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浅论赖声川的戏剧创作以暗恋桃花源为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483807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目浅论赖声川的戏剧创作以暗恋桃花源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题目浅论赖声川的戏剧创作以暗恋桃花源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题目浅论赖声川的戏剧创作以暗恋桃花源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题目浅论赖声川的戏剧创作以暗恋桃花源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题目浅论赖声川的戏剧创作以暗恋桃花源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题目浅论赖声川的戏剧创作以暗恋桃花源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目浅论赖声川的戏剧创作以暗恋桃花源为例(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目: 浅论赖声川的戏剧创作-以暗恋桃花源为例 院(系)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2 届 别 2008级 学 号 0818112039 姓 名 仇静仪 指导老师 倪金华,教授 华侨大学教务处印制 2012年4 月(用阿拉伯数字) 摘 要哭过之后又笑,笑过后的是淡淡的愁思。在“暗恋”段里,江滨柳和云之凡相爱相知,却在一个小小的台湾无法相遇。时间嘀嗒地走,年华似水的流。就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的40年里头,“暗恋”给我们留下的是多少的无奈,多少的感动;“桃花源”里,老陶歇斯底里的表演、戏里主人公哭笑不得的生活、台词中对桃花源记语言的幽默化,逗乐了大家,看完“桃花源”的我们笑了。然而。最终我们不

2、知该哭还是该笑,只能在寻找“刘子冀”的女人身上找到情感的寄托。两部戏中戏一今一古,一悲一喜,让我们在一部戏中酣畅淋漓地体验了苦,又享受了乐。赖大师暗恋桃花源带给你我的便是这种悲喜交错的戏剧艺术。关键词:戏剧创作;赖声川;戏剧ABSTRACTAfter cry and laugh, laugh after is a touch of melancholy. In secret love section, the riverside Liu Heyun who love each other, but in a small Taiwan. Time tick away, time water fl

3、ow. In this long, short is not short40 years, secret love left us is how many helpless, how many moving; the Peach Garden, the old Tao hysterical performance, drama hero dumbfounding life, lines of the Peach Garden language humor everyone was amused, read, the Peach Garden we laughed. However. We do

4、nt know whether to laugh or to cry, only in the search for Liu Ziji women find emotional sustenance. Two drama play this ancient, painful pleasure, let us in a play fully and delightfully experience suffering, and enjoy the music. Lai secret love master of the Peach Garden from me to you is such a b

5、usy theatre arts.Key words:drama; Lai Shengchuan; drama 目 录摘要1Abstract2目录3引言4一、赖声川的戏剧语言特点5二、赖声川的戏剧剧情特点8三、赖声川的戏剧人物分析9结语13参考文献15后记16引 言暗恋桃花源的出现,是赖声川有一次在台湾艺术馆看朋友排戏。下午彩排,晚上首演,可就在中间,还有两个小时要给幼稚园开毕业典礼。舞台上的彩排还没有结束,小朋友们都来了,大家都急着把钢琴啊,讲桌啊,往舞台上搬。本来,赖声川一直就在琢磨怎样在舞台上表达悲与喜乃是“一体之两面”;整个大环境的混乱无序,正好给他提供了描述的对象。于是,各自并不完整

