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作文汇编10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493212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典故作文汇编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成语典故作文汇编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成语典故作文汇编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成语典故作文汇编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成语典故作文汇编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语典故作文汇编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典故作文汇编10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语典故作文汇编10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验,对作文很是熟识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建性。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成语典故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成语典故作文 篇1感恩图报说明:对于别人给自己施与恩惠表示感谢,并想方法报答。图:谋求。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夠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肯定重重地奖赏他。惋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方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渔郎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方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郑定公一听,立刻问打渔郎:你须要多少

2、士兵和车子?打渔郎摇摇头说:我不用士兵和车子,也不用带食物,我只要用我这根划船的桨,就可以叫好几万的吴国士兵回去吴国。是什么样的船桨那么厉害呀?打渔郎把船桨夹在胳肢窝下面,跑去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著船桨:芦中人,芦中人;渡过江,谁的恩?宝剑上,七星文;还给你,带在身。你今日,得意了,可记得,渔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渔郎手上的船桨,立刻问他:年轻人,你是谁呀?打渔郎回答说:你没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桨吗?我爸爸就是靠这根船桨过日子,他还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呀。伍子胥一听: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先生救过我,我始终想报答他呢!原来你是他的儿子,你怎么会来这里呢?打渔郎说:

3、还不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郑国,我们这些打渔的人通通被叫来这里。我们的国君郑定公说:只要谁能夠请伍将军退兵,不来攻打郑国,我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经救过您,不要来攻打郑国,也让我回去能得到一些奖赏。伍子胥带着感谢的语气说:因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夠活着当上大将军。我怎么会遗忘他的恩惠呢?我肯定会帮你这个忙的!伍子胥一说完,立刻把吴国的士兵通通带回去。打渔郎兴奋地把这个好消息告知郑定公。一下子,全郑国的人都把打渔郎当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渔的大夫,郑定公还送给他一百里的土地呢!伍子胥为了报答打渔郎的爸爸帮助过他,他不但不攻打郑国还让打渔郎得到奖赏,这就叫做“感恩图报”。成语典故作

4、文 篇2鹏程万里传闻,在遥远的北方,有块不毛之地,那里有个无穷无尽的大海,名叫天池。天池里有一种鱼,其身宽达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鲲变成了一只大鸟,就是鹏,它的脊背好像雄伟的泰山,它绽开双翅,犹如遮天的乌云一样。大鹏鸟乘着旋转的狂飙回旋向上,搏击一下翅膀,就激起海面三千里的浪。它乘着旋风,直向高飞去,扶摇直上,冲入云霄,一下子就可以飞出几万里。如此远的距离,大鹏鸟要过半年才能飞回到原来的居处休息。沼泽中有只小小的雀儿,望见大鹏在高飞,不以为然地笑笑说:“它将飞到哪里去呢?我跳动飞腾,悠闲向上,不过几丈高,又回到地面上,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逍遥自在,这也是极得意的飞行啊。它飞

5、飞向几万里外的地方,是为什么呢?”后来,人们常用“鹏程万里”作为庆贺或自勉的话。李白在上李邕中,写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写道:“九万里风鹏正举。”成语典故作文 篇3异曲同工西汉时期出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和扬雄都是以词赋见长,司马相如是汉景帝时期的人,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辞藻华丽;扬雄是汉成帝时人,作品有甘泉赋河东赋,主见修政。唐朝文学家韩愈评价说“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唐朝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方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奇妙地达到成效。成语典故作文 篇4后生可畏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

6、之不如也!释义赞扬少年聪慧努力,有光明的前途。故事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擅长决断。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实行科举考试。他目睹了这场考试,从官府到考生都花费了很多钱财,并且免不了有假公济私的状况。他暗暗下了决心,待到自己驾驭了大权,肯定要促使朝廷废除这种制度。后来,他升任相当于副宰相的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恳求废除科举制度。中国科举制度隋唐以来已实行了七百多年,要废除它是一件特别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师伯颜表示支持,但反对的许多。有位御史坚决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恳求顺帝治彻里帖木耳的罪。不料顺帝虽然很昏庸,但对废除科举制度倒是赞成的。因此不仅不支持

7、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贬到外地去当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书,打算颁发下去。书还未下达,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参政许有王,又出来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对伯颜说:“假如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会怨恨的。”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假如接着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世上贪赃枉法的人还要多。”许有王反对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贪赃枉法的人也不是许多吗?”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参政一个人可以任用!”许有王不服气,举出很多当时中举的高官来反对伯额。伯颜当然不会变更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争辩得特别激烈。其次天,满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门听读皇帝下达的废除科举制席的诏书,许有王还

