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类种植及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科研项目信息表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489796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薯类种植及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科研项目信息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薯类种植及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科研项目信息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薯类种植及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科研项目信息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薯类种植及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科研项目信息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薯类种植及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科研项目信息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薯类种植及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科研项目信息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薯类种植及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科研项目信息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信息表工程名称薯类种植及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第一承当单位单位名称地址 单位负责人联系人联系人办公室 联系人 职工人数工程技术人员数资产信用状况(单位:万元仅限企业填写)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资产负债率%上年产值流动负债上年税收企业销售收入总额上年利润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增加值协作单位单位部门名称子工程名称四川农业大学行政主抓领导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学历学位职务、职称单位主抓领导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学历学位职务、职称工程负责人姓名邬应龙性别男出生年月1963。08 学历学位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职务、职称教授博导工程组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其他主要研究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从事专业所在单位工程概述25

2、0字以内本工程以培育壮大兴文山区薯类产业链为目标,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根底,以龙头企业为产业开发主体,通过薯类标准化栽培、保鲜储藏、精深加工与新产品开发等关键产业链环节的技术创新,研制开发特色薯类全粉、粉条、保鲜粉条、专用变性淀粉、紫薯酒、紫色薯类鲜食产品等新产品,形成年产2600吨薯类新产品加工能力和1万亩薯类专用品种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四川10万亩薯类专用品种生产。为做大做强兴文山区薯类现代产业链提供先进的、系统的科技支撑和示范样板。所属技术领域预期成果形式创新类型预期知识产权获得创造专利 项,实用新型专利 项,其他 项。产学研联合经费预算总投资 万元,其中市科技局拨款 万元一、立项的必要性及

3、国内外研究现状、开展趋势800字以内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迅猛开展,我国薯类产业已进入了以高新技术为根底、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产业创新阶段。薯类马铃薯甘薯等作为兴文县主要的旱地作物,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最具增产潜力、增收潜力和加工潜力的高效作物。以薯类高新科技为根底,创新兴文县薯类科技价值链,做大做强兴文县薯类科技产业,是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本课题以培育和壮大我县薯类科技创新产业链为目标,以专用薯类良种标准化栽培、平安贮藏与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为重点,为做大做强我县及川南薯类现代产业链提供先进的、系统的科技支撑和示范样板。当前我国许多省区已把薯类

4、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优势作物,并逐步向效益型经济作物转变,加工和食用的比例不断提高。薯类有独特的营养和保健作用,在此根底上开发独特的保健食品有巨大的潜力。在食品加工领域中,薯类全粉是重要的健康食品来源。近几年出现的薯类全营养粉已经在糕点、膨化食品、肉制品等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日本、韩国的薯类系列加工产品类型多,但本钱高、售价高、自身供不应求,需从我国进口大量薯类原料和加工产品。欧美兴旺国家薯类加工产品以马铃薯薯条、薯片、全粉为主体,技术先进,生产消费规模大,80%以上的国际交易额被少数跨国公司控制,但其薯类生产规模小,消费以鲜食为主。薯类的研究和利用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开展,薯类全粉保

5、持了鲜薯的全部营养保健成分,其加工产品可增值58倍,是粉丝的升级换代产品和今后的开展方向,也将成为今后食品工业的重要根底原料。利用薯类全粉可以进一步加工系列食品,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应用十分广泛。目前,薯类全粉已经在小食品、薯类面粉等产品中应用,有很好的开展潜力。可以预计,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营养保健意识的提高,薯类加工食品在食物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对薯类及其加工食品的需求会迅速上升,将更加行销国内外市场。二、工程研究主要目标、主要内容、技术关键、技术路线和应用方案800字以内1、工程研究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1针对制约兴文山区薯类现代产业链种植业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整种植结构,扩大

6、名优高产专用品种种植面积,提高薯类的品质和产量。利用标准化简化高效的生产关键技术体系建立薯作物的原种基地,研究提出薯类轻简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和薯作病虫害预测预警系统综合防治技术。2采用产业化贮藏技术体系延长薯类作物原料持续供给期,解决鲜食产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高损耗问题。研究薯类生长、储运、加工过程和成品营养成分及生理变化规律研究。开展薯类规模化贮藏技术及设备集成研发与示范。3研究营养薯类全粉、保鲜薯类粉皮生产工艺并优选确定最正确工艺路线。深入研究保鲜薯类粉皮保鲜关键技术,确定最正确工艺路线。2、技术关键:1薯类标准化有机栽培薯类标准化有机栽培技术体系构建和薯类优质商品原料基地建设是培育

7、和壮大薯类科技创新产业链的根底。在其技术体系构建和原料基地建设中有两大关键点:一是必须按照有机食品标准进行标准化栽培,采用生物农药、生物化肥与综合防治相结合的植物保健技术;二是必须实现省力、简化与高产高效的统一,探索栽培技术体系。2薯类鲜食产品的保鲜平安贮藏薯类含水量高,富含淀粉和糖类等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其特别容易腐烂。因此,需要研究薯类作物的适时收获、分选技术,收获后薯块贮藏期各项环境、生理指标变化,以及各种病原微生物对其的影响。采用简便、低本钱、适合农户小型分散贮藏及企业百吨级贮藏的保鲜平安贮藏技术及其相关设备设施。3薯类加工业的产业化当今薯类加工业的竞争主要是技术竞争,提高技术含量已是薯类

