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48394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七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七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七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七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与正比例的意义互为对应的联系,从而构建知识结构。教学准备判断成正反比例的方法预习学案激趣:同学们知道校园里最高的树是那一棵吗?老师很想知道这棵树的高度大概有多少米,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测量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导学案(一)回顾旧知。1、出示例5情景图,说一说图

2、意,了解数学事例。2、你能算出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吗?3、让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4、教师引导:这个问题除了用算术方法解答外,还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下面我们继续探究怎样用比例解决问题。(二)探究解法,感知策略1、梳理两种相关联的量。师:用比例解决问题,必须知道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你们能说一说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吗?(板书:相关联的两种量:水费、用水吨数)师:为了区分这两种量,我们可以在原题用符号的方法来划分,比如用水吨数用符号“”表示,水费用符号“”来表示,也可以用列项摘记的方法来划分(板书学习记录卡中的表格)。2、探究用比例解题的方法。发放学习记录卡(每个学习小组

3、一张)用比例解决问题学习记录卡(1)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请填写下表(未知的量用“x”表示)。相关联的两种量对应数据张大妈李奶奶(2)分析判断。从上表可以知道( )一定,所以( )和( )成( )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 )和( )的( )相等。(3)用比例解答。如果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请根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 教师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组长组织,要求每个组员都要发表意见。记录员负责作学习记录。分析、判断和解答如果有不同想法可以补充。(三)展示成果,形成策略1、指定小组到讲台利用投影仪汇报,预设学生的汇报内容为:相关联的两种量对

4、应数据张大妈李奶奶水费(元)12.8x用水量(吨)810从上表可以知道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量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量的比值相等。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列出比例是:(或12.8:8=x:10),比例的解是x=16。(板书解法1)2、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其它同学结合小组的汇报提出自己的疑问或是补充意见。预设学生可能质疑或补充:(1)和分别表示什么?(水费单价)(2)如果列出的比例是可以吗?为什么?(可以,因为和都表示1元可以用水多少吨,是一定的,板书解法2)(3)如果列出比例式是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比例中两个量的比值不是一定的)预设之外的对策:如果没有学生提

5、出以上问题,教师可以课前做好准备,出示不同的比例式让学生讨论其是否可行。 (四)检验反思,提炼策略师:这个问题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呢?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检验方法。如:将结果代入原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用算术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来检验等。师:反思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一起来归纳解决问题的策略(步骤)好吗。?小结:得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五步曲”:一梳(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二判(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三列(设未知x,根据判断列出比例)、四解(解比例)、五检(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 课堂检测(一)测评练习1、按要求做题。小明买了4支圆珠笔用了6元。

6、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1)题中的( )一定,所以( )和( )成( )比例。也就是说两人的( )和( )的比值是相等的。(2)设要用x元。列比例是( )。2、用比例解答下面各题。(1)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行驶了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共需要行驶多少小时?(2)小兰的身高1.5m,她的影子长2.4m。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到一棵树的影子长4m,这棵树有多高课后作业1、先补充问题再用比例解答。王师傅4小时加工了2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_?2、一条绳子长126米,剪下9米共做了5条跳绳。剩下的绳子还可以做多少条

7、这样的跳绳? 提高练习第1题可以补充“小时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或“要加工个零件需要多少小时”,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板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相关联的两种量 对应数据 张大妈 李奶奶水费(元) 12.8 x用水量(吨) 8 10水费和用水量成正比例,即两家的水费和用水量的比值相等。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8X12.810XX16答语。错题搜集教学反思第八课时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导学案学习目标1.要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时的特征,以及掌握利用比例的知识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2.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一些现实中存在的按照比例对图形进行放大与缩小的实例从而体会图形放大缩小的实际意

8、义并观察得出图形放大缩小的一些变化特征。3.通过鼓励学生实际操作将一些简单图形放大缩小从而掌握其中的方法,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教学重点掌握利用比例的知识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教学难点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一些现实中存在的按照比例对图形进行放大与缩小的实例从而体会图形放大缩小的实际意义并观察得出图形放大缩小的一些变化特征。教学准备照片预习学案1. 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 用学过的知识解答。(1)养殖场一个养殖房里白兔和黑兔只数的比是7:9,白兔有35只,那么黑兔有多少只?(2)班级图书角里科技书与文艺书本数的比是3:5,文艺书45本,那么科

9、技书有多少本?导学案(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1)分别投影出经过编号的系列现实中涉及图形放大缩小的实例图片。提问:这些现象你见过吗?除了这些现象你还见过那些?指名多名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鼓励学生说说展示的现象之外的例子。(2)提问:这些实例中哪些是图形缩小的,哪些是图形放大的,大家按照编号分分类。(3)大家都喜欢玩电脑,很多同学会在电脑上放电影,那么你会把现在屏幕上这个放电影的窗口放大一些吗?(4)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样把一些简单的图形应用比例的知识按照一定比例放大和缩小。(二)演示观察,体会图形放大缩小的基本特征。(1)我们来看一个把图片放大缩小的例子。再有标尺的Word文档中插入两张一

10、样大的长方形图片,提问它们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2)现在我们把第2张图片分别沿着长和宽方向将他的长和宽延长一倍长,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大家卡这两幅图片现在有什么异同呢?(3)那么两幅图的长于宽的比分别是多少?两幅图的面积呢?长之间的比,宽之间的比,面积之间的比成比例吗?我们是按照什么比例放大图形的呢?(4)哪位同学能小结一下图形按照一定比例放大后的特征?(三)教学例4,掌握将简单几何图形放大缩小的方法。(1)题目要求我们按照2:1的要求放大图形,是什么意思?(2)我们先看第一个图形,大家观察这个图形是什么形状?你怎么知道的?(3)按照2:1放大图形该怎么办呢?现在正方形的边长是三个格,要放大到他

11、的两倍那是几格?(4)我们再看这个三角形,大家观察一下应该从哪儿着手放大比较方便?(5)我们放大了直角边,那么三角形的斜边是不是也正好是原来斜边的2倍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大家量量课本上放大后的三角形的斜边和原来图形的斜边比较是不是原来的两倍?(6)你会放大图形了吗?那么剩下一个长方形,大家按照我们刚才学过的方法把它放大,画在纸上。(7)大家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8)如果把这些图形按照1:3缩小,这是什么意思?该怎么做?(9)大家在准备好的小方格纸上画一画,然后观察一下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异同。(10)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图形形状怎样?(不变),相对应的各部分的比呢?(相等)(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图形放大缩小的特征是什么?你会按照一定比例在放大和缩小简单的图形吗?课堂检测1、要求学生做教材练习九第1题。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理由。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画在纸上,教师行间巡视,指名学生说说题意及做题的步骤。课后作业做练习九第2题。学生独立画图,第3小题的答案,注意指出其实变化后的三个图形形状不变。板书设计 按2:1放大,就是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错题搜集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