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技术特征及要求教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484709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打技术特征及要求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散打技术特征及要求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散打技术特征及要求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散打技术特征及要求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散打技术特征及要求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打技术特征及要求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打技术特征及要求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案基本教材 中国武术教程 二O一二年 五月 散打的技术特征及要求 一: 本节主要内容:实战姿势的技术特征及要求。步法的技术特征及要求。踢打法的技术特征及要求。摔法的技术特征及要求。防守的技术特征及要求。二 课的任务和目的:1、通过讲授散打的技术特征及其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散打各种技术的主要特点,以及各种技术的基本要求,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习掌握散打的各项基本技术;2、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专业的技术特点。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 教材分析 重点:理解和掌握散打的实战姿势、步法、踢打法 摔法等技术特征及其要求。 难点:理解和掌握防守反击法技术特征及其要求 以及在实战中

2、的重要性。四: 教学方法和手段 1 多媒体教学 2讲授法 3 举例法五 教学过程 散打技术特征及要求 为了叙述方便把散打的技术归类为实战的姿势、步法、踢打法、摔法、防守法等。下面介绍各项技术的特征及要求。一、实战姿势的技术特征及要求 散打的实战姿势,通常也称预备姿势。分析实战姿势是否合理,则应从实战的需要出发,符合以下三个特点:1、便于运用进攻方法实战时运动员必须准确的把握进攻的时机,而时机是靠运动员应急的敏感性来获得的,特别是防守反击时,对方时而用拳,时而用腿;时而打上,时而击下,而且距离不断变化,这对实战姿势时两所放的位置和两脚所站的双方之间的距离以及运用的技术和击打位置在不断地变化,这对

3、实战姿势时双手所放的位置和双脚所站的距离至关重要。因此,实战姿势应便于灵活变换和运用各种进攻方法,并使之发动迅速。2、便于防守选用的实战姿势是否有利于防守,应着重体现在两个方面:身体的投影面积要小,即暴露给对手所击打的身体部位要小;防守面大。3、便于步法移动散打实战时运动员需要根据动作的特点和要求,在不同时机、距离、条件下不断迅速转换步法和姿势。实战姿势应便于步法的移动,身体重心在两脚之间,以保持重心的稳定。另外,两腿微屈,使身体总是处于一种欲动的“弹性”状态,以增加步法移动的灵活性。二、步法的技术特征及要求 散打常用的步法有进步 、退步 、垫步、撤步、闪步 、步 法的快慢移动距离的大小直接影

4、响着攻防效果散打对步法的要求是:1、活是指步法移动、变换要灵活敏捷。运动时轻松自如,虚实变换让对方抓不住重心所在给对手造成判断困难。判断对手的重心所在是使用方法的依据。 散打步法要活,首先力量是基础,膝关节踝关节弹性要好;其次两脚的距离不能太宽,应与肩同宽,膝盖不能弯曲过大,身体重心在两腿之间。实战中应保持动态,尽量避免静态。2、疾是指步法移动的速度。在双方交手前都处在相持和窥视状态之中互相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任何一方进攻必须以快速步法接近对方才能在有效距离内击打对方,击打才能生效。同样防守也是一样,必须要具有快速的后退和躲闪能力,防守和防守反击才能成功。3、稳是指步法移动的稳定性。在实战中掌握

5、了对方的身体重心及移动的规律破起稳定才可以取胜。举例 在实战中有的运动员实用腿法进攻时只顾一味的追求腿的高度,造成支撑腿站立不稳,自己摔倒在地。4、准是指步法移动的准确性。只有准确的移动步伐才能使技术发挥出来。进攻时移动步伐太小,就会造成动作打空 或不能产生最佳击打效果。防守时步伐移动的距离不够 就会被对手击中。而移动过多又会不利反击,错失良机。步法移动的准确性主要是靠在平时的实战和比赛 训练中不断摸索的。三 踢打的技术特征及要求踢打法即为腿法和手法。按动作的结构分类,踢打法可分为直线型、横线型、上下型和旋转型四种。踢打法的共性特征如下:(一)速度快 技术如果能发挥“快”的特点,就会收到使对手

6、防不胜防的效果。影响动作快慢原因是多方面的,1)肌肉的力量是基础 进攻动作的完整是靠肌肉收缩而产生力量,没有力量作为基础快速进攻是不可能的。2)要掌握用力技法是关键,3)避免动作的预摆是根本。每一个踢打技术动作的路线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有的运动员为了加大力量把动作幅度做的很大,这样不但动作的速度慢了,而且提前暴露了进攻意图,结果达不到快速出击的效果。(二)力量重量重是指踢、打动作的力度要求。散打比赛,运动员处在你追我退或你攻我防的激烈拼搏中,所用方法必须有一定的力度才能取得“清晰有效”而得分的效果,同时也才能给对方一种威胁。(例如甲方进攻拳法,乙方去摔,如果甲方拳的力量很重,乙方就会担心被击中

