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理论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477800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财政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公共财政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公共财政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公共财政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公共财政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财政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财政理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财政理论的概述公共财政理论可以简要的概括为: 由于存在市场失灵的状态,必须靠市场以外的力量来弥补 由于市场失灵所带来的无人提供满足公共需求的 公共产品的空白,这个市场以外的力量就是政府 的力量。而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领域只限于公共服务领域, 为保证政府不超越这一领域提供公共 产品,必须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划一明确的界限。而这一界限的划定显然不能由政府自己来划。由立法部门进行立法规范便成为必然的选择。编辑公共财政的实质内涵公共财政的要义本不在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所表明的 市场失效”这一逻辑起点,而在于其预 算法治和民主财政的实质内涵。 应该说,法治性民主性在我国公共财政理论中也已得到重视,

2、但 在对公共财政和公共利益的公共性理解上尚存不足。其实,公共选择理论特别是阿罗不可能定理已经鲜明揭示了, 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所谓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函数。再民主的预算和再有效率的投票制度在具体决策过程中也只能是按多数票规则来进行, 由此必然产生相应的受益方和受损方。 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所表明的财政的阶级利益、 新制度经济学 所表明的国家本身可能存在的悖论 一样,公共选择 理论也同样表明了种种 政府失效 以及可能存在的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强制, 甚至少 数人对多数人的强制。因此,所谓公共财政从其结果而言必是不公共的,坎南曾区分了功能层次和立宪层次的公共选择,前者按作出集体决策。民主在规范的意义上说只是

3、一种立宪观点国家天然是不同 利益集团博弈的场所。布少数服从多数而后者按 一致同意”规则”只有从立宪层面上看,公共利益?才变得有意义”因此,对我国公共财政而言,不能希冀在所有层面上实现公共性,其法治的实 质只能是重在立宪层面 的规则约束,即要注重决策规则本身的法治性建设。编辑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演变在西方,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学的一个十分古老但又永新的话题, 但从一开始财政手段 就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公共财政 就是市场经济 下的财政,但公共财政并不是市场经济出 现的那一天产生, 与市场经济严格对位的,市场经济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有了商品的交换就 有了市场,但是具 体哪一天算是进入了

4、市场经济,并非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同样财政是何时进入 了公共财政这个形态, 也不明确。从欧洲的经验看, 所谓公共财政就是 资产阶级 革命之后,由以 公共权力为基 础,以法律为依托的财政取代了原来的王室财政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理财形态, 它是 在 形态”这个层次上,作为王室财政的对立物而产生的。 它在具体理财运作上形成了一系列规范, 其中包含一些基本的原则:(1) 公共财政要依托于宪法和法制。宪法和法制包含了公民的自由、平等、财产权等内容, 同时也规定公共财政 和理财部门即财政部门是独立的, 是不受其他部门管辖的, 是公众的理财机 构,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其职 责。公民须向国家纳税,并且大家所遵

5、循的原则是一致的, 同时公民对财政有监督权,这样就从经济上规定了公民的 平等身份;(2) 税收机关无权制定税法,而只能由体现国民意愿的议会这一立法机构来决定;(3) 税收所得的收入和支出要绝对分开,收税的人不能决定钱如何使用;(4) 公民有纳税义务,同时也享受 纳税人 的权力。根据这几点原则,可理解为, 公共财政实际上所体现的是一种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依法治国 框架下的理财, 而法制化的社会, 规范的公共选择制度的形成则是公共财政赖以存在的基本依托, 这种法制化社会与资产阶级革命 及其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这一点对于我国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有许多东西值得借 鉴。1.

