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收缩理论试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49551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肌收缩理论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肌收缩理论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肌收缩理论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肌收缩理论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肌收缩理论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肌收缩理论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收缩理论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肌收缩理论试题: 1、结合“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实验”解释何为阈下刺激, 阈下刺激不引起肌肉收缩的机制?( 10 分)答:刺激强度较小,小于阈强度,不引起肌肉收缩,该刺激即为阈下刺激; 阈下刺激的刺激强度较小, 未达到组成骨骼肌运动单位兴奋的阈值, 无运动单位 被兴奋并参与收缩,因此,阈下刺激不引起骨骼肌收缩。 (每个分号为 5 分)2、何为刺激?何为阈强度?( 10 分)答:就生物体细胞而言,是指其所处环境因素的变化,任何能量形式的理化 因素的变化,都可能构成对细胞的刺激( 5 分);刺激有三个参数:刺激的强度、 刺激的时间、刺激的强度和时间变化率,将刺激的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

2、率固定, 能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5 分)。3、何为阈刺激?结合“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实验”阐述阈 刺激的作用表现及机制?( 10 分)答:拥有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3 分);本次实验中阈刺激可以引起蛙腓 肠肌出现最小收缩( 3 分);因为阈刺激仅引起少量的运动单位兴奋,所以收缩 的程度(幅度)为最小(最低) 。(4 分)4、何为阈上刺激?结合“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实验”阐述 阈上刺激的作用表现及机制?( 10 分)答:刺激强度大于阈强度的刺激为阈上刺激( 3分);相对于阈刺激, 阈上刺 激可引起更多的运动单位兴奋( 4 分);因此,骨

3、骼肌收缩的幅度更高(程度更 大)。(3 分)5、何为最大刺激?结合“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实验”阐述 最大刺激的作用表现及机制?答:具有最适强度的刺激为最大刺激 (3 分);最大刺激可使组成骨骼肌的全 部运动单位兴奋( 4 分);因此,骨骼肌出现最大收缩(程度最大,幅度最高) (3 分)6、按刺激强度不同将刺激进行分类?结合“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 的关系实验”阐述阈强度和最适强度?( 10 分)答:阈下刺激、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刺激(4分);能引起骨骼肌发生最 小收缩的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3分);引起骨骼肌发生最大收缩的最小刺激强 度为最适强度(3分)7、 肌肉收缩的

4、效能是什么?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有哪些?(10分)答:肌肉收缩产生的效能表现为:收缩时产生的张力、缩短程度以及产生张 力或缩短的速度(5分);影响肌肉收缩效能的因素包括:前负荷、后负荷、肌 肉的收缩能力、收缩的总和效应(5分)。8、何为运动单位?运动单位数量的总和效应? (10分)答:一个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其轴突分支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总称为一 个运动单位(5分)。不同的运动单位所包含的肌纤维可已从几根至上千根,收 缩时产生的张力也相差很大,收缩弱时总是最小的运动单位发生收缩,随着收缩 的加强,就有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大的运动单位参与收缩,从而收缩产生的张力增加。(5分)9、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的

5、关系? (10分)阈下刺激不引起骨骼肌收缩;阈刺激引起骨骼肌出现最小收缩;阈上刺激引 起骨骼肌收缩产生的张力增加,且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产生的张力增大;最大刺 激引起骨骼肌出现最大收缩;即在一定的范围内,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幅度成 正比(每个分号2分)10、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之间的正变关系的机制? (10分)答:在一定的范围内,刺激强度增加骨骼肌收缩增强(4分)。产生的机制: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骨骼肌中参与收缩的运动单位的数量增加, 直至全部运动 单位参与收缩,骨骼肌出现最大收缩(2分);超出这一范围,或者无运动单位 参与收缩(2分);或者无新增加的运动单位参与收缩,故骨骼肌不收缩或收缩 幅

6、度不再增加(2分)。11、肌肉收缩的形式有哪几种形式? (10分)答:等张收缩:收缩时只发生肌肉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称为等张收缩(2分)等长收缩: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保持不变而只有张力增加, 称为等长收缩(2 分)单收缩:当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的有效刺激时,可产生一次动作电位, 随后出现一次收缩和舒张,这种形式的收缩称为单收缩( 2 分) 强直收缩(复合收缩) :骨骼肌受到连续有效刺激时,骨骼肌在几乎整 个收缩和舒张过程中均可以接受新的刺激并发生新的收缩, 连续刺激引起的总和 过程为基础的骨骼肌收缩称为强直收缩。 分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4 分)12、骨骼肌产生强直收缩的机制?( 10

