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馆、陶瓷馆讲解词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480000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馆、陶瓷馆讲解词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馆、陶瓷馆讲解词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馆、陶瓷馆讲解词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馆、陶瓷馆讲解词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馆、陶瓷馆讲解词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馆、陶瓷馆讲解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馆、陶瓷馆讲解词(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你们来到陕西师范大学历史艺术博物馆.该馆分为三个展厅,分别是:历史文化馆、陶瓷艺术馆、书画艺术馆。历史文化馆和陶瓷艺术馆的前身是成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我校历史文化学院的文物陈列室,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我校有关老师的苦心经营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之下,我们的文物收藏逐渐丰富,藏品达1500件(组).二零零六年九月份文物陈列室由原来的老校区搬到图书馆的西附楼,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这些藏品一言以蔽之“一砖、一瓦、一石头,商周甲骨、秦汉瓦当、明清瓷器”,下面我们将进入展厅具体来领略他们的风采.历史文化馆历史文化馆由一个历史通展和四个专题展(青铜器专题展、铜镜专题展、钱币专题

2、展、甲骨文专题展)组成.历史通展:我国历史悠久。适宜的温带气候、大河流域的肥沃土地孕育了古老而醇厚的中华民族.史前时代,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就有我们祖先生存的足迹:200万年前的重庆巫山人、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距今00万年的陕西蓝田人。其中我国北京猿人的发现奠定了直立人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大家看到的第一件展品便是北京猿人的复原头像:北京人的脑量平均为1043立方厘米,介于猿和现代人之间。他们的头盖骨比现代人约厚一倍.从这件北京猿人复原头像上,我们可以看出:北京猿人眉嵴粗壮,向前突出,左右互相连接。颅顶正中有明显的矢状嵴,头骨后部有发达的枕骨圆枕。北京人面部较短,吻部前伸,没有下颏。有扁

3、而宽的鼻骨和颧骨,颧骨面朝前,这表明他们有宽鼻子和低而扁平的面孔。人类经过漫长的发展,不断进步,开始从旧石器时代迈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区别于旧石器时代主要有三个方面:磨制石器取代打制石器成为主要生产工具、陶器的使用、定居生活的开始.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新石器时代人们制作的陶器。首先是这件形制独特的尖底瓶。尖底瓶:尖底瓶在当时人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学者们的研究颇有争论。其中一个较为流行的看法是:尖底瓶是采用重心原理的汲水器。其工作原理是:将空瓶放入水中,它在水中自动下沉,注满水后,由于重心转移,瓶口朝上竖起,再用绳将瓶吊出水面,从而实现取满水而滴水不漏。尖底瓶主要出土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

4、坡、庙底沟、西王村类型的遗址中,是仰韶文化的典型器之一。制作材质以泥质和陶制居多。其主要特点是:小口、长腹、尖底,但各文化遗址出土的器形略有差异。半坡人早期使用的尖底瓶颈短,腹鼓,口部剖面呈方形、圆形、半月形、花苞状、葫芦状等不同形式,腹部两侧一对环耳用于穿绳,饰以向左斜的细绳纹;晚期使用的颈长,肩阔,器身呈倒垂的长腰三角形或凹腰尖底状,附双耳,饰竖细绳纹和篮纹等。尖底瓶的这种造型和用途充分展示了当时人们的智慧.彩陶片这里陈列的是彩陶片。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矿物质原料彩绘,然后入窑烧制,烧制成型的彩陶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图案,这样的陶器就叫彩陶。最有名的彩陶器是发现于西

5、安半坡的人面鱼纹盆,彩陶艺术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中国艺术的审美基础。 石器工具被人们广泛的用于生活劳作中来获取日常所需,是人们离不开的帮手。细石器:即细小打制石器,石器原料主要为石髓、玛瑙、燧石等.有多角锥状石核、细长石片(石叶)、小石片等,经常被嵌在骨刀上使用,适用范围广泛。 在公元前二十世纪,我国进入了国家时代,包含夏商周.左传中一句话-“国之大事,惟祀与戎”,高度概括了这一时期在国家事务中举足轻重的两件大事:祭祀和战争。下面我们看到的玉璧和玉琮就是在祭祀中使用的礼器。玉璧: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在古代,璧是一种重要玉器,使用年代之长、品种之多是其他玉器不能相比的.玉琮

