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高墩施工工艺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489030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131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心高墩施工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空心高墩施工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空心高墩施工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空心高墩施工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空心高墩施工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心高墩施工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心高墩施工工艺(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概述赣龙铁路16标段松头江特大桥、芋子英特大桥及森坑1号大桥设计有50m以上空心高墩13个,其中最大墩身高96.9m,最大墩径达13.2m,累计墩身高度1074.1m,混凝土方量达3万多方。墩身设计采用C20-25钢筋砼,墩身外坡为40:1,内坡为59:1,结构要求最小墩身厚度不小于50cm。1.1高墩的设计1.1.1设计荷载活载设计活载采用铁路标准活载,即“中活载”。其它荷载a、风压强度:按有车和无车两种情况根据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计算风压强度。b、离心力: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第4.3.6条计算。c、制动力或牵引力: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第4.3.7条规定为竖向静活载的10%,当与离

2、心力或冲击力同时计算时,制动力或牵引力按竖向静活载的7%计算。d、冲击力:顶帽设计时考虑活载冲击力,冲击系数采用1.194。1.1.2设计与计算墩身结构尺寸的确定:空心墩内外边坡的选择,除与各种荷载有关外,还受墩顶尺寸及墩顶壁厚的影响。本设计墩顶壁厚最小采用0.5m,墩底处壁厚在0.871.84m之间,考虑施工要求,内外坡率不小于40:1,在满足墩顶应力、墩顶位移和截面尺寸的前提下,确定经济、合理的墩身边坡顶帽纵横向尺寸满足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第5.3.6条、第5.3.8条和第5.3.9条。托盘下配筋计算:按均匀荷载作用下环形简支薄板或双向简支薄板计算。桥墩的计算墩身计算截面上合力偏心距,主力

3、+附加力时,圆形截面,e0.5S;墩身整体稳定性检算按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5.1.2条计算。局部稳定由结构尺寸控制。根据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桥梁墩台,当最小壁厚t满足下式:t(0.0670.1)R(R为墩身半径)时,可不检算局部稳定性。墩身强度按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5.1.3条计算。墩顶弹性水平位移计算墩顶位移由三部分组成,即墩身弹性位移、日照位移、基础弹性变形产生的位移。a荷载引起的弹性水平位移,按下端固结的悬臂梁计算,设计时采用弹性荷载法简化计算:式中:Sii至(i-1)点的距离Si+1i至(i+1)点的距离Mi-1所有荷载对(i-1)点截面所产生的弯矩,kNm

4、Mi所有荷载对i点截面所产生的弯矩,kNmMi+1所有荷载对(i+1)点截面所产生的弯矩,kNmE墩身材料弹性模量,kPaI墩身截面惯性矩,m4 hi各点至墩顶距离,mb日照温差引起的墩顶偏移R=2 (h2+h3+hn)/h1+2 (h3+h4+hn)/h2+2n-1hn/hn-1+1+2+n式中:h1、h2、h3hn墩身分段高度,m2、n分段按i=hi2/(2Rc)式计算,mRc受日照温差而产生的桥墩曲率半径。c明挖扩大基础地基不均匀压缩产生的墩顶位移,明挖扩大基础不均匀压缩产生的桥墩墩顶水平位移:d=H。d桥墩墩顶位移桥上有车时,墩顶处的弹性水平位移应符合下列规定:纵向:x0.5 =28.

5、3mm横向:y0.5 =28.3mm 在计算时,对于较高的桥墩,桥上无车时,风压很大,考虑风振作用后,部分墩顶位移超出了容许值,考虑到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规定墩顶位移的限值,是为了行车平稳,保证行车的舒畅,因此桥上无车时,墩顶位移超过允许值少许,也不再加大墩身尺寸。自振周期计算按柔度矩阵法计算,将桥墩简化成多质点体系,墩顶处放一换算质量,仍按悬臂杆计算。基本周期的限值,按下式计算:T1=0.25式中:T1桥墩自振周期,s;H桥墩墩顶至基础顶面的距离,m固端干扰应力计算:按乘以增大系数的简化方法求局部应力。式中:N实体段顶面以上的竖直力总和,以负值代入,kN;M实体段顶面以上横向水平力所引起的弯

6、矩,kNm;Me实体段顶面以上总竖直力因偏心产生的弯矩,kNm;A0实体段顶面处墩身截面面积,m2;W0实体段顶面处墩身截面抵抗矩,m3。倾覆稳定性检算按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第3.1.1条计算。滑动稳定性检算按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第3.1.2条计算。墩身混凝土弹性模量Eh的采用:周期计算、墩顶弹性位移计算、日照位移计算、纵向稳定性检算、强度检算等E=Eh(Eh为混凝土的受压弹性模量)1.1.3构造及配筋墩身为方便施工,墩身尺寸不考虑托盘颈缩,采用一坡到底的形式。墩顶、墩底均设置一定高度的实体段。曲线墩设置0.5m的预偏心。墩身内不设置纵横隔板。实体段及墩身壁厚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

7、第5.3.13条及第5.3.14条计算。为了调节墩壁内外温差,在离地面5m以上或设计水位以上每隔3m高度在墩身周围对称设置通风孔,其直径不小于20cm。墩身底部实体段顶部应设置排水坡,并在墩壁设置排水孔,以排除施工积水,竣工后应予以封堵。为了检查内部墩壁,在桥墩纵向上实体段上设置进人洞一个,墩身内壁设置爬梯。支承垫石、顶帽及墩身配筋原则支承垫石及顶帽钢筋,按构造要求进行配筋。墩身配筋时,当考虑温度影响时,温度应力产生的拉应力并不大,但由于壁厚较大,应力转换为弯矩的值较大,按此值配制的钢筋很多,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不考虑温度应力,墩身设置护面钢筋,按构造要求配筋。墩身均采用级钢筋。在上实体段与