7、分)答: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 2-4ms,不应期为0.5-2ms ; (4分)而骨骼肌 收缩持续时间几十至几百个毫秒(mS,且其受刺激产生兴奋的潜伏期约 1-10ms, 故远长于动作电位的不应期( 4 分),因此,骨骼肌可以接受连续刺激,产生收 缩的总和效应,表现强直收缩。 (2分)13、结合“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实验” 阐述阈上刺激的作用 到骨骼肌收缩经历那些基本的兴奋及传递过程?( 10分)答:电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引起坐骨神经兴奋(产生动作电位) ;沿神经 细胞膜传递至末梢(神经-肌肉接头),接头前膜兴奋;前膜电压门控性 C/通道 开放,Cf内流触发突触小泡出胞,神经递

8、质乙酰胆碱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接 头后膜(终板膜)胆碱受体,终板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终板电位以电紧张电 位的形式刺激周围肌细胞膜, 肌细胞膜兴奋并沿膜传递, 引起全部肌膜及三联管 兴奋;细胞外Cf内流,细胞内C/释放(兴奋收缩偶联),介导粗细肌丝滑行, 引起肌肉收缩。(每个分号 2分)14、 刺激频率同骨骼肌收缩的关系?不同形式收缩产生的机制?(10分)在有效刺激强度下,频率低时连续单刺激引起连续单收缩;随着刺激频率增 加,骨骼肌收缩可表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 (4分)机制:当有效刺激频率较低时,两次相邻刺激的间隔时间大于骨骼肌的收缩 期+舒张期和,形成彼此分开的单收缩;刺激频率

9、增加,间隔时间大于收缩期而 小于收缩期 +舒张期和,则骨骼肌表现不完全强制收缩;当刺激其频率进一步增 加,间隔时间小于收缩期,骨骼肌表现为完全强直收缩。 (每个分号为 2分)15、骨骼肌强直收缩时,动作电位有何变化?为什么?( 10分) 答:骨骼肌强直收缩时,动作电位保持不变;动作电位具有“全”和“无” 的特征。一旦产生达到一定幅值, 即不会随刺激的强度及频率的改变而变化。 (每 个分号 5 分)16、刺激的参数?结合 “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实验” 阐述中 如何调节刺激的参数进行实验观察?( 10 分)答:刺激有三个参数: 刺激的强度、 刺激的时间、 刺激的强度和时间变化率;

10、( 4 分)实验中,为观察单刺激对实验现象的影响, 我们常将三个参数中某两个参数 固定,仅改变其中一个参数, 从而观察实验现象 (可见某个参数对实验现象的影 响);此外,对多个刺激而言,还有刺激频率,连续施加刺激,改变刺激频率, 从而观察实验现象(可见刺激频率对实验现象的影响) 。(每个分号 3 分)17、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单位?骨骼肌收缩的总和效应基本内涵?( 10 分) 答:一个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其轴突分支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总称为一 个运动单位,这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单位。 (2 分)骨骼肌可通过收缩的总和效应快速调节收缩的强度, 表现为运动单位数量的 总和频率效应总和。(2 分)不同的运

11、动单位所包含的肌纤维可以从几根至上千根, 收缩时产生的张力也 相差很大, 收缩弱时总是最小的运动单位发生收缩, 随着收缩的加强, 就有越来 越多和越来越大的运动单位参与收缩,从而收缩产生的张力增加。 (3 分)运动神经元发放冲动的频率也会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形式和收缩程度, 是骨骼 肌表现单收缩、强直收缩,强直收缩产生的张力是单收缩 3-4 倍。(3 分)18、结合“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实验” , 实验中刺激的方式 有几种?常用的刺激方式?本次实验是如何给骨骼肌施加刺激的?推测还能如 何刺激骨骼肌?( 10 分)答:电刺激、机械刺激、光刺激、化学刺激、温度刺激等; (2 分) 常用