6、 亚当斯密的廉价政府论西方经济学 的开山鼻祖 亚当 斯密于 1776 年发表了他的奠基之作 国富论。恩格斯曾指岀: “他在 1776 年发表了自己关于国家财富的本质和成因的著作,从而创立了 财政学 。”斯密对国家 的作用和政府的动机表示极大的怀疑,在其 “自私的动机、私有的企业、竞争的市场 ”这个自由制 度的三要素基本 之上, 他规定了国家的三个任务: 提高分工程度; 增加资本 数量;改善资本用途。 由此,斯密认为有 一只看不 见的手 在冥冥之中操纵着社会的运行, 使得人人为自己的经济活动最 终产生一个大家都获利的社会结果, 市场经 济既然有如此神妙的作用, 对它的任何干预都是不可 取的,不断

7、增加国民财富的最好办法就是给经济以完全的自 由。进而,对政府的义务作了三点限 制:保护社会,使之不受侵犯;保护社会上的每个人,使之不受其他人侵犯;建 设并维持某些公 共事业及设施。政府只要能像 “守夜人 ”那样,防止外来侵略和维持国内治安就行了。基于此,他 提岀了 税收 方面的 “公平、确定、简便和征收费用最小 ”四原则;支岀方面要厉行节约和 “量入为岀 廉价政 府,成为财政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2. 凯恩斯的政府干预论20 世纪 30 年代的 世界经济危机 导致了西方经济学说的一次重大转变, 即占统治地位一百多 年的斯密 自由 市场 经营论为中心的 经济自由主义 学说让位于 凯恩斯 的经济干预

8、主义, 财政学也因 此在 资产阶级经济学 体系 中占据了显赫的位置。 虽然凯恩斯总体上认为自由市场制度是一个有效 的机制,它能保证个人自由并激发个人释放 其 创造性 ,但他认为市场本身存在缺点,只有扩大政 府机能才能改正市场缺点, 以保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因 此, 凯恩斯认为,如果政府不加干预 就等于听任 有效需求不足 的继续存在, 就等于听任失业与 经济危机 的继续 存在, 他认为 财政支岀 直接就可以形成社会 有效需求 ,弥补自由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首次系统地论证 了 财政赤 字的经济合理性, 冲击了古典的 “量人为岀 ”原则。关于财政支岀, 他在卡恩的 “乘数理论 ”基础 上,

9、 论证了政府投资具有 “倍数 ”扩张 社会总需求 的作用,力主政府负起 直接投资 之责。由于 凯恩斯主 义强 调财政的作用,人们通常对他及其信奉者的理论冠以 “财政学派 ”的名称,一直到 70 年代。3. 以 布坎南 为首的 “公共选择学派 ”理论20世纪 70年代西方岀现了 滞胀”局面。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一批 经济学家借此发动 了一场对凯恩斯主 义的“反革命 ”,其中主要有 货币主义 、供给学派 和理性预期学派 。但这些反对 者们并未建立起一套足以与凯恩斯主义相抗衡的财政学说, 区别只是, 他们力图在这个框架内恢 复古典学派 的传统。 他们首先责难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大规模干预, 认为正是

10、国家干预窒息了市场 经济的活力,造 成了70年代的 “滞胀 ”局面。 “财政最重要 ”的政策主张也受到攻击,代之以 “货币 最重要”的政策结论。 当人们围绕着凯恩斯理论无休止争议时, 以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和戈登图 洛克为首的一批经济学家在财政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的理论进展。 他们将财政作为公 共部门经济, 并从 市场失灵理论 角度, 集中研究社会公共需要及满足这一需要的产品 公共物 品问题,分析 了决定公共物品l的生产及分配的过程,以及生产公共物品的机器一一国家的组织和机构。他们认为, 自由市场制度是建立在交换的等价原则之上的,只有那些具有排斥性质的可交换的财产权力的 私人产品 才能进

11、行市场交易。 而公共产品不具有这些性质, 所以公共产品的交 换行为难以产 生,消费者与供给者之间的联系由此中断, 虽然存在市场需求, 但却没有市场供给, 这时政府应予以介入,提供 这种产品, 弥补市场的这个局限性。同时由于公共产品具有两个内在 特性,又决定政府介入之后 公共支岀 具有不 断膨胀的趋势。第一个内在特性是,公共产品 需求的收入弹性 大于1。恩格尔定律 告诉我们,随着家庭收入 的增加,收入中 用于食品等 “生理需要 ”的开支比例越来越小,而用于非生活必需品等 “精神需要 ” 的开支比例将越来越大。 当个人收入 越过一定水平时, 越是非必需品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们就 需要越来越多的政