8、加工业的开展主题,在薯类加工方面采用自动控制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采用高效别离技术以提高淀粉质量,采用高剪切破碎技术、全旋流别离技术以提高淀粉游离率与提取率等。3、薯类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路线图原料 提升机 浸泡机 清洗机 分选台 切条机 输送机 螺旋进料机 热源 薯类专用枯燥机 一级枯燥 一级旋风收集 热源 二级枯燥 二级旋风收集 三级枯燥 三级旋风收集 四级冷却四级旋风收集振动筛产品薯类全粉三、工程的创新性。理论创新、应用创新、技术创新等。500字以内1、理论创新加强多学科广泛协作交流与合作,以技术、环境、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动态关系为生长调控主线,以高产、优质、高效的作物生产为主要目标,形成了

9、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2、应用创新本工程采用统一投入、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效劳有效连接机制,形成投入有集中有力、品牌共享风险共担,标准产品统一,原料供给和市场统一供给效劳的有机整合体,促进薯类产业的快速开展,也为其它产业作好典范。实现了省力简化与高产高效的统一,探索以简易小型机械化栽种收挖与节本省劳农艺措施相结合的简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3、技术创新通过本课题研究,形成简化高效标准化有机栽培关键技术;原料均衡供给的保鲜平安贮藏关键技术及设备。本工程以薯类精深加工、薯类生物发酵及紫色薯类新产品工艺及设备等关键技术为根底的薯类现代产业链开展科技支撑体系;集薯类全粉和全薯粉丝无生物污染排

10、放技术,薯类精制淀粉,营养口服液和膳食纤维的循环综合利用技术和薯块、薯尖叶茎综合利用,为农产品加工树立的典范。四、已有研究根底和承当优势包括与工程有关的前期研究状况、实验设备及设备条件、近三年主持或主研的科研成果;获奖及发表论文情况等。500字以内课题技术需求企业四川光友薯业,是一家以薯类深加工为主的高新技术型、科技产业型民营企业。公司是国家“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双龙头企业,拥有52项国家专利其中12项创造专利,二十多项国际国内金奖,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机构、被国际马铃薯中心授予“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马铃薯中心中国科技示范基地。2021年

11、制定了国家标准1个,召开了红国际薯精深加工的薯类之路中日专家座谈会。公司生产的光友薯类绿色方便粉丝与全薯畅销世界多个国家。本课题的主要技术依托单位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和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是全国最早从事薯类育种的单位之一。在薯类加工技术和设备的研究推广领域,四川省农科院成功地开发了薯类中小型淀粉加工、精制淀粉加工、薯类系列小食品加工和薯类及其应用产品的加工技术与设备。其中,薯类淀粉产地加工的中小型设备具有投资小、加工量大、风险小、适合与精深加工结合的特点,从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内40多个县市和国外成功地推广500余台套设备,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五、工程方案进度和阶段目标各栏内容限

12、100字2021年7月至2021年1月工程总体方案制定和启动实施阶段:完成工程整体设计;将工程任务分解到课题,课题落实到责任人;准备课题研究所需的软硬件设备;进行课题开展的国内外技术调研;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对所需薯类专用品种引种、种植。2021年1月至2021年1月开展薯类良种繁育栽培技术及营养储藏研究。研究营养薯类全粉、营养全薯粉丝等食品的研究及工艺参数试验;开展营养薯类全粉等精深加工研制应用;同时建立薯类简化高效标准化有机栽培关键技术示范。2021年1月至2021年1月开展薯类新产品加工工艺熟化及中试应用;开展薯类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示范。完成红薯饮料、营养红薯口服液等食品工艺确定和中试设备型

13、。研究形成营养薯类全粉、营养全薯粉丝和紫色薯类全营养复合产品工艺。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完成红薯饮料、营养红薯口服液等产品的调试、试产。建成以薯类科技产业链为根底的薯类科技产业开展体系和共性技术科技支撑体系,构建薯类现代产业链。研究所有产品、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及对人体健康功能影响。年月至年月年月至年月年月至年月验收时间六、工程预期目标技术、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工程实施能到达的技术指标如形成的专利、新技术、新产品、新装置、论文专著等数量、指标及其水平等本工程以开展四川农区薯类大产业为目标,以科研院校为技术创新源,以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产业创新主体,着力培育和壮大薯类现代产业链。以薯类现代产业链为主线,以企业关键技术需求为核心,以薯类生产共性关键技术为支撑,实现企业与科研单位有效对接,全力打造构建薯类现代产业链,开展薯类专用品种标准化简化高效生产、产业化贮藏和薯类精深加工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促进薯类加工企业形成2.6万吨薯类加工产品的年生产能力。考核指标:1、技术指标构建薯类现代产业链,申请专利12项,制定技术标准7个,申请品种权3项,研发共性技术5套。2、经济指标建立生产种薯繁殖基地10万亩,生产营养薯类全粉10000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