7、不敢轻易地近身去摔。反之一样,如果甲方力量很小乙方心里就不畏惧近身去摔也就毫不顾虑了。 所有动作的发力点都是靠腰为主要传力点,单独手和脚的力量并没有多大,主要是全身的协调发力。(三)力点准 攻技术的力点是构成技术方法的重要特征,必须准确无误。力点不准,不但是方法错误,而且极易造成损伤。 举例 在运动中我们在实战中和训练中会遇到脚的踝关节受伤主要是出鞭腿时发力点不正确,还有就是击打效果不明显, 击打力点准确主要是靠在平时训练中严抓动作的规格,多打移动靶和反应靶提高动作在移动中的准确性。才能在实战中提高判断和运用能力。(四)预兆小 预兆做动作前预先暴露了进攻意图。动作有预兆,这是散打运动员普遍容易

8、出现的错误,也是致命的错误。在实力相当的比赛中,由于动作有预兆,对手一旦抓住了规律,进攻不但不能实现,反而容易给对手创造反击的良机,导致比赛的失败。(五)方法巧散打比赛靠力量取胜固然重要,但以巧取胜则艺高一筹。方法的巧妙必须与攻击对手的时机、掌握对手的重心、控制动作的力度以及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四、摔法的技术特征及要求散打中的摔法分为贴身摔和接招摔两种。贴身摔包括夹颈、抱腰、抱腿的各种摔法;接招摔包括接住对方进攻的各种拳法和腿法后运用夹臂和抱腿的摔法。散打中的摔法很多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技术要领。但由于受散打竞赛规则和护具的限制,散打中的摔法朝着快和巧的方向发展

9、,如何使散打中的摔法更加快速和巧妙概括起来有以下技术要求:(一)借势是指在运用各种摔法时,借助对手重心不稳或将要失去平衡时,稍加力就能将其摔倒。借势,关键要掌握好时机。一般来说,在动作发力的瞬间一旦落空,身体就会处于失衡状态,如果能在此时顺其失衡的同侧方向稍加外力,效果极佳。此外,在对手发力的同时,如果顺其发力的方向稍加外力,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掀底是指采用摔法(尤其是接腿摔)时,为破坏对方的支撑而采用掀、拉、摇、托等方法,将其摔倒。对于下肢柔韧性较差的运动员,产生掀底的效果更好,而对柔韧较好的运动员来说,必须以掀至对方摔倒为止。(三)别根别根,是指通过自己的身体的某一部位别绊对方支

10、撑重心的根部(脚踝处),达到摔倒对方的目的。如接腿别腿、抱腿搂腿、折腰搂腿、接腿勾踢、接腿挂腿等摔法,正是应用了别根的要领,使摔法更加省力和巧妙。(四)靠身靠身,是指通过身体向前挤靠的办法将对方摔倒。如抱腿搂腿摔法,除了应用抱腿和搂腿的技法外,必须配合身体向前挤靠对方,效果才会更好。散打中的摔法,除少数一些远距离摔法(如接腿摇涮外)决绝大多数是主动进身抱摔和接腿、接拳的摔法。在每一种摔法中,尽管有其独特的关键性技术,如接腿勾踢摔主要是勾腿(即别根);接腿上托摔主要是掀底;抱腿前顶主要是靠身等,但是如果把借势、掀底、别根、靠身四种技巧结合应用,突出了散打摔法中的“快”字特点,那么肯定效果更好。五

11、 、防守方法的技术特征及要求准确、巧妙地防守,一则能保护自己,二则为更好地进攻创造条件。防守是积极主动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攻。 防守技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接触性防守即通过肢体的拦截到防守目的,如左右拍挡、挂档、抄档等;另一类是非接触性防守(或称闪躲防守)即通过身体姿势的变化或是位置的移动达到是目的,如下躲闪、左右侧闪、后闪等。防守技术的要求: 对对手的进攻时间、运行路线、攻击方法和部位都要反应敏捷,判断准确,达到自动化程度。(一)接触性防守的技术特征及要求、防守面要大防守面要大是指在实战中要立足欲防一片,不要防一点,尽量提高防守的成功率。2、动作幅度要小防守动作幅度过大,必然影响到防守动

12、作的准确性。同时,动作幅度要小有利于快速反击。举例 防守左右直拳时, 3、还原转换快还原转换快指防守后回原位或转换进攻时间,或连续变换几种防守的间隔要短。(二)非接触性防守的技术特征及要求1、时机恰当时机恰当是说要求防守的时间与进攻的时间恰到好处,不早不晚。闪躲过早,对手则转移或变换招法;晚了则有被击中的可能。因此,要求练习者具备较好的反应能力。2、位移准确位移准确指躲闪对方的进攻时,身体姿势的改变或距离的移动的正确性。移动距离短了,往往被击中;距离长了或幅度大了,势必给反击增加难度,甚至贻误战机。3、整体协调整体协调是对身体协调性的要求,是指不论是前避后撤,还是左右躲闪,都必须注意整体性、一致性。 因为散打技术比较全面 无论是防守 还是进攻必须要协调一致。七、作业1、简要说明实战姿势和摔法的技术特征及其要求。2、简要说明防守法和踢打法的技术特征及其要求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