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DM及CD的优缺点综述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494244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SDM及CD的优缺点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CSDM及CD的优缺点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CSDM及CD的优缺点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CSDM及CD的优缺点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CSDM及CD的优缺点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SDM及CD的优缺点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SDM及CD的优缺点综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SDM/CD的优缺点综述目录引言3正文5光纤以太网的开展简史5标准以太网5快速以太网5千兆以太网5万兆以太网5光纤以太网的体系构造6CSMA/CD工作原理7CSMA/CD冲突检测原理7CSMA/CD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10结论11参考文献12结语13引言以太网技术最初是由*ero*公司开发的一种基带局域网技术,使用同轴电缆作为网络媒体,采用载波多路访问和冲突检测机制。以太网凭其其性价比高、扩展性强、容易安装开通、可靠性高以及通信速率高等优点而成为网络运营商的首选。然而以太网采用CSMA/ CD 碰撞检测方式,网络负荷较大时,网络传输的不确定性不能满足工业控制的实时要求,这是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2、。以太网的 MAC 层协议采用CSMA/CD协议IEEE802.3,CSMA/CD 是以太网中各个节点对总线资源访问的仲裁机制,是以太网的根底,再者,CSMA/CD 网络在长期试错中己经从单总线型网络开展到了堆叠式网络,但其不确定性本质上并未得到解决,对其进展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以太网性能如平均包延时和吞吐量。为了防止它的不确定性,人们尝试了很多种冲突仲裁技术。v 硬件技术:将以太网交换机或集线器将网络划分成更小的网段,到达减小冲突域的目的。实践说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然而它在提高节点的访问率的同时也增加了硬件设备的投资。v 软件技术:将 CSMA/CD 协议改良成一种 Token-CSM/C

3、D 混合控制协议。负荷较轻时,采用 CSMA/CD 协议具有很好的实时性;负荷较重时,采用总线优先级轮循 Token bus 方式更佳,但该方法增加了网络的负担。以上无论是哪种技术都是基于“网络分级的思想,即把一个大网络分级,形成数级网络。随着快速以太网和交换式以太网技术的快速开展,以太网的非确定性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改良,使得一应用成为了可能。u 以太网的通信速率从以前的10M、100M增加到如今的1000M、10G。在一样的数据吞吐量的情况下,通信速率的提高可以减轻网络负荷、减小网络传输的延时,大大降低了网络碰撞机率。u 采用星型网络拓扑构造,以太网交换机把网络划分为假设干个网段。交换机的数据

4、存储、转发的功能,使得各端口之间的输入和输出数据帧得到缓冲,发生碰撞几率变小;与此同时,交换机还过滤网络上传输的数据,使得每个网段节点间数据只限在本地网段进展传输,不需经过主干网,也不占用其它网段的带宽,降低了所有网段和主干网的网络负荷。u 全双工通信使端口上分别同时接收和发送报文帧,这样也不会发生冲突。因此,采用交换式集线器和全双工通信,可使网络上的冲突域不复存在全双工通信模式,或碰撞机率大大降低半双工通信模式,因此使以太网通信确定性和实时性大大提高。. z.-正文光纤以太网的开展简史标准以太网20世纪80年代后期,基于非屏蔽双绞线的构造化布线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IEEE公布了使用双绞

5、线为物理媒质的10Mb/s以太网标准10BASE-T)。快速以太网随着用户对上网速率的提高及网络效劳的全面升级,对网络容量不断增加,传统标准的以太网技术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数据流量速度需求。于1995年公布了快速以太网标准IEEE802.3u。千兆以太网1998年,IEEE制定了以光纤为媒质,并且兼半双工和全双工两种模式的千兆以太网标准IEEE802.3z。实现了以太网速率和容量的再一次升级。万兆以太网2002年IEEE发布了万兆10Gb/s以太网标准-IEEE802.3ae。2012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 2012)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来自Inter公司的技术工程师Con Rei

6、lly和产品工程师Brian Johnson都表示:数据中心正在逐步向万兆以太网技术过渡来满足当今网络爆炸性的数据需求,万兆以太网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光纤以太网的体系构造LLC层MAC控制子层可选MAC子层PLSPMA媒质传统以太网的构造示意图AUIMDI以太网的数据单元成为帧在帧中使用MAC地址来标记发送方和接收方。字段前同步码帧首定字符目的地址源地址长度/类型帧数据填充字节CRC校验字节数716620-150046-04CSMA/CD工作原理CSMA/CD冲突检测原理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7、载波侦听,多址接入/碰撞检测是一种基于共享媒质网络访问采用半双工方式工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局域网中。CSMA/CD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以下几句话来概括: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发,延迟重发。1当一个站点想要发送数据时,首先检测网络,查看是否有其它站点正在传输数据。(2) 如果信道忙,则等待,直到信道空闲;如果信道空闲,站点就准备好要发送的数据。(3) 在发送数据的同时,站点继续侦听网络,确信没有其他站点在同时传输数据才继续传输数据。因为可能存在两个(或多个)站点都同时等待发送,并检测到网络空闲,然后几乎在同一时刻开场传输数据。如果两个或多个站点同时发送数据,就会产生冲突。假设无冲突则继续发送,直

