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悲剧的根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478340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寻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悲剧的根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探寻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悲剧的根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探寻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悲剧的根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探寻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悲剧的根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探寻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悲剧的根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寻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悲剧的根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寻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悲剧的根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武汉轻工大学 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题目: 探寻孔雀东南飞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悲剧本源 姓 名 余 康 学 号 班 级 自动化141 院(系)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指引教师 李冰冰 成 绩 1月6日 探寻孔雀东南飞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悲剧本源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焦仲卿和刘兰芝之因此有如此的爱情悲剧,一方面与那个封建黑暗势力有着必然的关系,另一方面与其自身的软弱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由于她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并不是她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的婚姻制度,任何人都必须受这种气度的束缚。由于社会现实的实际需要和统治阶级的大力倡导,儒家思想便被尊奉到前所未有

2、的独尊地位。当时儒家学说成了规范人们思想行为和解决平常事物的唯一准绳和根据,这就自然而然地要影响到家庭、婚姻关系的各个方面。于是,“不事舅姑”就成了兰芝被休弃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步,汉代是一种以孝治国的朝代,作为一种尚有前程的小吏,焦仲卿不也许违背封建的孝道,不也许为了爱情背上不孝的骂名而在人前抬不起头来。她们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同步也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殉葬品。第三,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因素。这因素就是她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挣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由于她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也许:或者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也许随

3、心所欲地发明出第三个也许。她们生于斯,长于斯,是那个时代制造了这一出悲剧。就像中国滋生数百年在解放之后才逐渐消失的裹小脚同样,始终残害她们的身心,只能接受命运无情的束缚。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一座高峰,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体现了青年男女规定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所作的不当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这首代表汉乐府民歌艺术高峰的长篇叙事诗,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广泛传诵交口赞颂,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

4、诗的“双璧”之一。全诗给我们论述了一种动人至深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聪颖能干、心灵手巧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感情深厚,但被婆婆不容,要赶其回家。在这种矛盾冲突中,仲卿但愿可以缓和矛盾,于是百般求告,但矛盾不仅未得到丝毫缓和,反遭妈妈搥床痛骂。仲卿迫于无奈,只得让兰芝暂回家门。话别之时,两人相约誓不相负。兰芝回家后,妈妈见到不请自归的女儿,十分震惊,后经兰芝解释,这才谅解,但不久,县令、太守相继为儿子求婚,兰芝不为所动,一一回绝。但其兄为了攀结权贵,步步相逼,这样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兰芝被迫之下选择允婚,其实已作了以死抗争的打算。仲卿闻讯,质问兰芝,兰芝道出真情,许下诺言,并商定黄泉相见,结婚当晚兰芝

5、投河自尽,仲卿听后也吊死树下,她们以死抗争的方式将矛盾推向了最高峰,最后两家求得合葬,葬后两人双双化作比翼鸟,告诫世人。戏曲故事,无往而不着上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而欲厌阅者之心,难矣。”这在一定限度上揭示了这些浪漫结局形成的本源:中国文化的世俗性特点及中国人在几千年历史中形成的老式民族性格和心理特性。有了这种乐天精神、世俗情怀,就有文学作品中的弱者陷入山穷水尽的境地时,陡然柳暗花明,或者一种天地有灵,或忽然皇帝圣明,或有包公再世,或者时来运转转眼之间,云开雾散,善恶分别有报,大快人心。这种浪漫化的结局符合中国人比较喜欢圆满而不喜欢残缺不全、喜欢调和而

6、不大喜欢剧烈的冲突这一心理,符合中国人特有的审美趣味。 孔雀东南飞在现实主义情节里,我们一方面看到的是女主人公刘兰芝的知书达礼、有教养、勤快、善良、美丽,面对婆婆的遣归,体现了刚强的个性、不屈的精神;面对凶暴的家长,不胆怯、不顺从,体现了人格的尊严和不可侮,最后以死来表白对爱情的忠贞、对封建家长制的抗争,应当说她的对抗令人肃然起敬。但是诗歌的结尾“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等论述体现了人们对封建制度的抗议和嘲讽,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文章把矛头指向了社会,去揭发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有了这个主旨,有了这个浪漫式结尾,刘兰芝的对抗但是是

7、一件道具,一种陪衬,显得苍白无力,它不能唤起人们对命运、对社会、对人生以及对自我存在的价值甚至自身弱点等进行深刻的思考,不能唤醒人们的自觉的对抗意识,像这样把现实的悲惨与幻想的公平搅和在一起,让观众终于带着闪着泪花的微笑,满足地从剧情中走出来,又迈入鬼哭狼嚎的人间地狱,其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在哪里呢?现实生活不也许圆满,温情的抱负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总是不免要被撞碎的,而在作品中却偏要它“圆满”,这实在是一种“自欺”,丧失了自我。 固然,给弱者以光明和但愿也许并无过错,但如果这光明和但愿不是靠自身的对抗去迎取而是靠神仙皇帝去获得,宁可不要这但愿和光明。 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不仅是她们自身的悲哀

8、,更反映了一种时代的悲哀,也是一种民族的缩影。其实我们每一种人也是一种个焦仲卿和刘兰芝,处在自身所处的时代,均有自身的局限性,或许我们大都在被时代无情的束缚着,捉弄着,讥笑着,后人看我们之时,和我们看焦仲卿刘兰芝的感觉是大抵相似,只但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更加压抑人性罢了。以史为镜,可以知新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在目前的社会,年轻人一毕业就被高高的房价压得死死的,就像振翅高飞的鸟儿的翅膀被束缚住同样,这个社会的繁华是年轻人去带动的,正是有了年轻的血液的注入,才可以始终布满活力,可是倘若年轻人都被束缚压抑着,被现实高高的房价无情的抹杀发明力和创新力,那么“焦仲卿”的悲剧还是在

9、一幕幕的上映着,当我们的叹息焦仲卿的软弱与不幸之时,同步也是在叹息自己的悲哀,这个时代的悲哀。因此,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悲剧既出自于自身的软弱,又是封建黑暗势力导致的成果,以人为镜,我们应当从中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是另一种“焦仲卿”,逃脱不了社会固态思想的束缚,自己不敢去对抗残酷的社会,应当去追求自己的爱情与抱负,而不是被现实所打败,被高高的房价抹杀了对爱情的追求,苦苦的挣扎自由的边沿,却惶惶不可及。参照文献:. 易中天 .04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上海文艺出版社2.游国恩等 95.5 中国文学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3. 张永鑫 12.0 汉乐府研究 江苏古籍出版社4.张松如等 1988.7 中国诗歌史 吉林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 18.0 两汉文学史参照资料 中华书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