8、空心墩身、空心墩身与下实体段连接处,考虑混凝土收缩和固端干扰,设置内外侧双层钢筋,以加强连接。墩顶上实体段内、外侧加强钢筋,上端伸至顶帽下,下端至局部干扰区。为梁部施工中预埋托架,上实体段长度根据现场需要进行了加长。建筑材料顶帽采用C25钢筋混凝土,墩身采用C20混凝土钢筋采用:级带肋钢筋(HRB335),级光圆钢筋(Q235)钢料:Q2351.2本项目及桥梁高墩设计情况 本标段几座桥梁高墩的设计情况见表1.1。图1.1为采用爬模施工的松头江特大桥。高墩设计情况表 表1.1桥名墩号墩高(m)下口直径(cm)上口直径(cm)钢筋数量(kg)混凝土方量(m3)松头江特大桥468.910657205

9、44441843596.91325840850073871676.41162780645712380759.9880580391491216芋子英特大桥963.084253022712.611351073.59856205119017631184.512398207554429821294.513098408549836071352.080755033379939森坑一号大桥471.0944600422711543592.51152700741002975687.01125700636162680759.5807420318031035汇总13979.6/723284.627969图1.1 采

10、用爬模施工的松头江特大桥空心高墩2.爬模设计2.1爬模的结构2.1.1模板模板在竖向分为两层,外模采用大块钢模板,每节高4.0m,按照墩径大小不同共有39节,每节按照卷扬机的起重能力设计为8、12、16块三种类型的钢模板,模板为框构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且满足桥墩外形尺寸的要求,单块宜进行整体组合或装配组合。相邻模板间,上下节钢模间均用栓接,并配有定位销,定位销探伤检验应为100%合格。内模采用翻模,每节高度2m,每个墩设3组,随墩身的逐节上升按照4m级数向上翻动。内模的安装与拆除通过墩内设置的可调式工作盘实现,工作盘悬挂在爬架上,可随爬架上升,亦可自行调节位置,方便墩内及墩上

11、作业。内模采用KS2050双曲可调钢模,四块或五块模板利用KH2520或KH2530可调桁架组合成一个模板单元,单元内模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墩身收坡通过在模板单元之间设置变角可调KB2020尖板实现,单元之间桁架的连接采用特制可收缩连接件,形成上小下大的变截面。每次立模高度4m,与外模同步。2.1.2爬升架爬升架具有承重和滑升作用,是特殊设计的稳定桁架。每组爬架有6对钢夹头,每对钢夹头都带有安全钢销(安全装置),在提升过程中采用人工限位。限位装在钢夹头上,可垂直滑动,卡在工字钢腹板上起着限位导向作用。爬架提升采用yCD23/250型提升千斤顶。2.1.3滑道滑道采用I320工字钢与大块钢模焊接

12、为整体,不需预埋螺栓。爬升架与滑道之间采用销接,配有特殊的钢夹头在爬升架支点处与钢滑道连接,有足够的稳定支点和长度。钢滑道不垂直度1m内为0.5mm。爬升架与滑道之间采用栓接,配有特殊的钢夹头在爬升架支点处与钢滑道连接,有足够的稳定支点和长度,并能适应墩柱外壁变坡。 2.1.4提升桁架提升桁架为N型万能杆件拼装成的“井”字形,爬升架的斜爬升通过调整提升桁架下的楔形块来实现(17、18杆件)。斜向爬模比较复杂,架体与模板都有一个导向与平衡问题。爬升架与滑升桁架为刚性固结确保在最不利的外力组合下的稳定性。提升时吊点设在爬升架与提升桁架的重心,设有防倾和稳定设施。 扒杆解决主墩施工材料和小型机具的升

13、高问题,在每个爬升桁架上设2付吊重为3.0t的起重扒杆2.2爬模的检算2.2.1计算荷载的确定爬模的设计本着安全、先进、实用及经济的原则。作用在墩身上的荷载主要有:模板自重P1:模板重量随着墩径不同而变化,计算时按每节(4m)模板最大重量180kN考虑,两节模板为2180=360kN。爬模重P2:爬架重量为260kN (2个)。扒杆吊重P3:扒杆起吊重量为每个扒杆30kN,吊臂水平距离最大L=5m。混凝土侧压力q4:取50kPa。施工人群机具荷载P5:取20kN。风荷载:不予计算。摩擦力:摩擦系数对内力计算有很大影响,参照已有爬模资料,偏于安全取较小摩擦系数f=0.08。2.2.2模板计算竖直

14、力作用:P=P1+P2+P3+P5=360+260+304+20=760kNtg1=f=0.08tg2=1/40=0.025P为竖直力,R为混凝土对模板的反力,Q为P和R的合力,由模板内力平衡得(计算简图见图1.2):图1.2 模板计算简图Q=P/tgQ=qh(2d)环向力:模板:螺栓M27,有效面积:每个螺栓内力: N1=120140=30.03kN爬架及吊重偏心:M=1/4(P1+P3+P5)1.4m=1/43801.4=133kNm模板:螺栓内力:N2=1.411040.0050.1=7.05kN内力合计:模板内力:=1+2=6.03104+1.41104=7.44104kPa螺栓内力:N=N1+N2=30.03+7.05=37.08kN =37.08/(4.410-4)=8.43104kPa混凝土侧压力作用:q=50kPa 螺栓内力也不控制。2.2.3爬升架爬架设计计算如下(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