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高中历史第3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课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一)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49271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高中历史第3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课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高中历史第3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课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高中历史第3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课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高中历史第3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课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高中历史第3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课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一)(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3 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儒家思想已经过时.黄老之学宣扬无为思想、单项选择题1 汉初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一度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其历史原因和条件包括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汉初社会凋敝,必须与民休息道家门徙在汉朝做了秦朝奉行的法治思想已毫无用处A.B.C.2西汉初,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A.适应西汉初经济恢复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BC.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D 3西汉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质是A. 封建国家暂停对农民的剥削 B.C.通过减轻刑罚安定民心D.侧重于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将封建剥削降到农民可以接受的程度4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学,有利于国家巩

2、固、专制统治,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A.仁者爱人B .民贵君轻 C .天人感应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A.实现思想上的统一B .更有利于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C.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D .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6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A.人定胜天 B.独尊儒术C .君权神授 D .实行仁政7董仲舒的思想和孔、孟的思想的关系是A.完全更新B .因循守旧 C .继承和发展 D .外在形式的变化8董仲舒新儒学的理论特色是A.儒术 B .阴阳五行C .神学 D .诸子百家9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来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 .用阴阳五行的思想来巩固统一C 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D 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10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B C. D .11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A.向汉武帝谋取高官厚禄B .发扬光大儒家学说C.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D .使儒家适应政治统一的需要12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共同之处在于:重视改革政治制度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压制其

4、他思想发民展A.开创大一统的局面BC.发展官办教育D13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A.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B14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关系确切表达的是C.保持传统思想不变D二者关系确切表达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统一B .专制统治需要董仲舒的学说C.思想统一为政治统一服务D .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15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降灾祸于他16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A.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

5、趋势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加强17汉武帝之所以接受“独尊儒术”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A. B .18 “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宝典,A 书 礼 易 春秋D 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从根本上反映了B 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 封建制的确立阻碍了思想文化的进步的建议是因为: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儒家理论使皇权得以神化, D.“五经”除诗经外还有B 大学 论语 中庸 孟子儒C 大学 论语 书 春秋 D书 中庸 孟子 春秋19 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书生, 你所遇到的景况可能是: 你的教科书除了儒家经典外,还会有法家经典你可以到郡县的学校就读即使你不是贵族子弟也有

6、机会读书如果你考试合格的话,可以到政府任官A B C D 20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两者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文化C.完善法制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二、非选择题21 韩非子和董仲舒分别是战国和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此回答:(1) 二人的思想主张有何异同?(2) 二人的思想各对时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 试分析二人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第 3 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单项选择题 1 CADCD 6 CCCCD 11 DDBCD 16 CDACD二、非选择题:21(1)同:都主张建立中央

7、集权的封建国家,实行君主专制。都顺应了历史向统一发展的趋势,代表地主阶级的意志,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异:韩非子的思想有较强的改革意识;董仲舒的思想则有守成固本的特点。韩非子主张法治;董仲舒提倡“仁政”,以德治民。韩非子主张严刑镇压人民的反抗;董仲舒则主张“大一统” ,宣称皇帝代表天统治人民,借此欺骗人民。(2)韩非子的思想集中代表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主张,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国家的统一, 后被秦始皇采纳, 成为秦朝治国的主导思想。 董仲舒的主张适应了西汉统治者加强集权统治的需要, 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后被汉武帝采纳, 儒家思想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战国时期产生了地主阶级。人们渴望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实现国家的统一, 以发展封建经济。 其中不仅需要巩固对奴隶制度的胜利, 严刑镇压人民的反抗, 也需要建立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 韩非子的思想集中反映了战国时期地主阶级的上述要求。汉朝建立以后,吸取秦亡的教训,采用休养生息政策,恢复了社会经济,此后,激进的法家思想和无为的道家思想都已经不适应巩固封建制度的需要。 董仲舒正是适应西汉统治者建立集权统治,巩固封建制度的需要,提出了他的理论新儒学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