6、:这件玉琮呈扁矮方柱状,内圆外方,器表打磨光泽规整.这件玉琮器型规整,厚薄均匀,边角端正,轮廓分明。玉璧玉琮在祭祀中的作用,学者们的看法很多,有人认为是巫师沟通天地的法器,有人认为是天地的象征,还有人认为是献给神灵的食品等等兵器而说到战争,就不得不介绍战争中使用的兵器,这里展出的有青铜剑、青铜戈、箭镞.青铜剑,是短兵的代表,并有剑首、剑格、铜 、铜彘等附件。是极为锋利的兵器,可手持和佩带。自春秋直到秦、汉,均用来装备部队,是战争中常用的兵器。青铜专题展提到青铜器,下面就进入我馆的青铜专题展:夏商周被称作我国的青铜时代,青铜器的发展在这时达到了高峰。我馆陈列的青铜器种类繁多,有酒器、食器、兵器。

7、其中不乏带铭文的器物,更是显示其珍贵.酒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组酒器:商代崇尚酒文化,酒是商代贵族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随之,酒器在商代青铜器的铸造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酒器的器形也较多,有:爵、觚、尊、觥、彝、角、觯、饮壶、杯、斝、卣、罍等等。这个展柜陈列有:爵、觚两种酒器.爵:相当于现在我们使用的酒杯。从形制看:前流后尾,口沿处有两立柱,腹下有三足支撑,便于温酒。扳内有铭文“?”(柱的作用:1。古代男子喜留长胡须,喝酒时,胡须容易掉入酒中,爵口沿处的两个柱子可以将胡须撇开,饮酒时更加卫生。青铜酒器是不透明的,客人的酒是否喝完,主人无法直接判断,而立柱的作用就是:当客人饮酒时立柱抵住客人脸颊就

8、说明应当给客人添酒了。.古人有一边喝酒一边吃肉的饮食习惯,爵上的立柱是用来挂肉的。)食器第二个展柜中陈列的是一组食器。西周灭商后总结经验教训,得出结论:商人喝酒误国,所以周公多次颁布禁酒令,随之,酒器逐渐衰退,食器取而代之,地位开始上升,食器的种类主要有:鼎、鬲、甗、簋、盨、簠、敦、豆、铺、盂、盆。周公制礼作乐之后,列鼎制度形成.王和贵族的身份地位不同,使用的鼎和簋的数量也不同。天子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接下来,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我馆的第一件镇馆之宝,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一瓦-战国秦封宗邑瓦书:瓦书铭文11字,内容大意是:秦惠文王四年(公元前33年)冬十一月辛酉,大良

9、造奉命将杜县从潏水向西到酆邱的一片土地封赐给右庶长歜作为宗邑,子子孙孙永远保用。这件文物是80年代,我校图书馆从段绍嘉先生后人家中征集到的。这件文物的珍贵之处有二:首先是其珍贵的历史价值,瓦书记载的内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研究战国分封制的唯一的实物资料,有学者对此专门做过研究如,?另外,这件文物对我们陕西师范大学有重要的意义,铭文中分封的土地就是现在陕师大新校区坐落的地方,这片来自先秦的瓦书堪称陕西师范大学的见证!这是一件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堪称本馆镇馆之宝。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以非凡的政治气魄、卓越的军事才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帝国,掀开了中国历史上崭新的一页。一系列统

10、一措施的实施,也为中华文化在数千年历史中保持一致性与连贯性奠定了基础。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颠峰盛世,连接东西方两大文明的交通大干线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分庭抗礼、互通声气、平等交流,汉都长安成为闻名遐迩的国际大都会。汉代灿烂的文化反映到出土文物上,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陶器。古人有一种观念“事死如事生,就是他们认为死亡只是换个生活场所,因此,他们生前使用过的东西,也需要带到另一个世界继续使用,于是产生了冥器,冥器就是人们仿照日常生活用具缩小数倍制成,放到墓中作为陪葬的器物。这个展柜里展出的就是当时人们用来陪葬的冥器。有栩栩如生的家禽家畜:狗、猪、鸡,还有日常用品:陶

11、灶、鸡舍、猪圈、粮仓等,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充分展现了古人的生死观.南北朝时期,青瓷的发展日臻成熟。这里展出了一组青瓷釉色为青色,我国历代所称的缥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就是指这种瓷.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青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各地烧制青瓷较前代更为普遍,瓷窑增加,种类繁多,质量进一步提高,南方和北方所烧青瓷各具特色。南方青瓷,一般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釉色晶莹纯净,常用类冰似玉来形容。北方青瓷胎体厚重,玻璃质感强,流动性大,釉

