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导论整理后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48521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科学导论整理后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海洋科学导论整理后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海洋科学导论整理后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海洋科学导论整理后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海洋科学导论整理后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洋科学导论整理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科学导论整理后(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 潮汐: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与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 性运动叫做潮汐现象,习惯上把海面铅直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 水平方向的流称为潮流。平太阳日:天文学上假定一个平太阳在天赤道上(而不是在黄道上) 作等速运行,器速度等于运行在黄道上真太阳的平均速度,这个假想 的太阳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平太阳日。风暴潮:是来自海上的一种巨大的自然界的灾害现象,系指由于强烈 的大气扰动一一如强风与气压骤变所招致的海面异常升高的现象。朔望月:月球从新月(或满月)位置出发再回到新月(或满月)位置 的时间间隔,叫做朔望月。岩石圈:是指软流圈之上的刚性固体物质层,包括

2、地壳与上地幔顶部 的刚性岩层,是一个力学概念,具有力学上的统一性与实在性,可以 对机械应力作出刚性反应。海底峡谷:主要在大陆坡上,头部多延伸至陆坡上部或陆架上,甚至 接近海岸线,谷轴弯曲,支谷汊道甚多,形似陆上的峡谷。天然气水合物:是近20年发现的一种新型海底矿产资源,它是由碳 氢气体与水分子结合而成的冰晶状固体化合物。一般在温度小于4oC、 有机质较丰富、压力较大的沉积物中形成。对流层的气温分布特征:温度随着高度降低,大气的铅直混合强;气 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热带(赤道)辐合带( ITCZ) :是赤道低压带两侧南北半球信风形 成的气流辐合带。季风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海陆温度对比的季节性强

3、变化与地球上 行星风系的季节性南北移动所致。东亚季风的主要特征:冬季盛行东北气流,天气寒冷、干燥、少雨; 夏季盛行西南气流,天气炎热、湿润、多雨。台风: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具有暖心结构的气旋性涡流,是达到 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ENSO事件:赤道太平洋海面水温的变化与全球大气环流尤其是热带 大气环流紧密相关。其中最直接的联系就是日界线以东的东南太平洋 与日界线以西的西太平洋一印度洋之间海平面气压的反相关关系,即 南方涛动现象(SO)。赤潮: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 下爆发性繁殖或聚集而引起水体 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海洋污损生物:也称海洋附着生物是指生长在

4、船底与海中一切设施表 面的动物、植物海洋钻孔生物:在海洋中,能穿凿木船、木竹建筑、红树、岩石、珊 瑚礁以及贝壳等物体基质的生物。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底栖植物以及自养细菌等生产者,通过光合 作用或化学合成制造有机物与固定能量的能力,称为初级生产力。海洋次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中被动物吸收用于器官组织生长与繁 殖新个体的部分。赤潮: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 下爆发性繁殖或聚集而引起水体 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生物多样性:一个包括物种、基因与生态系统得概括性的术语,指生物之间的多样化与变异性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也就是说,生物 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

5、变异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 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 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 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方面。恢复生态: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 术与方法及其生态学过程与机理的学科。卫星海洋遥感:或者称空间海洋学,是利用电磁波与大气与海洋的相 互作用原理,从卫星平台观测与研究海洋的分支学科。空间平台:装载传感器的空间运输工具称为空间平台被动传感器:(如红外、声纳等)本身不发射电磁波,它通过接收以目标 为载体的发动机、通信、雷达等所辐射的红外线、电磁波,或目标所 反射的外来电磁波,来探测目标的位置。较

6、主动传感器具有抗干扰能 力强、隐蔽性好等优点。主动传感器:GIS系统:即地理信息系统,是以采集、存储、管理、描述与分析与 地球表面及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信息系统。SeaWiFS:是装载在美国SEASTAR卫星上的第二代海色遥感传感 器,1997年8月发射成功,运行状况良好,它共有八个通道,前六 个位于可见光范围,后两个位于近红外。辐射量定标:海色传感器输出的计数值DC(DigitalCount),并非真正 意义上的物理量。因此,必须利用标准源将计数值换算成辐亮度,这一过 程叫做辐射量定标。SAR:属于一种微波成像雷达,也是一种可以产生高分辨率图像的机载 雷达或星载雷达。海洋光学关系式的含义

7、:L C)=(l_p)E 1)r / n 2 Q其中L 6)是海面后向wdww散射光谱辐射,称为离水辐亮度。p为海气界面的菲涅尔反射系数,nwR二E D E d 是海面下的向上辐照度Eu(0-)ud是水的折射率,Q为光谱辐照度与光谱辐亮度之比,与太阳角有关, 完全漫辐射时Q=n。与向下辐照度E (0-)的比。R与水体的固有光学特性有关dRq033b /ab是水体的总后向散射系数,a为水体总体积吸收系数。雷达高度计:通过向海面垂直发射尖脉冲,并接收返回脉冲信号进行 测量,返回脉冲中包含全球海面高度分布与变化、海浪振幅与风速信压强梯度力:与重力方向相反,与重力量值相等的力,与压强梯度成 比例。地转

8、流:在不考虑海水的湍应力与其它能够影响海水流动的因素的情 况下,水平压强梯度力与科氏力的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取得平衡 时的海水定常流动。热盐环流:由温盐变化引起的环流常被称为热盐环流,它在大洋中下 层占主导地位,相对风生环流而言其流动是缓慢的,但是它是形成大 洋的中下层温盐分布特征及海洋层化结构的主要原因。副热带辐聚区:由于在反气旋式大环流中心,表层海水辐聚下沉,称 副热带辐聚区海水状态方程:是海水状态参数温度、盐度、压力与密度或比容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也称之为式 p-V-t 关系。一个大气压国际海水状态方程为p(S,t,0) pw + AS + BS 3/2 + CS 2位温hiL:

9、海洋中某一深度(压力为P)的海水微团,绝热上升到海面(压力为大气压pO)时所具有的温度称为该深度的位温。海洋水团:源地与形成机制相近,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特征及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波高:从波峰到波谷之间的铅直距离。振幅:波高的一半叫振幅。指水质点离开其平衡位置的向上或者向下 的最大铅直位移。波长:相邻两波峰(或波谷)之间的水平距离。周期:相邻两波峰(或波谷)通过某固定点所经历的时间(T)。波速:波长与周期的比值。中尺度涡:水平尺度100500km、时间尺度20200d、速度约15cm/s的流涡。八分算潮法:农历初一、十六,高潮时(低潮时)就等于该地

10、高潮间 隙(低潮间隙),然后每天落后08小时。高潮时=08 农历日期-1(16)+高潮间隙。低潮时=08 农历日期-1 (16)+低潮间隙。名词解释(解释以下内容): 气压:大气压强简称气压,指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铅直空 气柱的重量。P239大气对流层(解释其基本特征):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下界是地球表面,上界是对流层顶。对流层的基本特征是:温度随高度降低;大 气的铅直混合强;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P234第5页季风:季风是大范围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主要是由于海陆温度对比的季节性变化与地球上行星风系的季节性南北移动所 致。P250热容:海水温度升高1K (或1C)时所吸

11、收的热量。P60 力为大气压p0)时所具有的温度称为该深度的位温。P62位温IIII:海洋中某一深度(压力为P)的海水微团,绝热上升到海面(压水团:源地与形成机制相近,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特征 及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P100(海水的)密度: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用符号“P”表示,单位是 kg/m3。P66 海洋锋:指性质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 狭义 而言是水团之间的边界 线,广义而言是指任一种海洋环境参数的跃变带,如水温锋、盐度锋 密度锋、声速锋、水色锋、透明度锋,以及海水化学、生物等等要素 的海洋锋的称谓。P477盐度:“盐度”

12、近似地表示海水中所含盐类总量,大洋海水的平均盐度 为 35% (注意,讲义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只要大体讲对就可以了。 有的书中的定义为“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比 我们讲义中的说法好。)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与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 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的铅直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 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P208第6页潮差:相邻的高潮高与低潮高之差。P209 正规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约24 时50 分)内,有两次高潮与两次 低潮,从高潮到低潮与从低潮到高潮的潮差几乎相等,这类潮汐就叫 做正规半日潮。P209海流:指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的流动,是海水

13、重要的普遍运动形式之 一。所谓“大规模”是指它的空间尺度大,具有数百、数千千米甚至 全球范围的流动;“相对稳定”的含义是在较长的时间内,例如一个月, 一季、一年或者多年,其流动方向、速率与流动路径大致相似。P144风海流:由风引起的海流称为风海流或漂流。P144地转流:在不考虑海水的湍应力与其它能够影响海水流动的因素下 , 水平压强梯度力与柯氏力取得平衡时的定常流动,称为地转流。P154 上升流:上升流是指海水从深层向上涌升。P163海洋中的正压场:在静态的海洋中,当海水密度为常数或者只是深度 的函数时,海洋中压力的变化也只是深度的函数,此时海洋中的等压 面必然是水平的,即与等势面平行。这种压

14、力场称为正压场。P146 重力波:海洋中存在各种不同周期的波动, 对短波而言,例如风浪、 涌浪只考虑重力对它们的作用,故称为重力波,地转效应可以忽略不 计。P195波周期:相邻两波峰(或波谷)通过某固定点所经历的时间 。P181 海洋内波:在海洋内部发生的波动现象。P190风浪: 指当地风产生,且一直处在风的作用之下的海面波动状态。第五部分 问答题:1,简述潮汐静力理论的基本思想答:即平衡潮理论,基于的假定为:地球为一个圆球,其表面完 全被等深的海水所覆盖,不考虑陆地的存在;(2)海水没有粘滞性, 也没有惯性,海面能随时与等势面重叠;(3)海水不受地转偏向力与 摩擦力的作用。在这些假定下,海面

15、在月球引潮力的作用下离开原 来的平衡位置作相应的上升或下降,直到在重力与引潮力的共同作 用下,达到新的平衡位 置为止。因此海面便产生形变,也就是说, 考虑引潮力后的海面变成了椭球形,称之为潮汐椭球,并且它的长 轴恒指向月球。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表面相对于椭球形的海面 运动,这就造成了地球表面上的固定点发生周期性的涨落而形成潮 汐。2,简述潮汐动力理论的基本思想3,对某地的潮汐进行调与分析,如果只考虑M2、s2、kO四个分 潮,列出用这四个分潮表示潮位的表达式。4八分算潮法的基本表达式为:高潮时=月中天时+高潮间隙=08hX 农历日期-1(或16) +高潮间隙,解释第一项表达式(即月中天时 表达式)及高潮间隙的产生原因。1, 大陆边缘的类型及其组成、特点?答:大陆边缘按构造活动性分为稳定型与活动型两大类。稳定型大 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与大陆隆三部分组成,其特点为没有活火 山。也极少地震活动,反映了近代在构造上是稳定的;活动型大陆边缘与现代板块的汇聚型边界相一致,是全球最强烈的构造活动带,具有强烈而频繁的地震与火山活动。其可以进一步分为岛弧亚型与 安第斯亚型两类。岛弧亚型的组成除大陆架与大陆坡外,一般缺失 大陆隆,以发育海沟-岛弧-边缘海盆地为最大特点。安第斯亚型的 大陆架与大陆坡都较狭窄,大陆隆被深海沟所取代。1 简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