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蜀道难》解题指导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49593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蜀道难》解题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李白《蜀道难》解题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李白《蜀道难》解题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李白《蜀道难》解题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李白《蜀道难》解题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白《蜀道难》解题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蜀道难》解题指导(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白蜀道难解题指导 一、这是一首乐府诗,以七言为主,却有不少杂言句, 节奏多变化,与散文句法相似。试给下面的诗句划分节奏, 朗读几遍,说说它们对本诗的风格起什么作用。1. 噫吁 ,危乎高哉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3.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4.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鉴于这首诗较长,且内容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之始不宜 要求学生背诵,所以先设计此题,而将背诵练习置于最后, 体例与本单元其余诸课异。目的是使学生初步适应这首诗节 奏的变化,读出一点韵味来,不要把某些句子读成散文,这 对领会诗人炽烈奔放的感情和飘逸的风格

2、极为必要。这是一首杂言体诗,但跟其他诗人的这类体裁作品和李 白的另一些这类体裁作品 ( 如将进酒 梁甫吟庐山谣 寄卢侍御虚舟 等) 相比,都有显著的不同。 这不同就在于: 其中的某些句子 (如练习中所列举的 ) 如果孤立地看,确属散 文句。但我们不这样称它们,因为它们毕竟是诗的整体中的 一部分,只能说它们是散文化的诗句,或句法与散文近似。 这当然不能随意而为,没有李白那样的气概,那样的英才, 是驾驭不了的。参考答案:1. 噫吁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 /上青天!( “噫吁 ”是复合叹词,须一气读出,中间不得停顿。“危乎高 哉”亦当一气读,“乎”有延长音。“之”“于”皆当轻 读。 )2

3、. 上有 / 六龙 · 回日 / 之高标,下有 / 冲波 · 逆折/之回川。( “· ”表示极短停顿。 “有”有余音。 “之”轻读。 )3. 其险也 / 如此,嗟尔 / 远道之人 / 胡为乎 / 来哉 !( “也” 后声断气不断。“ / ”表较长停顿。 )4. 剑阁/ 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而” 轻读。 )这些诗句都仿佛是诗人在炽烈感情的驱动下,不能自己, 脱口而出,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奔放豪迈的风格。二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 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这道题是为鉴赏诗的内容设计的。重点是前一问,后一 问是

4、对前一问的补充,意思是可以从形式入手,因此在实际 操作中应当先问后一问,然后分析“蜀道之难”一句的含义。此题有一定的难度,不宜过早提出。答题所不可或缺的 条件是: (1) 课文基本成诵 ;(2) 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3) 了 解诗的大意。李白善于从民歌中吸取养料。这首诗中“一咏三叹”的 写法,明显地是对诗经中复沓形式的继承,同时又有很 大的发展。 如果时间允许, 无妨让学生复习一下已学过的 诗 经作品如君子于役 无衣等,再做一番比较这 就从内容的鉴赏延伸到形式的鉴赏上来了。参考答案要点:极言蜀道之险, 由秦入蜀之难, 须严防野心家据险而叛。 此句重复出现三次,由此而形成一个以主旨句贯穿全诗

5、始终、 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叹之效。三叹者,一叹蜀道 之高,二叹蜀道之险, 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详见“鉴赏要点”。三 回答下面的问题,体会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 放飘逸的艺术风格。1. 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 ?引用五丁开山的传 说有什么作用 ?2. 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 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3. 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4. 写剑阁的那一段包含哪些内容 ?联系当时的背景说 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这道题共含四小题:前三小题用于鉴赏诗的艺术特色, 是按照课文段落顺序命题的,可以讨论一题,背诵一段,把 鉴赏和记诵结合在一起 ; 命题的原

6、则是就诗论诗,不用文学 史上的综合方式 ; 讨论过后,教师可参考“鉴赏要点”中关于“气象”的分析做一个小结,将鉴赏提到稍高的水平上。第 4 小题用于鉴赏诗的寓意,因为涉及历史背景和历来的不 同看法 ( 见“整体感知” ) ,难度大些,在水平较低的教学班 可以不予讨论。1. 此题涉及诗人的夸张叙述和运用民间传说的写法。重 点是第二问。答案要点: 第一问: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已 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 ; 第二层描述 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第三 层叙述蜀道来由。第二问: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 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

7、路者的勇力。2. 此题涉及点面结合的写法和夸张的运用,也表现了诗 人想像的丰富和奇特。答案要点:“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 形象; “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这是 点面结合。“六龙回日” “捫参历井”是诗人的想像。详 见“课文鉴赏说明”。3. 此题涉及细节的运用和夸张写法。 答案要点:“但见”四句渲染了凄清的气氛 ; “连峰” 四句渲染了惊险的气氛。详见“课文鉴赏说明”。4. 剑阁为蜀之门户,写剑阁,正如胡震亨所说,是为了 “著其戒”。此题涉及诗的寓意,应当联系全篇内容和时代 背景进行分析,使学生对这一段内容获得正确的认识。在思 想比较活跃的教学班上,也可稍带说说某些

8、错误的解释,让 学生经过反复思考作出自己的结论。答案要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言剑阁有易守难攻 的险要形势,暗示中央朝廷的部队很不容易打进来,因而野 心家可以据险发动叛乱,“化为狼与豺”,搞地方割据。如 果割据势力之间出现矛盾冲突,难免要发生混战,结果必定 是“杀人如麻”。诗人这番预言在十多年后就得到了证实: 从上元二年 (761 年) 到大历初 (766 、 767)即有段子璋、徐知 道、崔旰等人相继发动叛乱。诗人的意图是要严防野心家发难。四 背诵这首诗。背诵这首诗既要口熟,又要懂得它的章法 ; 如果时间允 许,最好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作表情诵读,使记诵达到完美 的程度。“课文鉴赏说明”中的“诵读提示”和有关基调的 解释可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