12、的是电刺激;(2 分) 本次实验是将电刺激直接作用于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坐骨神经) (3 分)还可以直接将电刺激加在骨骼肌上。 (3 分)19、骨骼肌收缩的机制?( 10 分)答:肌丝滑行理论( 2 分)。骨骼肌属横纹肌。横纹肌的肌原纤维是由粗细 两组与其走向平行的蛋白丝构成(肌丝) ,肌肉的缩短和伸长均通过粗细肌丝在 肌节内的相互滑动而发生的( 3 分)粗肌丝由肌球蛋白组成,有球形头构成“横桥” ;细肌丝含肌动蛋白、原肌 球蛋白、肌钙蛋白,Ca2+和肌钙蛋白结合,使肌动蛋白活化位点暴露,粗肌丝的 横桥和肌动蛋白活化位点结合,横桥摆动、复位、再结合形成一个横桥周期,粗 细肌丝滑行,肌肉收缩。

13、 (5分)20、结合“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实验” ,说明本次实验观察 的内容?用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还可以进行哪些观察 (骨骼肌收缩) ?骨骼肌 的收缩能力的决定因素?( 10 分)答:主要观察了随着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的增加,骨骼肌收缩的程度以及收 缩的形式发生的变化;(4 分);还可观察前负荷、后负荷、骨骼肌收缩能力等对 骨骼肌收缩的影响。骨骼肌的收缩能力取决于兴奋-收缩偶联过程中细胞内 Cf的水平和肌球蛋 白的ATP酶活性。神经、体液、病理、药物等主要通过影响肌肉收缩能力,从而 影响肌肉收缩。肌收缩实践试题:1、简述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主要步骤(口述主体几大步)?(10

14、 分)答:破坏脑和脊髓;剪除躯干上部和内脏;后肢剥皮;清洗器械及洗手;分 离左右后肢;制备标本(每个分号 2 分)2、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何连接到实验装置?( 10 分) 答:肌槽小孔内固定股骨残端; 腓肠肌肌腱上的连线连于张力换能器的弹簧 片上;坐骨神经平搭在肌槽的刺激电极上; 调节肌腱连线的张力适中, 肌肉处于 自然的拉长状态;并使连线或标本的位置应与水平面垂直(每个分号 2.5 分)3、如何进行装置调试,使肌肉收缩信号能够输入,电刺激信号能够作用到神经 肌肉标本上?( 10 分)答:将实验标本连于肌槽和张力换能器之间; 张力换能器输入端与生物信号 记录系统的信号采集器的输入通道相连; 由

15、信号采集器引出的刺激电极的输出端 和肌槽接线柱相连; 调整标本和张力传感器高度。 使肌肉处于自然拉长状态。(每 个分号 2.5 分)4、如何剪除蛙的躯干上部和内脏?如何剥皮?( 10 分)答:骶髂关节水平上1cm处用粗剪刀剪断脊柱;左手(或执镊子)夹住脊柱 断端(骶骨端),右手执组织剪剪除躯干上部和内脏;保留后肢、腰背部脊柱及 坐骨神经丛; 左手持镊夹住脊柱骶骨断端, 右手捏住断端边缘皮肤向下牵拉剥掉 后肢皮肤,获得去皮的双后肢标本。 (每个分号 2.5 分)5、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过程?( 10分)答:去一侧后肢,腹面向上固定在蛙板上;游离坐骨神经从脊柱端至腹股沟 处;剪断梨状肌或用玻璃

16、分针划断; 沿坐骨神经沟 (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裂 隙)分离出大腿部的坐骨神经,剪断所有分支,分离至腘窝处;剪除大腿部肌肉 分离出1cm长度的股骨;分离腓肠肌肌腱,穿线结扎剪断,分离腓肠肌至腘窝处; 剪除剩余股骨和小腿部分及肌肉。 制成包括1cm股骨、坐骨神经、腓肠肌三部分 做成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每个分号 2 分)6、绘制刺激强度和腓肠肌收缩的关系曲线?( 10分)答:1 l:11 11 Vi 1IIIa ii 1Laossv O.OKV Q095V OJOT CUQ5V (HlOV (H15V 0.120V1 Q125V 0+130V Q135VTT阈强度最适强度图1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