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砌筑及二次结构施工质量缺陷案例样本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478633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墙体砌筑及二次结构施工质量缺陷案例样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墙体砌筑及二次结构施工质量缺陷案例样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墙体砌筑及二次结构施工质量缺陷案例样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墙体砌筑及二次结构施工质量缺陷案例样本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墙体砌筑及二次结构施工质量缺陷案例样本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墙体砌筑及二次结构施工质量缺陷案例样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墙体砌筑及二次结构施工质量缺陷案例样本(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弘阳集团工程质量缺陷案例( 墙体砌筑及二次结构施工) 一、 墙体砌筑施工1、 墙体砌筑砂浆采用细砂拌制。控制措施: 墙体砌筑砂浆拌制所采用的黄砂过细, 砂浆和易性虽会表现的好了, 但作为墙体砌筑检验批的主控项目砂浆强度, 却受到了影响, 也就是说墙体灰缝内的砂浆用手刮会轻易掉粉。根据 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第6.1.2第1条规定: 砌筑砂浆应采用中、 粗砂, 严禁使用山砂和混合砂。每批次黄砂进场时, 现场管理人员首先能够经过目测和手感( 搓摸) 在初步判定是否符合中粗砂要求, 发现异议应要求施工单位现场随机取样送检做黄砂级配

2、分析检验, 达不到中粗砂级配要求的应立即责令施工单位清退出场。2、 墙体砌筑私自用砂浆王代替石灰膏, 与砂浆配合比报告明确用料要求不符。控制措施: 这种现象较为普遍, 其实砂浆王根本替代不了石灰膏的性能, 现场混合砂浆拌制没有添加石灰膏而是适量掺入砂浆王, 实际上就成了添加了砂浆王的水泥砂浆, 而不是设计要求的水泥石灰膏混合砂浆, 要知道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是各有优缺点的, 水泥砂浆和易性差但抗渗漏性能相对好, 混合砂浆和易性好但抗渗漏性能不如水泥砂浆, 因此一般设计会要求地下室墙体和外墙( 有的设计会规定) 采用水泥砂浆砌筑, 而其它部位墙体用水泥混合砂浆, 抹灰所用砂浆也是如此要求。另外,

3、没有按照砂浆配合比用料要求拌制混合砂浆, 也会影响到砂浆强度, 不添加石灰膏也就是施工单位私自省去了石灰膏的投入, 这是属于私自减料行为。3、 墙体砌筑水平灰缝不平直, 垂直灰缝内砂浆不饱满, 甚至存有瞎缝、 透明缝现象。控制措施: 砌筑完成的墙体水平灰缝不平直、 竖向灰缝砂浆不饱满甚至无砂浆等问题, 轻者直接影响到墙体的观感, 重则会影响到墙体整体稳定性且存有渗漏隐患, 而我们的施工现场, 水平缝不平直、 竖向灰缝砂浆不饱满问题却有较普遍出现。要想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首先在墙体砌筑前就要认真进行技术交底, 墙体砌筑时应要求作业人员带线砌筑, 特别是当前的墙体砌筑人员技能已达不到无需带线砌筑

4、的要求。另外, 为确保墙体灰缝内砂浆饱满度, 建议按照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第6.2.2的规定采用”三一”法砌筑, 即一铲灰、 一块砖、 一揉压。若采用铺浆法砌筑则铺浆长度不应超过500mm且应保证竖向灰缝内砂浆饱满密实。4、 同一道墙体出现多处通缝。控制措施: 虽然规范中明确能够出现不大于2皮砖的通缝, 可是如果出现左图中同一道墙体上出现多处不超过2皮砖的通缝, 也是会直接影响到墙体的稳定性能。产生的原因是施工单位对规范要求领悟不透, 墙体砌筑前对砖砌块组砌搭接方法未进行认真考虑而是随意砌筑造成的, 要想避免类似现象出现, 必须加强技术交底, 强调墙体砌筑不允许出现通缝的要求, 并在

5、砌筑过程中多加跟踪检查。5、 墙体砌筑砂浆强度严重不足( 现场手划轻易脱落) 。控制措施: 多个项目都曾出现砌筑砂浆强度不足问题, ,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墙体砌筑砂浆拌制较为随意( 没有按照施工配合比拌制) 、 砂浆所用的黄砂过细、 砂浆拌制随意添加外加剂( 违反设计及合同约定要求, 且没有做型式检验报告) 、 砂浆一次性拌制过多造成在使用时已经硬化、 墙体砌筑完成后没有有效养护措施等因素造成的, 由于砂浆是将砖砌块连接成墙体的重要材料, 因此若砂浆强度不足会直接严重影响到整体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而且砂浆强度是砌体工程的主控项目, 也就是说规范是不允许出现砌筑砂浆强度不足的。首先, 要对砂浆拌