8、到发完全部数据。(4) 假设有冲突,则立即停顿发送数据,并进展碰撞处理。这时需要发送一个32bit的加强冲突JAM阻塞信号通知网络上所有工作站网路上发生了冲突。然后,等待一个预定的随机时间,当在总线为空闲时,再重新发送未发完的数据。是否主机等待发送数据监听信道信道空闲吗发送信息帧发生冲突了吗?发送完成了吗?完毕等待延迟时间采用后退算法延迟冲突过多中断传输发送拥塞信号尝试次数累加尝试次数太多吗?否否否是是否是图1.CSMA/CD帧发送过程图2.CSMA/CD帧发送过程是否主机等待发送数据监听信道信道空闲吗发送信息帧发生冲突了吗?发送完成了吗?完毕等待延迟时间采用后退算法延迟冲突过多中断传输发送拥

9、塞信号尝试次数累加尝试次数太多吗?否否是是否是继续传输否图1和图2的差异是:等待一个延迟后,需不需要再监听信道。这个算法是按照后进先出的次序控制的,即未发生冲突或很少发生冲突的帧,具有优先发送的概率,而过多冲突的帧,发送成功的概率反而小。CSMA/CD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是按后进先出Last In First Out,LIFO的次序控制的,即未发生冲突或很少发生冲突的数据帧具有优先发送的概率;而发生过屡次冲突的数据帧,发送成功的概率更少。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的规则如下: 当第一次发生冲突时,退避重发时间在01个时隙中随机抽取一个再重发立即发送或等待一个时隙。 当帧再次冲突时,退避

10、时间参数的最大值加倍,即是原来L值的2次方。退避重发时间在03(22-1)个时隙中随机抽取一个再重发。 当冲突N次,由此时的退避时间参数的最大值为最初L值的2N倍。退避重发时间在02N-1个时隙中随机抽取一个再重发。 可以设置一个最大重传次数,超过此值,不再重发,并报告出错。一般是第10次冲突之后,随机数的时间间隙数就固定在1023上,不再增加了。 16次冲突后,就会放弃努力,并且给发送数据的站点返回一个错误报告。由上述分析可知,为了确保发送数据站点在传输时能及时检测到可能存在的冲突,数据传输时延至少要两倍于信号传播时延,其目的就是不要让数据在全部传输完才收到有冲突发生的信号,这样既浪费了时间

11、,又浪费了带宽。由此可以得CSMA/CD总线网络中最短帧长的计算关系式如下所示:最短数据帧长bit= 2数据传输速率b/s两站点间的距离/200m/s。结论据国际著名网络提供商Cisco公司公布的统计资料,日前以太网已是世界上应用最多、网络节点超过95%的网络。上述综述说明交换式l00M 以太网能提供足够的带宽、减少冲突;全双工网络与具有优先权的送机制能够改善其不确定性。在10M以太网中,发送一个包时延超过2ms的状况, 5年也不会发生一次。美国电力研究院的实验结果可保证在4m s 以这些都是对以太网CSMA /CD“方便的实践。实践说明,在轻载荷下,持续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 /CD发送数

12、据的效率仍然较高,即使在重载荷下,通过网络分级技术也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尽管共享介质环境的冲突不可防止,但由于共享介质环境具有本钱低的优势,使得共享介质环境在一个时期还会存在。如果以太网技术不淘汰则CSMA /CD协议就不会退役。所以准确理解CSMA/CD作过程,对于学习、研究、设计和规划以太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 顾畹仪,国瑞.第1版.光纤通信系统修订版 :邮电大学,20062 原荣.光纤通信.第2版.:电子工业,20063 祥林,孟宇.第2版.:国防工业,20094 蔡皖东.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科技大学,19985 美Cisco system公司.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第

13、一、二学期)(第三版).:人民邮电,2004:158)1636 罗桂兰,海,文波,明,浩华.论CSMA/CD协议的数学原理.ACTA AUTOMATIC ASINICA.VOL.33,NO,5,May,2007结语通过这次文献综述的写作,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尤其自学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一直习惯于课堂教师“满堂灌的学习模式,对于一些知识也一知半解,课后很少再去想想为什么。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文献综述不是胡乱的杂糅,而是在于高度浓缩了几十篇甚至上百篇散乱无序的同类文献之成果与存在问题或争论焦点,对其进展了归纳整理,使之到达了条理化和系统化的程度。在次文献综述中我开场确立了目标,接着查阅了很多有关的书籍,对其中的小知识先弄懂后再进展总结。检索信息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根本word排版能力都有锻炼和长进。.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