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训练知识要点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476578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觉统合训练知识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感觉统合训练知识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感觉统合训练知识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感觉统合训练知识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感觉统合训练知识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觉统合训练知识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觉统合训练知识要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前言:剥橘子时视觉使我们知道它是黄色的(成熟时)、圆形的,触觉使我们知道它有粗糙的外皮和多汁的果肉,嗅觉告诉我们有芬芳的气息,味觉告知我们它是酸酸甜甜的,以手掂它的重量时,运动觉告诉我们它重重的。综合了这些个客观的感觉,才能形成对橘子整体的主观知觉,孩子透过这样的认知,知道橘子是圆的,可以当球玩,它重重的可以使人感到疼痛,也知道它多汁可口,可以解渴。脑对个体从视、听、触、嗅、前庭等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展选择、解释、联系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是个体进展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根底。二、定义:指个体的某一感觉系统、感觉系统之间、感觉系统与运动系统之间等的信息组织与整合不协调,导致信息统合

2、过程发生异常,出现对刺激的不敏感或过分敏感、行为顾此失彼等现象。如果感觉过程或统合过程异常,就会出现对刺激的不敏感、过分敏感、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现象,称为感觉统合失调。如果你的孩子是这些情况,说明感觉统合功能失调。前庭功能失调: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很难与其他同学相处。有些孩子还会出现语言开展缓慢,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触觉统合失调:表现为紧、孤僻、不合群、爱惹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生殖器等。本体统合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心,消极退缩,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到,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系鞋带、骑车、跳绳、拍球、手脚笨拙等

3、三、感觉统合失调的成因生物学因素1、遗传因素一般而言,儿童的各种障碍多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遗传物质决定障碍发生的易感性和可能性,环境因素影响障碍的表现类型及障碍的程度。从遗传学角度看,一些个体伴随有障碍是因为他们自身或是父母亲的遗传物质对某些不良环境因素表现出易感性,抵抗力不强导致的。个体感觉统合失调的遗传学研究比拟少,研究人员并没有发现“感觉统合失调的基因的存在,但是从各种类型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行为表现的一致性和集中性来推断,感觉统合失调可能存在着一样或相似的遗传学机制,如多巴胺受体基因改变是导致儿童注意缺陷、行为冲动的重要遗传学机制,同时该类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较差。举例:

4、孩子和他爸太像了子与他爸小时候一模一样,从来不听教师讲解,课堂上总是怔着干自已的事情,铅笔或一个小卡片可以玩好长时间。-平时我们也发现他笨手笨脚、云来雾去、答非所乒问,桓总觉得男孩子发育慢,他爸小时候也是这样,孩子的问题终究没太在意。他爸念书年代不像现在有这么多规矩,教师时不时告状;但学习成绩一直还可以,他们就不会总是抓着不放,年龄稍大些,主要靠自学,后来考上大学。但是,子的情况不同,学习任务重,要求放学回到家要不停地抄抄写写,做家庭作业,经常磨蹭到晚上10点多,几个人轮流催促,但学习成绩波动大,一旦盯得不紧,成绩直线下降,从90分左右摔到40多分。孩子现在极度厌学,在学梗里也制造不少麻烦,经

5、常被教师罚站,放学留下来是常事,我们经常陪站,有时连续1个礼拜天天留,儿童的母亲在妊娠前3年迁入新房,妊娠后除了上班机关工作,负担轻,家务根本不插手,活动少,读书时间长。其他各方面无异常。系统的成因分析说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是由于遗产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孩子的遗传物质可能对某些不良环境因素呈现易感性;加之母亲妊娠期间及儿童学业负担重等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2、生理、生化及代因素一脑扭伤或脑功能失调1妊娠期间的不良因素(1)接触环境有害物质。(2)孕妇疾病。(3)孕妇不良生活习惯。2产程不良因素,脐绕颈、窒息、早产或过期产、难产、产程过长、助产工具使用不当或其他操作