6、 的悲剧“暗恋”与喜剧“桃花源”就这样出现在一个舞台上了。1983年,话剧暗恋桃花源剧组成立,出现了基本的构架。接着,暗恋桃花源便先后被拍成电影,也曾多次被搬到各大剧院。电影版的暗恋桃花源1992年底,在第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参展并获得青年导演银樱花奖,主演剧中云之凡的女主角林青霞也获得最佳女主角奖。暗恋桃花源除了九二年的电影版外,也先后以话剧形式在各大剧院重拍。如在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剧院,暗恋桃花源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在我们周围默默地传递着。经过20年的重演与复排,暗恋桃花源近几年又迎来了它的纪念版演出,并且是台湾和内地同时排演。暗恋桃花源之所以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也许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7、但有一点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它精湛的戏剧艺术。在戏剧不断被重拍、重组的过程中演员会变、剧组会变、场地会变,不过暗恋桃花源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却是始终不变的。贾伟、彭耀春等人也曾先后研究过其创作手法和语言艺术。这次论文,我想通过对该剧悲喜交错的戏剧艺术的分析,了解为什么暗恋桃花源在20年后的今天依然活在人们的心中。下面主要从暗恋桃花源的语言、故事情节以及“寻找刘子冀”的女子这三方面,分析全剧运用的悲喜交错的戏剧艺术。暗恋桃花源悲喜交错的戏剧技巧的运用,巧妙而灵活。两个平常的故事在赖声川手下,通过这种创作手法神奇地杂糅在一起。作者意在通过对“暗恋”、“桃花源”之间悲喜冲突的激化,突出两剧的矛盾。当矛盾走

8、到最极端的对立时,矛盾双方也就统一了。“暗恋”与“桃花源”由开始完全对立的局势终究走到了一块,融合成暗恋桃花源缺一不可的元素。无论是语言台词,或者故事情节,两个剧组都在相互摩擦的过程中,台词竟离奇的连接了,故事情节也发生了变化,争夺场地成了全剧的的一条线,暗恋中江滨柳与云之凡缠绵悱恻的爱情,与桃花源里老陶、春花、袁老板之间的打情骂俏、争风吃醋的闹剧,以及两个话剧剧组之间争夺场地、轮番排演的情节,竞相交叉,人物跳进跳出,台词话外有话,同时完善的缝合在一起。整出戏看上去,节奏流畅,悲喜交加,令人啼笑皆非。这就是暗恋桃花源悲喜交错戏剧艺术的完美效果。暗恋桃花源中悲剧美与喜剧美结合在一起的形式是多种多

9、样,以两者交融的密切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下面就综合这三种情况分析暗恋桃花源悲喜交错的戏剧特色。一、赖声川的戏剧语言特点话剧是语言的艺术。在戏剧中,人物的台词常常是一泻千里,痛快淋漓的。舞台剧也往往是通过语言造就人物的特色。而词语在话语中的意义主要是通过上下文关系来获得的。暗恋桃花源在台词设计上都是一丝不苟的,剧组中人物之间的对白为什么这么讲,用什么方式讲,这都是跟上下文有联系的,它们都是全剧举足轻重的因素,是马虎不得的。暗恋桃花源以“悲喜悲”的台词结构达到悲喜反衬的效果,其语言充满情感上的戏剧性以及语言与人的冲突、语言的双重悖论! 从云之凡的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江云两人此前是同时在同

10、一个城市,甚至在同所校园生活过,学习过,但是直到上海才相遇相识。有时候距离对于我们来说就可以这么长,明明站在同一片土地上,离得那么近,可两人间就是那么远;有时候,即使距离再远,地方再大,两个人只要遇见了,那所谓的大,所谓的远也是可以完全忽略不计的。赖声川似乎有意让云之凡的话,让我们了解两人如何相遇、如何相识。也许就是前面所说的,话剧是通过语言展现在观众眼前的,也是通过语言让观众所接受的。因此在一开场,作者便借着云之凡的台词,给我们道出了暗恋的前因后果。在这里,云之凡说的“真是不可思议,我们同校三年,我怎么会没见过你呢?”,在我看来对后来暗恋剧情的发展也似乎有铺垫的作用。因为,江云两人最后就是在

11、台北一直都遇不到对方。或许,在那时应该这样讲:“我们都在台北40年了,我怎么就没遇见你呢?”不过这次说这句台词的人,应该是江滨柳而已。 江滨柳对云之凡先前的疑惑,他的回答是如此的肯定。让我们试想,如果此时江滨柳答得不是“不会,我们在上海一定会认识的!”,而是也像云之凡一样不确定说:“是啊,要是我们在上海也没有遇见那会怎么样啊?”这样的对白,是很有可能出现的,可是如果江滨柳的话也疑惑了;那也许就不会有下面的对白了,整剧的语言也就变了。“我们一定会认识的。”也正体现了江滨柳对云之凡爱的有多深,这句话在观众听来是这么毫不犹豫。与此同时,剧中的词语也仿佛在为后面的发展埋下悲剧的基垫。亚里士多德说:“悲

