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课程管理制度局限性(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481612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课程管理制度局限性(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23年课程管理制度局限性(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23年课程管理制度局限性(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23年课程管理制度局限性(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23年课程管理制度局限性(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课程管理制度局限性(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课程管理制度局限性(篇)(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课程管理制度局限性(篇) 书目 第1篇职业中专课程建设管理规定 第2篇某中学校本课程管理细则 第3篇全面6s推动目视化管理课程 第4篇某物业新员工品质管理基础课程 第5篇外国语学校校本课程管理方法范文 第6篇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岗位制度-5 第7篇初级中学新课程改革管理制度 第8篇中学课程管理制度 第9篇初中课程管理制度 第10篇小学课程管理制度 职业中专课程建设管理规定 职业学校课程建设管理规定 为加强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建设质量,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提高,制定本规定。 一、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教化是中学阶段教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 (一)公

2、共课程 1. 公共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学问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育奠定基础,满意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须要,促进终身学习。 2.公共课程包括德育、文化、体育与健康、艺术,以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课为必修课,学生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学校和专业部还应依据须要,开设关于平安教化、节能减排、环境爱护、人口资源、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 (二)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技能课程的任务是培育学生驾驭必要的专业

3、学问和较娴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实力和适应职业改变的实力。 2.专业技能课应根据相应职业岗位(群)的实力要求,采纳基础平台加特地化方向的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 3.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实践实力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实力的重要环节。学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重视校内教学实习和实训,特殊是生产性实训。 4. 要在加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完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同时,探究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 (三)公共课

4、程与专业技能课程的支配 专业公共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的支配,必需在专业实施性教学安排中体现。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安排时,要正确处理公共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确定学时比例,确保中等职业教化培育目标的实现。 二、建设内容 (一)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内容。课程建设必需拥有一支具备敬业精神、学历和职称结构科学合理、教学效果良好、相对稳定的老师团队。 2.主动从行业、企事业单位聘请相对稳定的兼职老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师资结构,使老师的年龄、学历、职称、学问结构合理。 (二)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建设 1.开设的课程均应有课程标准,严禁无课程标准授课。公共基础必修课的

5、课程标准由国家统一制定。拟新开设的课程在开课前须先制订课程标准,经专业部审核,并报行政部教科所备案后方可开课。 2. 课程标准一般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专业方向和教学内容的调整来制订或修订。 3.课程标准的编写要依据专业培育目标,确定课程规格和教学目的及要求。名称相同但课程属性及授课对象不相同的课程,可分别编写课程标准,或合并编写课程标准,但需作出相关说明,便于选择运用。 4.课程标准编写应符合学校制定的课程标准编写规范。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应保持相对稳定,同时也应依据教化教学改革的须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修订。 5.课程标准要留意体现课程发展前景和前沿性成果,反映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6.经审定的

6、课程标准由行政部教科所、专业部分级备案。教学单位应严格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组织教学活动。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料建设 1.根据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应突出基础理论学问应用和实践实力培育。基础理论教学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和够用为度。 2.教学内容改革应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 3.选用优质教材或自编内容新、质量高、有特色的教材。 4.除教材外,还应编写与之配套的教学电子协助资料。如电子课件讲义、声像资料、习题集,以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其它资料等。 5.自编校本教材须进行必要的申报和审批程序。 (四)教学探讨、方法和手段建设 1.课程组应常常性地开展教学探讨,依据

7、课程教学安排开展专题性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改革方面的研讨,并有相关记录。 2.课程组要加强与行业及同行之间的教学探讨沟通,定期组织公开课、观摩课等教研活动。 3.重视教学手段建设,教具模型、挂图开发和运用恰当合理。电教手段和计算机协助教学得到充分利用,效果好。大力推广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电子课件的利用率。 4.应依据教化规律和课程特点,选择最相宜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采纳精讲多练、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注意培育学生的实力。 5.有安排、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组织和帮助学生开展其次课程活动,培育学生特长特性和创新精神。 (五)实践教学建设 1.变更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究建

8、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2.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室和实习、实训基地。 (六)教学质量考核建设 1.针对课程特点制定规范、具体的考核方法,并着重于考核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和水平。 2.改革传统考核方式方法,突出学问应用与实践实力的考核。 3.逐步建设试题库,制定加强考试命题科学化、标准化的措施,不断提高考试质量。 三、层次与管理 (一)课程建设层次 1.为增加课程建设的针对性,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学校课程实行分级分类建设、统一管理。 2.学校课程建设分为三级五类,分别为校级一般课程、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