6、制所用的黄砂、 水泥质量进行检测, 水泥强度和安定性应检测合格, 黄砂应用中粗砂, 检测不合格的水泥和含泥量过大或者级配过细的黄砂应不得用在砂浆拌制中; 其次, 要严格控制黄砂、 水泥、 石灰膏、 水的用量, 要统一进行过磅计量并加强过程抽查; 再其次, 要控制砂浆拌制完成到投入使用的间隔时间, 特别是在气温较高时段的施工, 不得出现砂浆已经硬化依然投入使用现象。另外, 还应对墙体砌筑的砂浆进行有效的养护, 确保砂浆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6、 墙体都是一次性砌筑到顶, 开裂渗漏隐患。控制措施: 如图示中将墙体一次性砌筑完成的现象在较多项目都曾出现过, 产生的原因是施工作业人员图省事( 能够省

7、去必要的二次砌筑) 、 现场管理人员对规范要求不熟悉或者不落实以及过程跟踪检查不到位造成的, 墙体砌筑完成后需要停留的一定沉降周期, 是用来让墙体沉降和收缩趋于稳定, 而如果一次性完成墙体砌筑, 就很容易会造成墙体与梁柱砼构件交接处出现裂缝。要想避免此类问题, 只能是事前多交底多强调, 墙体砌筑过程中勤检查勤督促, 对于砖砌体一般应停歇不少于7天, 对于类似右上图中的大型砌块墙体, 停歇不宜少于15天。7、 墙体中敷设线管的线槽和需安装配电箱的洞口, 都是在墙体砌筑完成成随意凿打墙体而成。控制措施: 严格意义上来说, 墙体的线槽和洞口都应该在墙体砌筑时预留( 也就是说有线槽和洞口位置砌体不砌筑

8、) , 但在工程实际实施过程中全部线槽预留也不大现实, 因此, 现在工程施工一般对填充墙中敷设数量不多线管的线槽是墙体砌筑完成中后开槽, 可是, 对于墙体中的洞口( 特别是配电箱、 消防箱等洞口) 和线管较为密集的线槽都是应该在墙体砌筑时预留出来。即使开槽的线槽也应该是先切割再剔除, 而不是图示中随意凿打墙体留设和宽度超过30cm的洞顶未按照规范要求搁置预制砼过梁。造成此类现象在我司大多数项目都曾存在, 原因是施工单位缺少有效的技术管理、 未能在墙体砌筑前放样时及时标注出留设线槽和洞口的位置、 墙体砌筑和水电工种不配合未能有效做好交叉作业、 对墙体防开裂防空鼓不重视任由现场作业人员野蛮施工造成

9、的, 造成的危害是给墙体整体的稳定性带来隐患, 也容易造成墙体在后期出现开裂、 空鼓等质量隐患。正确做法是墙体砌筑前就在现场标注出所需预留线槽和洞口的准确位置、 大小、 标高, 且应事先对砌筑人员做好交底, 要让作业人员知道该在哪个位置留该留多大该怎么留, 特别是线管数量较多较密集的线槽和所有洞口必须预留, 对于线管较少的线槽, 在墙体砌筑完成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先用切割机切出范围再小心剔凿而成, 线管布设到位后还应由专业工种分层封堵密实, 同时在后期粉刷时还应按照规范要求铺设防开裂的加强网。8、 外墙顶砖斜砌未用砂浆塞填密实, 开裂渗漏隐患。控制措施: 墙体与梁柱砼构件交接位置, 一直是后期

10、墙体易出现裂缝从而造成渗漏的频发薄弱部位, 之因此出现砂交不密实主要是施工人员在砌筑墙顶斜砖时为了图省事而没有塞填密实( 特别是反手墙) 和墙体砌筑一次到顶( 未留沉降周期) 。正确做法是首先要确保墙顶砖的搁置角度介于450-600之间, 也就是要事先计算好墙体模数, 使得砌筑顶砖时梁底与墙顶间的空隙在1620cm之间, 若出现与加气块模数不符时, 应在墙体根部用采用水泥实心砖和砼空心砖调整, 其次, 要控制墙顶砖砌筑时间, 应在停歇7天后再砌筑顶砖, 三是控制好顶砖砌筑质量, 一般在砌筑时应先将面对砌筑人员的这一面用砂浆塞填密实, 然后紧接着再对墙体的另一面( 反手墙) 用砂浆补填密实。9、