12、剧效果是:摹仿特定条件下好人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使人产生怜悯和恐惧的情感从而净化人的精神。”江滨柳:一个世纪的孤儿,他不属于任何一个时代,有的是那份对云之凡执着的爱;云之凡:白色的山茶花一样的女人,不敢对现实生活有任何的奢求,她有的是像山茶花般的纯洁。这样无暇的人,却在结局落得无奈和凄凉。于是我们本能的对这两人产生了同情,对那样残酷的结局产生了恐惧。当观众看到:云之凡:总有一天你可以回到东北过年嘛!(江滨柳伤感地往一边走,云之凡随后安慰他) 战争已经过去了,这年头,能够保得住性命已经不容易了。有些事情不能再想了。江滨柳:有些事情不是你说忘就忘得掉的。云之凡:可是你一定要忘记呀!你看我们周围的人

13、,哪一个不是千疮百孔的?江滨柳:(激动)有些画面,有些情景你这一辈子也忘不掉的。云之凡:可是你一定要忘记,你一定要学着去忘记呀!从句中的对白,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云之凡与江滨柳这两个活生生的人物,他们的性格是不同的,这也增添了戏剧的真实性。从云之凡的语言中,我们可以看出云之凡是一个安于现实,对未来充满乐观的人,而江滨柳则不同,从一开始江滨柳在我们心中树立的形象则是那种忧郁,不愿接受事实的人。所以在这里,他的语言,他说出的话也就显得忧伤、无奈,当云之凡劝他忘掉战争,忘掉过去时,江滨柳却执着的回答:有些画面,有些情景你一辈子也忘不掉的。他是回答那么执着那么强硬,也许有些事不是忘不掉,而是江滨柳本身

14、就不像忘掉。一个是“一定要忘掉”,另一个的回答却是“一辈子都忘不掉”,两人的对话之间无时无刻的令观众感到紧张,他们互相的回答都是那么肯定,话语之间又是不给对方留一丝余地。他们各自抱着自己对生活,对周遭事物的自我态度,这种态度,这种性格都在两人的台词中展露无遗。当两人的对话越往后,碰撞就越强。于是我们的情绪,我们的大脑就完完全全跟着剧中的语言走。就像江滨柳最后的一句台词:之凡,这些年,你有没有有没有想过我?长达四十年的相思和等待。四十年间,江滨柳死死的记住了上海分别的一幕:好安静啊!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安静的上海,感觉上,整个上海只剩下我们两个人。刚刚的那一场雨下得真舒服,空气里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味道

15、。云之凡白衣飘飘,在秋千上荡来荡去。江滨柳还在唱那首歌,“你是晴空的浮云,你是子夜的流星”,一切都停止了在垂垂老矣的时候,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漫长的等待终于唤来了昔日情人的身影,可是四十年后老情人的重逢没有欣喜,只有几句简单的寒暄。我们坚信江滨柳最后还是选择了忘记,在之凡出门后,江滨柳独自望着窗外,仿佛在冥想,片刻后摇头,这时舞台音乐变成了桃花源。戏剧是一种动作艺术, 戏剧动作主要体现在剧中人物发自内心的语言上。同时戏剧语言也要符合人物的性别、职业、地位、情趣, 并且要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为戏剧的关键因素之一,语言在暗恋桃花源中成了整部剧本的显色剂。云之凡与江滨柳无论是在离别,还是在重遇时;两人的心情都是悲伤的。但由于环境的不同,时代的不同,他们之间的语言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无论是在情感的流露上,在年龄或者性格的转变上,语言在这是都跟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