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模板(三篇).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489421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模板(三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职业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模板(三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职业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模板(三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职业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模板(三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职业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模板(三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模板(三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模板(三篇).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模板为了规范我单位职业危害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即使有效地控制职业危害事故,减轻职业危害事故造成的损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制定。一、按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的严重程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分为三类:(一)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_人以下的;(二)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_人以上_人以下或者死亡以下的;(三)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_人以上或者死亡_人以上。放射事故的分类及调查处理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放射事故管理规定执行。二、单位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一般危害事故应于_小时内向单位劳资科、安监站、调度室报告,特大和重大危害事故立即向单位人力资源部

2、、安全部、总调度室报告。单位安排专人负责及时向所在地县级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及卫生部门报告。三、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事故的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_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的措施和发展趋势等。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五、对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单位应当根据情况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一)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二)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泄险;(三)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四)对遭受或者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

3、,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五)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六)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监督生产部门,按照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七)落实卫生行政部门及安全监督生产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六、对够不成一般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事故,单位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单位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报告,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详细记录,即使组织相关人员对事故进行处理。七、对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资料要妥善保管。职业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模板(二)为及时有效遏制健康危害事故及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顾客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4、条例的要求,特制定本报告制度。1、单位负责人是健康危害事故、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人。其他服务人员发现健康危害事故均有义务向责任报告人提供情况。2、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当发现健康危害事故、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发现顾客或员工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急性结膜炎等症状时,报告人应当在_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3、当出现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报告情况时,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报告。4、医疗急救单位电话。120。职业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模板(三)为确保企业财产和职工的生命安全,促进生产发展,及时掌握事故发生情况,查

5、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和杜绝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一、职业危害事故的等级划分:根据职业危害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对生产造成的影响将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_人以下的;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_人以上_人以下或者死亡_人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_人以下的;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_人以上或者死亡_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_人以上的。二、职业危害事故的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包括设备损失,原材料损失,成品

6、、半成品损失,设备维护费用。间接经济损失。因事故造成的停产、减产而带来的经济损失,用于事故抢救、恢复生产等与事故有关的各种费用。三、职业危害事故报告程序职业危害事故最先发现者,除立即处理外,还应以最快捷的方法向领导或调度报告,而后逐级上报。对重大事故,企业要立即将事故概况(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初步原因、伤亡、经济损失等)向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报告。事态仍在继续,要随时报告。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基层单位,要按规定填写事故报告送主管部门车间发生职业危害事故,一般类型的,需在七十二小时内提出书面报告,如发生重大特大事故,需在五日内,提出书面报告。四、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重大职业危害事故处理过程中,在不影

7、响抢救事故的原则下,尽量保持现场原状,未经领导许可,不许乱动。(一)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后,要尽快采取措施,设法排除,并及时通知上级部门。(二)轻微职业危害事故由工段长_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三)职业危害事故由车间主任_本单位人员和有关科室人员_分析。(四)重大职业危害事故由总工程师和分管事故的有关管理科室_分析。(五)重大恶性职业危害事故由厂长和总工程师_分析,并通知上级主管部门派人参加。(六)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处理人员必须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七)职业危害事故查清之后要召开大会,让群众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八)于抢救事故和防止职业危害事故扩大而迅速恢复生产做出成绩贡

8、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五、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理(一)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追究肇事者和有关人员的责任:由于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由于玩忽职守违反操作规程和有关规章制度而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现有发生事故危险的紧急情况,不立即报告或积极采取措施,因而未能避免职业危害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事故损失更大的。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劳动纪律,擅离职守,擅自启动而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对有关人员从严处罚: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后,隐瞒不报,虚报或故意拖延报告的。在职业危害事故调查中,隐瞒事故真相,弄虚作假、推卸责任甚至稼祸于人的。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后,由于抢救不积极或不

9、尽力造成职业危害事故损失更大的。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后,不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整改措施、致使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违反本制度规定程序,擅自处理或袒护包庇事故责任者的。(三)发生下列事故应追究各级有关领导的责任:因没有经过教育和培训就上岗操作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缺乏操作规程或规程不健全而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用具不齐全不清楚而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设备严重失修、超负荷运行、对存在的隐患和缺陷不采取措施和修复而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对职业危害事故熟视无睹,不认真采取措施和对职工违章作业制止措施无力,重复发生同类事故的。违章指挥、强令和擅自冒险操作而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四)对职业危害事故责任人的处罚标准:轻微职业危害事故对事故直接责任人经济处罚50_元;一般职业危害事故经济处罚事故直接责任人200_元;重大职业危害事故经济处罚事故直接责任人500-_元,并予以记过、留厂察看直至开除。_有限公司(盖章)第2页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