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49049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早已引起世人注目。布鲁纳觉得:“知识的获得是一种积极的过程,学习者不应当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当是知识获取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埃德加富尔指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叶胜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些经验,理论都告戒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少动手动脑机会,爱好单薄,缺少自信,对数学的精神、思想及平常生活的价值、意义理解甚少,这就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对

2、数学的学习爱好。因此,但愿通过对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动机和动力,积极引导她们形成对的的数学观,从而指引学生有效的进行学习,获取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本。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抱负、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的逐渐养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增进学生积极学习、学会

3、学习,做到动力系统与情感系统,智慧系统与行为系统相整合,从而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爱好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终大的意义。 三、理论根据: 1、在此前人们普遍觉得一种人能否成才在于她的智力如何,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决定一种人成才的条件固然有智力因素,但尚有此外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重要是指一种人的动机、爱好、气质、情感、意志、性格以及她的志气、抱负、勤奋限度、良好习惯等。并且在非智力因素中习惯这一因素的影响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出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朴地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

4、养良好的习惯。”但凡学习成绩好并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3、国内小学数学教育家吴正宪曾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养成好习惯!”俄国出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言:“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毕生中就享有着它的利息。那么在同样的限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了。这种债务可以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她的最佳创举,并使她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4、大文学家巴金说过: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核心时期、最佳时期。 、新的数学课程原

5、则规定,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觉得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应从培养学习习惯开始。”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可见,习惯对人的毕生影响之大万万不可忽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增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一种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核心时期,也是一种人成长的核心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孩子的可塑性与模仿性较强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措施和措施,故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四、方略与措施: 小学生学习数学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数学学习的爱好,二是数学学习的习惯,三是数学学习的能力。有了较好的数学学习爱好并不代表就可以在学习上获得较好

6、的成就,在较好的数学爱好的基本上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形成与体现出来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定势。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其积极的态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低年级段侧重培养学生课前做好上课准备,课上端坐、静听、举手发言,认真书写,细心计算,准时独立完毕作业,在教师指引下阅读数学课本等良好习惯。注意纠正听学时的不良姿势和随便发言,不完毕作业,不爱惜课本等不良习惯。 (一)、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 数学是一门知识抽象、逻辑严密的学科,小学生年龄较小,让其在短时间内明白一种道理,单靠教师的硬灌,会感到乏味,甚至望而却步。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还必须

7、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爱好,爱好是指一种人力求结识某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力量。激发学生的爱好,调动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接受系统性学习的初级阶段,培养爱好特别显得重要,因此就规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措施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例如:用成语、熟语、谚语、谜语、歇后语、故事等多种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诱发爱好;引导动手操作,激发爱好;精心设疑,诱发爱好;通过游戏,激发爱好和延伸拓宽,增强爱好。总之,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爱好,在小学生的知识与思维之间架起桥梁,让她们感到学习布满乐趣,让她们感到学习不是承当,而是一

8、种需要。学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知识面越来越广,人也越来越聪颖。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寓爱好的激发和培养于教学的始终,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二)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的习惯。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注重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实际操作中,一开始我们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措施来进行,后来逐渐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如讲登记表时,就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好同组同窗的身高、

9、体重等数据。 、培养学生用心听讲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合理分派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措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进一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从三方面入手:对教师讲的重要部分核心问题一定要提示学生,引起她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教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积极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随时听

10、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此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此外,教师授学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映淡漠,就应及时调节授课内容措施;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示。 用心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一方面教师在授学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善于捕获学生的注意,善于巧妙提问,启发思维,引起爱好。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和进行常规训练,注意提出明确的用心听讲的具体规定,逐条贯彻。 上课用心听讲,涉及两方面的规定:一是认真听教师授课并注意观测教师的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授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授课的内容。二是注意听同窗的发言,同窗

11、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窗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如何说好。此外,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掌握学习的积极权,这是学生“听懂”数学课的核心。 听课的习惯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教师反复练习,及时提示和评判。同步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听课的爱好和积极参与意识,以建立起良好的听课习惯。 3、培养动脑多思的习惯 教师应发明条件,充足运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精力集中、用心听讲、敢于钻研、肯于动脑、大胆发言并逐渐养成习惯。其做法是:激疑启思法。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摸索

12、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规定。情境鼓励法。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她们进一步摸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操作悟理法。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教师一方面应运用形象的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另一方面应充足让学生有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悟算理,同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摸索精神。 、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从低年级开始,先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低年级学生还比较敢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表扬。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因素,怕问,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要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要以鼓励

13、、诱导、启发等尊重、爱惜学生的措施,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切忌责怪。对学有所长的学生,则还要鼓励她们提出不同见解。如果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则要设疑。通过常常训练,学生就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会质疑。、培养阅读课本的习惯数学书需要重读、精读、巧读。计算过程重点读。计算教学中不仅要读算式、读法则,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阅读中间过程。数学概念应精读。数学概念应按其构造来精读,要力求让学生学会理解概念的措施,在此基本上指引学生精读概念。应用题要巧读。核心词语重音读;省略句式补全读;意思隐含换词读。其实行的过程重要是一方面循着知识脉络初读,重感知;另一方面环绕知识重点精读,求理解;第三针对知识、“疑难”

14、研读,得发展。最后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要教给学生看数学课本的初步措施。、培养完毕作业的习惯培养学生细心的作业习惯,一方面规定要具体明确。作业规定学生做到认真、精确、完整。另一方面要树立作业楷模。在作业前,故意识地把做得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典型看齐的向上心理。还要及时反馈、认真纠错。 (1)审题习惯。小学生因审题不严而导致错误的现象严重,特别是中低年级十分常用。究其因素,一方面与小朋友识字量少、理解水平低,思维缺少深刻性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学生作题急于求成,不肯审题有更直接的关系。如低年级计算中,学生加减误算、乘除误算的状况较多;在中年级常有学生把很简朴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作一步应用

15、题解答,或者两步只作一步,漏掉一步。浮现这样的错误,是由于没有审题的成果。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审题习惯与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同样重要。我们规定教师从低年级起,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结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同步还要教给学生审题措施,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如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作答等,把审题摆在解题过程的第一位。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规定整体把握题意,逐词析义,以求审题精确无误。长期这样坚持,可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2)验算习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热心于作题目,一旦作完,便万事大吉。至于对的与否,已无心顾及了,不肯回头验算。如(8)8=6、(50)-700=200,一只大象重5公斤等,其实只要稍作验算,就会发现自己的错误,某些学生还反复浮现类似的错误,阐明她们还没有树立验算的观念,更谈不上验算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验算习惯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中把验算作为解题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加以强调,让学生懂得验算的意义和重要性,持之以恒地养成解题验算习惯。 ()总结习惯。学生学了某一类习题的解答措施,学完一种学时的内容,学完一种单元乃至全册,教师指引学生进行总结,总结一类习题的解题规律及措施,总结一学时的重要内容。小学毕业阶段还要指引学生对知识的“块”和知识的“线”进行概括、总结等。这种习惯一经养成,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构造化,使学生从整体上去掌握知识要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