9、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严格根据有关标准建设,各类校级课程根据学校有关标准建设。 (二)课程建设管理 1.学校课程建设实行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及行政部教科所)和专业部两级管理机制。 2. 专业建设委员会和行政部教科所负责制订和修订学校课程建设管理方法,以及课程建设规划和方案、组织课程建设评估、检查、验收和归档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举荐和管理工作。 3.专业部应依据专业定位和特色,负责制定详细建设安排、方案和组织实施,并接受评估验收等。 4.每门课程的责任人负责该课程建设方案制订、实施 和经费运用。 5.凡对校级以上重点课程或精品课程建设安排调整、组成人

10、员变更、建设期限变动,或其它重大事情,对原建设安排调整时,各课程责任人须提出特地报告,报行政部教科所备案后,方可实施。 6.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以课题立项形式进行。经过验收合格,还应做好后续建设工作。要依据形势发展和须要,刚好充溢、更新、提升课程建设成果,不断提高课程质量。 7.学校和专业部应定期对归口课程建设状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并公布课程建设状况。 四、经费运用 (一)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的核心,每年为国家、省、市及校级精品课程供应肯定的建设经费,列入年度经费预算。专业部应对重点建设课程赐予支持,并将建设经费列入专业部预算。校级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经费归口行政部财务处管理。 (二)课程建设经

11、费应遵循“有安排、有步骤,突出重点,专款专用”的原则合理安排。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经费的运用根据*市zz职业技术学校教化科研经费管理规定执行。 (三) 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项目,学校分期拨给项目建设费。项目责任人应到教科所领取*市zz职业技术学校教化科研课题工作手册,记录项目经费运用状况,与相关票据一并作为报销凭证。 五、评审 (一)评审标准 1.精品课程建设应依据人才培育目标,体现现代职业教化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职业教化的普遍规律,具有显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化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着,具有示范和推广价值。 2. 精品课程建设应包括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考核等,重

12、视在实践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实践实力和创新实力。专业课程建设更应充分参照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和工作岗位职业实力需求,依据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确定课程内容,依据岗位的工作过程确定课程的内容序列。 3. 精品课程建设面对区域经济需求设置,具有特性化特点。设计课程时应针对不同的课程和工作岗位进行区分对待。同时,课程建设应随时间、空间改变而更新。 4. 精品课程建设主体应包含课程教学的全部参加对象,包括接受该课程教学的学生、用人单位、相同或相近专任老师及课程专家等。教学队伍建设,应注意课程责任人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学团队结构完善和水平提高。 5.在教学条件方面,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完善

13、,加强课程网络的协助教学功能。 6.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敏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职业实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化技术应用,并做好与课程整合。 (二)指标体系 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附件1,相关说明如下: 1.本评审指标依据教化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化教学质量的若干看法(教高202316号)制定。 2.精品课程评审的参考依据是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课程教学录像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3.实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牢靠性与可比性。评审指标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两部分,采纳百分制,其中综合评审占90%,特色占10%。 4.采纳百

14、分制记分。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三级指标分值。 (三)组织实施 1.工作组织。成立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评审工作小组,主管教学副校长任组长,行政部教科所和教学处负责人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专业建设管理委员会课程组成员组成。评比工作小组详细负责精品课程评审工作。评审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行政部教科所,负责办理相关日常事务。 2.评审打算。各专业和公共教研室依据评审标准和指标体系,做好课程建设的自评报告与相关佐证材料,并进行课程建设状况汇报。 3.专家评审。精品课程建设评审工作小组组成专家评审小组。专家评审小组视状况对各专业课程建设召开座谈会或到相关行业、企业调研,形成专家组看法。 4.审核批准。精品课程建设评审工作小组依据专家看法和实际状况进行审核,经校长批准后在全校范围内公布评比结果。 某中学校本课程管理细则 高级中学校本课程管理细则 (一)、每学期开学前老师在教研组研讨的基础上,填写开设课程申报表、课程介绍,上报教务处,并制定课程方案,以及相应的教学安排、教学进度和课程讲义。 (二)、年级组长协作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