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底流动资金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482914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铺底流动资金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铺底流动资金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铺底流动资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铺底流动资金(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铺底流动资金这个概念是我国投资体制从政府是投资主体的计划经济,向以企 业为投资主体的市场精机转变过程中,逐步要消失的概念。最早的来历是,原来国有企业的投资都是财政资金,投资是政府 给的,所以政府在编制年度国民经济计划、确定当年社会投资总体规 模时,要把固定资产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一并考虑。阶段一:但是真正出现这个概念是在 1992 年的时候,我国财政体制逐步 改革,利改税、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的年代,原国家计委颁发了关 于核定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总投资的通知(计投资1992382 号), 在这个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铺底流动资金的概念,同时也规定了铺底 流动资金是全部流动资金的 30%。为什么是这个比

2、例呢?因为当时银行根据国家年度国民经济计 划确定的投资规模进行控制时,要求企业必须有30%的流动资金才给 与贷款,国家才批准企业开工。30%流动资金也相当于企业的流动资 金一年周转4 次,一个季度周转一圈的水平。要求这个 30%的铺底流动资金从政府角度来说,也是为了防止当 年安排的投资规模因为没有启动资金而不能发挥效益;从银行的角度 来说,要尽量减少银行的风险。特别是我国采用世界银行贷款后,引入了世界银行贷款采用的可 行性研究报告方式,这个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阶段二:随着我国投资体制的改革,对社会投资的控制,逐渐变为投资方 向和投资领域的审批。投资资金开始以企业为主体来筹措,所以对于 政府

3、来说,铺底流动资金已经意义不大。到了 1996 年左右,国务院下发了一个文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国发199635 号),要求投资项目实 行项目资本金制度,即要求企业必须有一定的自有资金才能开工,这 个资本金比例就不再是严格的 30%,而是根据投资领域不同,规定为 20%到 35%之间不一。到这个时候,铺底流动资金这个概念已经基本 完成了历史使命。以后的投资文件中,不再强调,但也没有完全废除。阶段三:2002 年,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在出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 指南时,已经回避铺底流动资金这个概念了。到了2006 年,国家 发改委、建设部联合颁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方法参数(三)的 时候,已经不再提铺底流动资金这个概念了。目前,可能只有一些大 中型国有企业中,有时候仍然采用这个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