6、失当、剖宫产等因素对脑的开展有较大的影响。3新生儿及儿童发育早期的不良因素(1)疾病。(2)机械性损伤。二儿童个体代异常1营养物质代失衡儿童的正常发育及脑功能的高效工作有赖于个体营养物质的代平衡。儿童青少年处于成长期,蛋白质摄人相对应该多,处于正氮平衡,但是过多摄人会导致儿童过度兴奋,影响儿童的注意和判断。脑工作的能量仅源于葡萄糖的代,糖类摄人少引发的低血糖直接影响脑的工作状态,但是糖类的过多摄人,也不利于脑的有效工作,会导致儿童处于抑制状态,学习活动易疲劳。脂肪摄入过多给儿童的开展带来多方面影响,如活动不便、心血管负担过重、易于疲劳、学习效率低下等。2激素、递质代异常激素和递质是机体对个体外

7、活动进展调节的物质。前者由分布于全身的多种分泌器官分泌,对个体代进展广泛、持久的调节;后者是由神经细胞合成的,是神经冲动在突触间传递的载体。激素、递质代对个体生长发育及脑功能的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比方儿童的甲状腺机能低下或亢进都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学习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甲状腺素缺乏的儿童做事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学习效率低下。关于激素、递质的相关知识需阅读“生理学方面的专业书籍。家庭教育因素1、家庭教育因素1居家物理环境的限制儿童几乎要度过每天生活的2/3时间,成年累月长时问接触和使用很少变化的东西,桌椅床柜、锅碗瓢盆、熟视无睹,感觉钝化,何谈感觉统整?2家庭成员关系不和家庭中的父母关系、婆媳

8、及其两个家族直系亲属问关系的融洽程度直接影响儿童的教育。家庭成员关系不和会导致:其一,父母教育子女缺乏积极性、责任心和成就感,孩子的感知、运动、认知开展和情感交流必然受到影响。其二,家庭成员间不友好言行给儿童很不好的示,使孩子学习了错误的、极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会使孩子产生焦虑、恐惧、嫉恨、残忍、缺乏同情心和敌视他人等不安康的心理状态,影响孩子与同伴的交流,也可能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态度。3同伴资源缺乏独生子女4,成年互动对象存在较大缺陷受前两个因素的直接影响,儿童居家互动的对象只能是成年人,相当多的家庭以祖辈为互动对象。成年人作为儿童的互动活动的对象存在诸多缺陷。首先,两者是不对等的互动对象,

9、心思各异。比方在互动活动中,儿童经常会发出催促令“爸爸,你在想什么呢?该你呢!其次,成人受互动意外的干扰较多,与儿童的互动断断续续,没有持续性。比方,在与儿童的活动中,家人经常被日常家务中断,或不断。孩子只能干着急,不得不牺牲自己的教育活动事件,经常“做事有始无终,给孩子的学习树立了不好的示。第三,成人由于工作压力、精力等原因难以保障与儿童有足够的互动活动,甚至会在互动中引发不愉快的事件,发泄源于其他方面的不满,老年人主要是儿童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身心的自然衰退决定他们大多难当互动对象,但是他们却成为不少家庭教育的主要人力资源。5,保姆教养儿童弊端不少2、家庭教育能力缺乏3、儿童早期的爬行缺乏

10、爬行是儿童开展的重要阶段和发育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儿童将多种器官组织起来协调运作、完成综合活动的根本途径。爬行在儿童发育早期持续较长时间,从婴儿7-8个月开场会爬行,一直到2岁左右能够很好协调行走的这段时期,儿童的活动主要通过爬行来实现。2岁后的1年间,行走虽然是儿童活动、实现空间转移的主要形式,但是爬行仍然是儿童喜欢的根本运动形式,在他们的游戏活动、日常活动中频繁出现。现代家庭,儿童早期爬行缺乏问题比拟严重,原因多种。首先,家长对发育水平认识的存在错误。一些家长认为婴儿走得越早,发育就越快,孩子就会越安康、聪明,于是家长徒手扶持或助行工具加快儿童的站立和行走训练,孩子的爬行期被减少或剥夺。其

