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485732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1 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者学说?(贡献、缺陷)2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块理论基石?3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4、马恩设想的未来社会由哪些基本特征?5、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是怎样总结巴黎公社的创举和经验教训的?第二章 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1 用十月革命的实际论证列宁一国胜利理论的正确性。(内涵依据、革命爆发的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2 试述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作用。3 如何看待斯大林模式。4 如何看待现实社会主义遇到当代世界严峻挑战导致的后果第三章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上有哪些失误?2.党的十一届三

2、中全对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有什么重要作用?(包括改革开放实践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相互关系)3.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4.邓小平理的特点及重要意义第四章 党建工作的新纲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 简要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如何回答并解决了巩固和加强执政党执政地位的问题2 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内涵3 试述在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如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五章 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与实践的伟大创举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2 说明我国实现生产年龄人口与生产资料科学发展的有效方略。3 试述我国实现人口与经济科学发展有那些重要战略。第六章 “中国梦”畅想与圆梦担当1.试述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稳步前进与坚定不移走中

3、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一致性2.简述我国推进社会建设的目标及其战略部署3.简述如何能保证我国建设文化强国释放正能量(文中斜体字为论述题时可适当引用的内容)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一、对整个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思想体系的评价历史功绩a初步探索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提供了思想基础b对资本主义制度做了深刻批判,为启发工人觉悟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c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天才设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做出了巨大贡献缺陷:a指导思想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无法找到变革社会制度的正确道路b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因而找不到变革社会的依靠力量c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主张道

4、德感化二、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1、第一大基石唯物史观的创立:(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社会力量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运动规律,为正确认识自然及社会现象,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奠定了哲学基础。2、第二大基石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彻底弄清楚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剥削雇用劳动力的秘密,并阐述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揭示了无产

5、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必然的到来,所以剩余价值的创立具有划时代的功绩。三、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意义1、主要内容:1.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2.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3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这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4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必然途径 5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是无产阶级实现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 6驳斥了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种种诬蔑,并揭露其实质和危害性2、宣言的意义:a共产党宣言是国际革命的宣言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强大的思想武器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正式诞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

6、第一部纲领性文献c.共产党宣言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新纪元,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开始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的态度: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实践性和科学性也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四、马恩设想的未来社会由哪些基本特征?1 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可以满足整个社会成员的需要;2 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消除了按劳分配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3 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拍拖私有制的束缚4 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社会的其他重大差别,即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5 国家

7、消亡,那时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虽然还有,但是它的社会职能已经失去其阶级性质6 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劳动成不再是谋生手段,而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者是全面发展的新人五、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是怎样总结巴黎公社的创举和经验教训的?巴黎公社的建立:1871318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1871521528“五月流血周” 巴黎公社的创举:a 公社的真正秘密在于它是实质上的工人阶级的政权b 公社体现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民主本质c公社还体现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清廉本质。 经验教训:a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它证明暴力革命是个普通规律,并且成为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8、;b公社证明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革命获得胜利的必要条件c公社丰富和发展了不断革命的理论和策略,d 公社的失败的教训证明必须发扬彻底的革命精神才能最终取得胜利。第二章 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一、用十月革命的实际论证列宁一国胜利理论的正确性。(内涵依据、革命爆发的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1、“一国胜利”理论的内容: 1915年,论欧洲联邦口号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该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2“一国胜利论”的依据:a资本主义垄断会发生利益的激烈斗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速度不同,老帝国主义不希望改进,新帝国主义不满足以前划分

9、的势力范围,希望重新划分,利益不均产生战争。b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市场会发生战争,造成彼此力量的削弱,其中必定有更为薄弱的环节;c战争会唤起人民的觉醒,奋起而斗争,以新制度代替旧制度。3、成为爆发点必备的三个条件:a帝国主义各种矛盾集中的焦点,反动派已经没有办法照旧的方式统治下去了;b被统治者已经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人们群众生活在最底层,重新希望有新制度c广大群众的革命觉悟和积极性已经极大地提高,并表现为革命行动。4、俄国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点的三个原因:(可无)a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度残余比较严重,政治经济比较落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c布尔什维克有了党的领导,并且有了成熟的领袖-列

10、宁,十月革命的爆发具备了全部条件o5、十月革命发动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1)发动:19171025(俄历)117(阳历)(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3)意义:a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转折点,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折,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和人类历史的新纪元;b十月革命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对资本主义世界是一个沉重的打击c十月革命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次成功的伟大实践,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4)经验: 无产阶级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有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这个政党在革命进程中能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

11、首要任务和一般规律,取得政权决不能寄希望于和平过渡; 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基础,农民的向背是无产阶级取得胜利的关键; 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是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各国无产阶级要相互支持和声援。二、试述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作用。1 主要内容:a协调工农业的发展,加强工农联盟;b把私营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把国家无力经营的企业、矿山租借给外国资本家,实行租让制;c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d开放市场,实行贸易自由和竞争机制。2新经济政策实质:通过市场和商品交换,把工业经济和农民经济结合起来,从而在此基础上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 3积极作用: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迅

12、速好转;b改善巩固了国家的经济地位,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c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从此步入工业化时代三、如何看待斯大林模式。1、 什么是斯大林模式:所谓斯大林模式就是指斯大林掌权时期,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方法和政治经济管理体制的统称。2、斯大林模式的指导思想: 用战备的观点规划国民经济建设; 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 直接过渡的社会主义观.3、主要内容(基本特征):a、优先高速发展重工业,b确立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的所有制模式,即建立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结构体,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标志;c消灭私营商业经济,d实行高度计划经济管理模式,消灭市场经济,e

13、实行以党代政,个人专断的政治领导模式。4、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历史功绩: 它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解决了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发展; 它使苏联迅速变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大国,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抢在战争爆发前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消极作用:1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造成了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的状态,至今农业仍为棘手问题,几代领导人都未解决好; 它导致了权力的过分集中,压制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经济的活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导致了国家机关严重的官僚主义,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

14、; 导致了长期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影响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 导致了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大国沙文主义倾向,并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四、如何看待现实社会主义遇到当代世界严峻挑战导致的后果(一)当代世界对现实社会主义的挑战1 来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挑战:(1)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科技飞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系统和完善、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国家干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突出(2)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 来自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挑战: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不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却建设了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未来社会高度发达的社会形态,对现实社会主义发出了挑战3

15、 来自亚洲四小龙的挑战: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直观的比较效应对社会主义政治大局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二)挑战造成的严重后果:1 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没有成为最发达的国家,反而被资本主义越抛越远; 经济相对落后 民主政治制度、科教水平都相对落后2 现实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难以医治的信仰危机;(1)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受到质疑(2)对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提出质疑(3)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取得经济建设的成就使人们对制度问题发出疑问,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社会主义的信念(4)亚洲四小龙取得的成就使两种制度具有直接可比性3 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倒戈现象,国际共产主义陷入低潮o(三) 正确看待当代世界对现实社会主义的挑战 1、首先,把资本主义国家看全 2、其次,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