11、 不同材质的砖砌块混用或者说不同材质砖砌块在交接部位没有设置构造柱。控制措施: 这是施工单位没有认识到不同材质材料的性能是有一定差异和图省事随意拼凑砖砌块造成的, 并不是说一道墙体只能出现一种材质的砖砌块, 关键要看不同的砖砌块在什么位置, 若在加气砼砌块墙体的根部20cm导墙和顶砖使用水泥砖, 这是符合规范要求的, 但如果在其它部位出现加气砼砌块之外的砖砌块, 那就会因加气砼砌块和水泥砖的热胀冷缩特性不一致造成在两种材料交接处出现裂缝。正确做法是首先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设计要求是何种砖砌块就应按照要求采用相应砖砌块砌筑, 遇到不合模数情况时应对砖砌块进行现场切割加工, 而不是采用小尺寸

12、砖块去拼凑; 其次要掌握规范的要求, 即使在不同材质的砖砌块交接处, 也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10、 植在砼构件上的墙体拉结筋与墙体灰缝错位。控制措施: 产生的原因是在植筋时, 没有事先经过弹线放样, 而是按照想象中大概位置和间距要求就进行了植筋定位, 造成所植的拉结筋与墙体砌筑的灰缝上下错位, 现场要么把拉结筋清除, 要么把原先植的拉结筋弯折处理后再进入墙体灰缝内。拉结筋是用于加强框架填充墙与柱墙砼构件连结的受力钢筋, 用于提高填充墙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如果拉除或者弯折压入灰缝, 就会影响拉结筋的受力, 也就会减弱了其拉结的作用。正确做法是, 综合考虑墙体所用砖砌块尺寸、 水平灰缝

13、大小、 墙体根部20cm导墙和墙顶预留1620cm顶砖砌筑空隙等因素后, 准确在墙柱砼构件上找着填充墙水平灰缝的准确位置, 然后再按照要求植入牢固的拉结筋, 其次墙体砌筑时应事先按照确定好的模数进行砌筑, 灰缝大小应控制均匀。11、 植在墙柱砼构件上的拉结筋长度不足。控制措施: 墙体砌筑前在砼构件上植入拉结筋, 是为了将墙体和砼构件拉结起来, 因此拉结筋植入砼构件内的长度和后续埋入墙体的长度, 都会对拉结作用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植入砼构件内的长度规范里没有明确规定, 但必须要确保植筋完成后抗拉拔试验检测合格, 一般不得小于6cm。拉结筋置于墙体内的长度, 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 若设计未明确

14、则应按规范要求执行, 即非抗震结构从留槎处算起不应小于50cm, 对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 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000cm且端部应有90度弯钩, 对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 9度的地区, 则应尚墙长贯通设置。出现拉接筋长度不足主要是因施工单位对规范要求不熟悉、 未关注或者说故意偷工减料造成的, 因此, 在植筋前, 不但要在砼构件上弹线控制拉结筋的位置, 还要事先告知拉结筋的下料长度( 植入砼构件长度+置于墙体内长度+端部弯钩长度) , 现场作业时应跟踪检查和验收。12、 墙体砌筑在窗洞位置未用预制砼块砌筑, 影响今后窗框固定的牢固性。控制措施: 在砌筑门窗洞边墙垛时使用预制砼块( 而非砼砖) 是为了

15、考虑门窗框的安装, 也就是说没有使用使用预制砼块会影响到窗框固定的牢固性, 施工中之因此出现没有使用预制砼块砌筑现象, 是因为施工单位没有考虑到门窗框固定的需要或者说因为门窗工程单独分包因此固定在什么位置牢固与己无关造成的, 这就需要项目部去协调两个不同工种之间的相互配合。正确做法是墙体砌筑前就应按照墙体所用砖块尺寸现场预制砼块, 墙体砌筑时应事先告知现场作业人员按照门窗框的固定件的位置使用预制好的砼块砌筑, 一般靠窗洞四个角18cm是第一个固定件位置, 然后每间隔40cm设置第二个固定件, 墙体砌筑时应跟踪检查预制砼的位置。13、 加气砼砌块墙体底部导墙高度不足20cm。 控制措施: 这里首先要认识到加气砼砌块是一种吸水率大、 散水性慢的轻质墙体材料, 也就是说若把它放在水里浸泡会吸入大量的水, 而且把吸进去的水再散发出来却又比较慢, 这也是为什么在砌筑墙体时只能对加气砼砌块适度浇水( 一般要求水浸入加气块内深度不超过2cm) 的原因所在, 因为加气块有吸水率大、 散水性又慢的特性, 为了避免今后不慎有水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