分钟。交流展示时第三个句子耗时太多,情感的闸阀一拉开,不由自主地读多了,说多了。教师未能及时调整思路,致使不能完成预定目标。课堂中,个人认为教学流程是顺畅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了,至于在达成的过程中过是否关注了全体学生,是否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是否调动了所有孩子的参与热情,还值得商榷。在教学情境设计上也较为贫乏,在入情入境的语言描述中似乎还缺少点什么。课堂中一味顺着学生,对时间把握的意识不太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