11、次,关于爬行对儿童发育的重要性认识缺乏。一些儿童由于体重较重、肤觉敏感、肌肉力量开展慢等原因,爬行的动力缺乏,养护人出于怜悯之心,不太坚持让幼儿适当爬行。这些儿童在可以独立行走后就更少通过爬行参与同伴活动。第三,孩子黏人,脱手不得。一些孩子至出生后不久就养成需要成人时刻陪伴的习性,每天除了睡眠几乎不离成人怀抱,导致爬行阶段爬行活动缺乏。第四,养护人员为平安图省事。一些家长,特别是保姆担忧孩子到处爬行会“闯祸、感染疾病、危及身体平安,或为干净图省事,减轻育子负担,采取限制爬行的方法,如及时进食增加睡眠时间,让孩子玩玩具,听音乐或将儿童放置在助行车或学步车上等。自然环境因素1、工业化学品和药物2、

12、物理因素3、生物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一、家庭一核心家庭的问题一典型家庭面临的问题二重组家庭面临的问题三主干家庭面临的问题四残缺家庭面临的问题二、社区一人均公共资源少二平安问意突出三儿童文化娱乐组织缺乏四居民间的依赖性争认同感差入社会一生活优越,缺乏进取心二诱惑多,聚焦难三生活数字化急增,个体主动活动大减四玩具自动化、智能化,游戏活动中的身体活动严重缺乏五人口流动大,儿童受伤害不小六城乡差异大,儿童青少年心理失衡四、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特征艾尔丝认为,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特征包括:躯体运动协调障碍、触觉防御障碍、身体平衡功能障碍、空间知觉障碍以及视、听觉、言语语言障碍五个方面。实践中,一些专业人士将感觉

13、“统合失调特征归结为:前庭功能异常、肤觉功能异常触觉防御异常和本体感觉功能异常三个主要方面,此三者可视为感觉统合失调的核心特征或核心问题,特殊儿童同时表现此三者的可能性较高,不同儿童表现出的其他各种特征可能直接或间接源于核心问题的影响,可谓继发性问题。一前庭功能异常前庭觉最为人们熟知的是其参与躯体平衡调节,甚至是平衡觉的代名词。其实,人体躯体平衡调控是多系统协同参与下完成的,其中以前庭系统为主。中耳前庭器官、脑干的前庭;核及其形成的前庭网络,构成前庭系统,与小脑,视觉系统、本体感觉系统及大脑有着广泛的联系。前庭系统是大脑获取及输出信息的门槛,在协调选择,过滤和整合中枢外信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广

14、泛参与个体身心外的各种活动。前庭功能不良会给个体的生活、学习以及其他心理活动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如难以准确高效地完成肢体动作、平衡控制差、注意力不集中,以及阅谤、昕写及写字上的困难等。在各类特殊儿童中,前庭功能失调广泛存在,是感觉统合失调的核心问题。前庭功能异常广泛存在于多种特殊儿童。他们要么对身体失衡特别敏感,动作僵硬笨拙、不敢荡秋千、不愿坐摇摇床、不能独立平衡台等。要么对失衡不敏感,不善于保持和调节躯体平衡,经常跌倒、喜欢旋转或绕圈奔跑、登高低低。要么不能有效组织相对复杂动作同龄人可以完成的系列性或组合性动作,表现出个体肢体运动不协调或环境间的交流不和谐,常常碰撞身边的东西,顾此失彼、手脚笨

15、拙、乱放东西、不思整理等。有些儿童如学习困难儿童可能不表现出乎衡问题、动作能力也不错,但前庭在中枢中的组织功能较弱,导致其注意力不集中、难以持久或思维过程不连续等问题。二触觉防御异常触觉防御异常是儿童感统统合失调在肤觉方面的集中表达,其实肤觉的其他方面如温度觉、痛觉等也可能存在问题。肤觉在区分躯体接触类刺激和自我保护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触觉防御异常有的表现为触觉过于敏感,害怕身体接触,如成人助其穿脱衣服、抓痒、洗澡、剪指甲等都会做出对抗,更有甚者当他人表现出接触其身体时就会发出尖叫“离我远点、“不要碰我等;有的儿童的触觉反响或其他肤觉又非常迟钝,表现出吮吸手指、咬食手指甲、更有甚者会出现自虐行为如揪头发、咬手指、玩生殖器、扭打抓刮体肤、头撞墙体等。触觉等肤觉防御异常会导致多种不良后果,如身心不安、活动过度、胆小,害僧陌生环境、害羞、黏人,伯黑暗环境,偏食、挑食、不喜共享、情绪反响过度、注意力不集中、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