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三打白骨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481305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三打白骨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三打白骨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三打白骨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三打白骨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三打白骨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三打白骨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三打白骨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三打白骨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的品质。 、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抓住三次棒打白骨精的不同描写,体会悟空的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布置学生课外阅读西游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1、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学生思考回答) 2、为了降妖除魔,扫清取经

2、路上的障碍,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那么,三次斗争的情形又有什么时候不同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八课三打白骨精。(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 模块一:学习第一次斗争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描写第一次斗争的段落,分别画出描写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词句,然后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下列投影片: 孙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朝妖精劈脸一棒。 唐僧连忙扯住悟空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白骨精不胜欢喜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3、引导学生阅读投影片上的内容,看看

3、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人物的性格。也可以小组展开讨论。 4、交流汇报。(教师适时予以指导)5、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部分,体会到了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现在大家来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来体会的呢 (学生概括学习方法,教师板书:阅读课文;一;;一;画出句子;一;;一;品析词语;一;一;体会性格) 模块二:学习第二次和第三次斗争 1、大家已经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来试试,看看从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斗争中,你们能体会到他们的哪些特点。、各组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部分内容来体会。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汇报。 先挑选一个小组的同学来交流,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作补充。老师

4、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体会。 4、小练笔。 在第三次斗争中,课文没有写到唐僧的表现。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想一想当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毕露时,他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请用一段话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学生自主动手练习,然后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模块三:练习复述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对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更加佩服,对诡计多端的白骨精更加憎恨,那么你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吧。 温馨提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力争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2、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可采用一人讲一段的方法,使

5、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各组推行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三、总结课文 孙悟空除掉了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的道路。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凶险,但是孙悟空有善于识别妖魔诡计的火眼金睛,有降妖伏魔的高强本领,我们相信他们一定能化险为夷、一路平安。 为了表扬同学们在课堂上的优异表现,老师要奖励同学们一组词语,让我们一起来大声诵读吧! (课件出示下列词语,学生齐读) 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不避艰险西天取经 腾云驾雾来去无踪千变万化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火眼金睛除恶务尽天下太平附:板书设计 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机智、勇敢、坚定(本领高强、机智勇敢) 唐僧:心地善良 白骨精:狡猾善变(诡计多端) 阅读课文;一;一;画出句子;一;一;品析词语;一;一;体会性格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