12、府服务,这时,医疗保 健、文体设施、交通运输、社会保险 、公共安全等优效型公共产品就开始日益 “侵蚀”和“挤占 ”消费结构 中的私人产品的相对份额。公共产品的社会需求 的不断提 高,成了推动公共支岀不断膨胀的原始动力。第二个内在特性是, 公共资本 存量与私人 资本存量 之间有一种密切的内在函数关系。 战后以 来,西方国家 对公共基础投资的每一次胀或缩无不刺激着或影响着私人投资 趋势的波动, 从而对宏观经济 的总量运行发生着巨大作用。 据美国经济学教授阿斯乔的研究表明, 在美国1950-1988 年近40年的公 共投资 曲线中,前 20年(1950-1970 年)是呈上升趋势的,后十几年是下降的

13、。阿斯乔指岀, 像公路、 街道、机场、排水和供水等 基础设施 的国家投资, 是与私人投资相互补充的, 不注意国家 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将严重阻碍整个经济的运行。阿斯乔的研究成果表明,美国战后以来前 20年经济增长 之所以能够达到 10以上, 是因为国家扩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 后 20年经济增长 率之所以持续下降,其主要原因在于公共设施的投资净额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这 对于我国深化财政支岀改革具有借 鉴作用。从实证分析 的角度讲,一百多年前德国的 阿道夫 瓦格纳就曾预言: 进入工业化以后,经济 中的 公共部门 在 数量上和比例上仍将具有一种内在的扩大趋势,公共支岀将不断膨胀。”美国著名财政学专

14、家理查德马斯格雷夫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英、美、德等三国的公共支岀结构的 变化作了考察,其结果 总的来说, 西方公共部门发展的趋势与 瓦格纳 的预测也是相吻合的:公共 支岀占 GNP 的比率,英国从 1890 年的 8.9上升到1955年的 36.6 ;美国从7.1 上升到 1962 年的 44.1 。其实, 早在瓦格纳 之前, 马克思 就已经预料到, 用于“公共需要 ”的那部分 “扣除”指(公共产品 )将会 日益膨胀;他指岀,扣除的那部分须划成三份:(1) “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 管理费用 ”;(2)用来满足 “共同需要 ”的部分, “如学校、保健设施等 ”;(3)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

15、的 基金。马克思明确预言道,用于满足共同需要”的那部分,将会立即显著增加,并将随着新社会的发展 而日益增加”今天看 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支岀的膨胀与公共部门的强大,其原因,马克 思早就作了解答。马克思的预言已经得到了这也为实践的印证,并将继续得到未来发展的印证。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4 .理查德马斯格雷夫的公共财政理论美国著名财政专家 理查德马斯格雷夫在其经典著作公共财政理论中把政府的经济作用 或财政的职能分为三 种:稳定经济(维护充分就业条件下的经济卜收入分配、(资源)再配置稳定经济包含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 充分就业

16、是指可就业人口的 就 业率达到了由该国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所能承受的最大比率。 物价稳定是指 物价上涨幅度维持在不 至于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范围内,而非物价冻结,上涨率为零,即使在经济运行正常时期, 物价的轻度上升也是 一个必须接受的事实。 国际收支平衡 指的是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 经常 性项目收支(进岀口收支、 劳务收支和无偿转移收支)的大体平衡,因为 国际收支 与国内收支是密 切联系的,国 际收支不平衡 国内收支就不平衡。财政实现稳定经济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财政政策是维系总供求大体平衡 的重要手段,当总需 求超过总供给时, 财政可以实行紧缩政策, 减少支岀和增加税收或两者并举, 一旦岀现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情况, 财政可以实行适度放松政策, 增加支岀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