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课前预习环节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495310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抓好课前预习环节是高效课堂的前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抓好课前预习环节是高效课堂的前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抓好课前预习环节是高效课堂的前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抓好课前预习环节是高效课堂的前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抓好课前预习环节是高效课堂的前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好课前预习环节是高效课堂的前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抓好课前预习环节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初中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学生可支配的自主时间有限,教师和学生均感没时间预习。更错误地认为预习也只不过是看看书,是在做无用功,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反使再听课就没有新鲜感了。有些学生虽能预习,但看起书来似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这种预习也达不到什么效果,自然也不能坚持。深度分析产生这种困惑的原因,首先是教师没有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也没有采取什么具体的方法措施,没有具体的设计和准备,也就没有深刻感受到预习的作用。其次,学生重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认为反正课堂上老师会详细地讲解,预习是多此一举、浪费时间。这深刻反映了教师或学生思想观念都还停留在应试教

2、育上,急功近利,素质教育意识淡薄。新课程倡导素质教育,一定要转变观念,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预习。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在学习前的一个知识和心理准备过程,充分的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学习内容产生一些疑问,自然而然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有效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语文新课标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认为,抓好学生课前预习环节,能促使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种自主学习,在

3、课堂学习中合作讨论,在课后拓展思考,显而易见,抓好课前预习这一环节,课堂阅读教学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一般来说,学生的预习如果离开了教师的引导,往往是零散的、没有明确目的的、不规范的,所起取得的学习成效也是较低的。因此,我认为当前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固然重要,而抓好学生规范性的预习,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也是尤为必要和迫切的。所谓规范性预先习,笔者认为,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自学课文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因为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避免了学生自学过程的盲目性;因为是有步骤、有章法,避免了学生自习的随意性,使学生在

4、自学过程中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自学效率;因为有循序渐进的程序,使学生在自学中能积极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从而培养自学能力。下面就如何抓好学生规范性预习谈谈一点体会。一、明确文本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去弄明白学习本课的目的,明确课文的具体要求。使学生的预习和学习中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从而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要明确文本的学习目标,必须要注意到两个方面:一是课文前面的预习提示。这个内容大多是对课文内容的概述和归纳,或对学习文本提出一些要求,注意到了这一点,预习起课文就会感到有了努力的方向了。二是课后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大多都是紧紧围绕课文

5、的主要内容而设计的。如果对这些练习题进行思考,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就容易得多了。但许多同学在预习中,往往对这两个方面熟视无睹,以为是无足轻重的,结果对课文的预习就收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预习中要很好地重视这两个方面。我在教学口技时,引导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提示和课后习题预习以下内容:首先理解“善”的含义,体会“善”乃文章之魂。学生紧紧扣住这个问题,用心精读,读书和思考浑然一体。通过预习,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一个活生生的“善”,正是这一个“善”字,生动地诠释了口技人的技艺之精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已经通过预习将难题迎刃而解,所以同学们在讨论对“善”的理解时百家争鸣,口若悬

6、河,教师再总结提炼归纳,达到“点睛”之功效。这就游刃有余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和提升,也培养了学生读文质疑思索的良好学习习惯,落实新课标的各项要求不再是纸上谈兵。二,熟读课文,认真体会。在预习时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预习课文时让学生自主学文,用笔勾画体现“善”的句子,圈点批注,再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进行练读,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汇报读后感受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反复朗读培养良好的语感,同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一步深刻体会作者

7、的情感,形成螺旋推进的一根链条。最后观察整篇文章的结构,由“善”展开仿创练习。这篇文章结构明显每段都采用总分结来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结构并不陌生,化重难点于小小的练笔之中,不仅将这种由概括到细述的表现手法得以应用,更是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创新意识有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这一预习环节训练完以后,可以说作者的表达方法已经潜意识地被学生吸收了。这样的读写结合不再是生搬硬套的仿写,而是提高了一个层次,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在读中激发起想说的欲望,把想说的记下来,这种读写结合完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真正做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作者及

8、写作背景学生每接触到新的课文,往往对新课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都感到陌生而好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下的注释了解作者。大多数课文没有介绍写作背景,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课外同步训练的练习册大多都介绍得较详细),或者到互联网上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在预习中做到这点是很不容易的,而对作者和写作背景有所了解之后,对学生来说,理解课文内容是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预习环节,其浅层作用是让学生通过预习,熟悉课文内容,解决每节课中的课前问题,初步产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为上好课奠定基础。其内在作用,则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善于与人合作交流,积极地参与体验和思考,让学生在体验和思考中,发展个性,萌发创造。除此之外,课前预习还有更深层次的作用,这种作用就是能够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风。如学习习惯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也已经掌握,这不仅得益于眼前,而且会受益于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