8、特地被羞辱性地通知在班首听读。看来,皇帝特意要让这个反对者将诏书听得明白些。许有王心里特别不情愿,但又惧怕得罪皇帝遭到祸害,只好牵强跪在百官前列听读诏书。听读完诏书后,百官纷纷回府,许有王满脸不兴奋地低头走路。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在宣读皇上关于废除科举制度诏书,你跪在最前面,好像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许有王听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离开。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成语典故作文 篇5不舞之鹤b w zh h:舞:舞蹈。不舞蹈的鹤。比方名不副实的人。

9、也用来讥讽人无能。: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窑主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而不愿舞。”:方宰淄时,松裁弱冠,过蒙器许,而驽钝不才,竟以为羊公辱。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折狱:无能之辈: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来讥讽人无能成语典故作文 篇6开卷有益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太平)御览第三卷;因事有阙(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开卷:打开书本;益:好处;收获。打开书来看;就会有收获。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10、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说他少看些,也不肯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爱读书,从书中经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好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于是,他仍旧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非常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非常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

11、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努力读书,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的阅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好处。成语典故作文 篇7出人头地苏轼小时候,天资聪颖,由于书读得多,字也认得多,再加上文章写得好,因而受到人们的赞扬。在一片赞扬声中,苏轼不免有些飘飘然。有一天,便在自己书房门上手书一联,以显示自己的才华,联文是:读尽人间书,识遍天下字。对联贴出之后,有一位老者专程来到苏家,向苏轼“求教”,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书上全是写着周朝时史籀创制的字。苏轼起先满不在乎,特别得意,可是接过书一看,书上的字一个也不相识,这对傲慢自满

12、的苏轼是当头一棒,他忽然面红耳赤,只好向老者致歉。老者也没说什么,便含笑而去。苏轼这时才感到自己太傲慢了,于是将书房门前对联的上下联前各添了两个字,使思想境界为之升华,一幅具有远大理想的对联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立志读尽天下书,发愤识遍天下字。”此后,苏轼发奋读书。二十岁的时候,已学得博古通今,便和弟弟苏辙一起参与了京城的考试。当年的主考官是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对当时文坛崇尚诡怪奇涩的文风很是反感,一律不加录用。当他看到一篇刑赏忠厚论时,非常兴奋,便打算取为第一。由于试卷是密封的,欧阳修并不知道那文章是谁写的。他想了想,觉得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的人,除了他的弟子曾巩之外,可能不会有别人了。为了避嫌

13、,欧阳修就把苏轼的卷子判为其次。等到发榜公布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写那篇好文章的.人不是曾巩,而是个叫苏轼的年轻人,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成语典故作文 篇8百发百中:百发百中:bifbizhng:形容射箭或打枪精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方做事有充分把握。:这故事记载在“史记”这本书中。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对射箭很精明的人,叫做养由基。养由基小就精通射箭,能够在一百步远的距离,命中那些只有三、四公分宽度的柳叶,同时,只要旁人指明想射中哪一片柳叶,他都能够很快的把箭射出,而且没有射不中的。因此,人人都夸赞他的箭法,有的人说“百步穿杨”,也有的人说“百发百中”,都是用来形容他射箭的绝技。它的意思是在赞扬

14、别人做事要有肯定的把握,有时分析事情,对将来的发展也一如所料。虽然现代的人们,已经很少人再对射箭会发生爱好,但是“百发百中”这句成语,可以用在不只是箭术一件事情上,许多事情都可以引用。例如,喜爱玩箭的人,他的射击技术很高超,他拔出箭,并不须要花时间瞄准,就可以在射程的距离内精确的命中目标,这样,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的射击术“百发百中”。又譬如说某人对事物的发展,因为视察很细致,并且了解它的规律,推断很正确,我们这个时候,也可以说他是“百发百中”。成语典故作文 篇9朝三暮四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很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

15、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议说:“从今日起先,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粟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起先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似乎特别不情愿似的。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赶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粟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兴奋地在地上翻滚起来。成语典故作文 篇10管中窥豹gun zhng ku bo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方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有时跟“可见一斑”连用,比方从视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想全貌。东晋闻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小的时候很聪慧,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闻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但对樗(ch)蒲(p)(古代的一种嬉戏)却不精通。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