12、面有细密的开片,釉色青中泛黄。隋唐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据、动荡不安后,中国历史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峰-隋唐时期.盛唐气息也是现在我们所向往的,唐朝留在我们脑海里的是一种昂扬奋发、积极进取的民族气质.隋唐时期的文物也散发着这样一种气质。三彩陶罐壁厚敦实、简约大方,三彩人物俑面庞圆润、体态丰满,佛造像慈眉善目、气度从容,处处彰显了唐代包容万千的博大精深。宋朝却是另一番景象。宋代是一个尚文的社会,文人的儒士气度造就了整个社会的温文尔雅、谦和礼让的风尚。这点透过这里展出的两尊陶俑可以看得出来,人物身材颀长,衣衫自然坠地,面部谦恭,儒雅气质表露无疑。绞胎瓷罐瓷器在宋代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这里要

13、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件绞胎瓷罐。绞胎是一种瓷器的胎装饰工艺,即用两种颜色的瓷土拉绞成坯,由于两种颜色的瓷土不相容,便形成千变万化的纹理。绞胎瓷的最大特色之处在于,由于拉绞瓷土的力度与方向的不同,形成的纹理是千变万化的,任何一件绞胎瓷罐的纹饰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工艺最早出现在唐代。明清器物我馆收藏的明清时期的文物也较为丰富,其中有:象牙笏板:笏板想必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在古装电视剧中经常出现,上朝的大臣们手持笏板面圣。笏,相当于今天的记事簿.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古代自

14、天子至士大夫均执笏,不过笏的质料因执笏人的地位不同而有区别:天子执美玉之笏,诸侯执象牙之笏,大夫执鱼须文之笏。到后代就只有品官才能执笏,一般人执笏便属违例。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另外,笏板还用来在说话时放在脸前,挡住自己的脸,表示自己的谦逊卑微,天颜不可直面。第九号象牙合同:“合同”一词在现代社会也经常出现,是具有法律效益的书面协议。而这里展出的这方合同,是古人经过关卡时使用的通行证.这边墙上有象牙合同的放大图,大家可以看到合同的左下方有一个一半的“同”字,合同的奥秘便在于

15、这个一半的“同”字,也就是说,手持合同的人必须将自己手中的合同与守关人手中的合同合二为一,形成一个完整的“同”字,才可以顺利通关。螺钿漆杯盘:螺钿嵌是用在髹漆工艺上的一种装饰手段,主要是采用螺蚌之贝壳,将其珠光层加以磨薄磨光加工成薄片后,制成人物花草鸟兽等形象嵌入预先雕成的凹形图案内,再髹上一层光漆,于后磨平抛光使其露出钿片,就制成了色彩艳丽的嵌螺钿器物了。这种技术源于商代青铜器镶嵌绿松石的工艺。这两件螺钿漆杯盘纹饰层次分明,散发着美丽动人的珍珠般的光泽。下面参观的将是我馆的专题展铜镜专题展:中国古代铜镜的制作,历史十分悠久,几乎与青铜器的诞生同时,在距今4000多年前已问世.春秋战国是铜镜的

16、初步发展阶段,两汉和隋唐是铜镜的两个繁荣阶段,宋元以后开始衰落,到清代玻璃镜传入中国,铜镜才退出历史舞台.铜镜是照容的器具,由于这一功能,他被赋予神秘的色彩,一方面它作为除魔去邪的工具,受到古代人的高度重视,往往作为随葬品,埋入墓室,与主人形影相随。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工艺品,它的镜背使用多种工艺装饰上五彩缤纷的图案,从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作为礼品帝王赏赐臣下,地方作为贡品上贡朝廷.在这里重点给大家介绍的是:规矩镜:兴盛于西汉后期到东汉时代,为汉代铜镜最精美、流行时间最长的铜镜,此镜主要特徵是在其装饰花纹中间,有规则的饰著3个符号,像英文字母“LV” ,其图案纹饰一般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故又称为规矩四神镜。其边饰有锯齿、卷云、卷草等纹样。海兽葡萄镜: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流行的铜镜纹样。装饰为葡萄纹,间饰海兽,有的装饰面用圆圈分为内外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