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金华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475920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金华政府工作报告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0年金华政府工作报告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0年金华政府工作报告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0年金华政府工作报告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0年金华政府工作报告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金华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金华政府工作报告解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金华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 2010年市政府工作重点 来源:金华日报 浙中新报 作者:邵安琪 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保稳促调的基础尚不稳固,实体经济仍然存在较多困难,地区生产总值、外贸出口总额增长等指标没有实现预期目标;三农工作基础仍较薄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统筹发展能力还不强,浙中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还不健全;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保持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难度增大;社会进入矛盾凸显期,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今年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

2、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战略主线,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和“工业强市”战略,调结构促发展,抓统筹促协调,重改革促创新,惠民生促稳定,全面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1.4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出口总额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

3、长7%;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确保完成“十一五”目标;新增城镇就业5.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创新强工增创发展新优势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强化大项目招商选资积极推进自主创新积极培育大产业,抓好汽车及零部件、永康五金、义乌饰品等省级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实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规划设立纯电动汽车产业园,加快金华纯电动汽车生产及营运基地建设。提升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积极培育数控机床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纺织、机械、建材、食品等传统产业。加快培

4、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力争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900亿元、利税210亿元,分别增长10%。扎实推进大项目建设,完成工业投资330亿元。认真组织北京重大项目对接会、台湾电子产业招商会等活动,主动加强与中央企业、跨国公司等大企业、大集团的联系对接,推出一批汽车、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强化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通过项目合作、增资扩股、并购重组等多种途径,引进一批产业链长、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的大项目、好项目,争取引进内资1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加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联系和要素保障,推进项目的落地投产。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和自主创新能力

5、提升行动计划。深化中科院金华科技园实体化运作,进一步加强企业与院校所科技合作。办好第十一届工科会,争取达成校企科技合作协议100项以上。落实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技术等重大科技专项。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示范工作,新培育认定市级以上创新型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组建企业研发中心3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9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2%。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实施“三百亿技改促转型”工程。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继续推进国家级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建设,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增长10%。积极打造质量强市,支持企业实施标准化和品牌战略,新培育省著名

6、商标20件。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企业服务年”、“转型升级年”活动,保持各项扶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深入开展涉企“五项治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开展多形式银企对接活动,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发挥特色提升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浙江旅游副中心建设扶持发展电子信息服务业扶持发展“义乌港”、金华国际物流园区、永康物流中心、兰溪港物流中心,努力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全面推广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推进中国义乌小商品城、永康科技五金城等市场转型升级,加快市区专业市场体系建设,完善东阳木雕城、磐安浙八味等市场功能。发挥区域特色优

7、势,促进会展业、总部经济健康发展。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形成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消费性服务业。认真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对接上海世博会的旅游推介活动,抓好“浙中凉都”、南山生态旅游区、古子城4A级景区、三江六岸旅游项目等规划开发,推进方岩核心景区、武义大红岩景区、浦江仙华文景工程、磐安休闲养生基地等建设,打造古婺文化、宗教朝圣、影视文化、商贸购物、温泉养生、山水生态等旅游品牌,加快浙江旅游副中心建设。推进市区商业街区环境提升,实施商业步行街改造,继续抓好金华世贸中心、商城二期等商业重点项目建设,启动婺城、金东两大商业副中心建设,积极打造浙中商业购物中心。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等新兴服务业。组织编

8、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继续抓好浙中信息产业园、金东信息软件创业园、5173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项目实施,加强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实施电子商务普及工程。大力发展宽带多媒体网、光纤用户干线网、3G移动电话和无线移动互联网,努力把金华打造成我省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扩大内需协调投资消费出口激活民间资本投资支持企业发展内销流通体系鼓励出口多元化努力优化投资结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认真实施151项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15亿元。努力激活民间投资,推动民间资本更多地参与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深化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加强要素保障,确保重点项目资金和用地需求。深化“浙中购

9、物”品牌和平台建设,精心办好浙中购物节和义博会、文博会、旅博会、五金博览会、门业博览会等展会,继续做好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工作,着力培育商贸、旅游、住房、汽车、通信、文化、养生、信息服务等消费热点。支持企业建设营销体系,引导企业到市外开设“金华名品中心”,组织金华产品参加知名展会的展示展销。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进一步推进“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深入实施出口主体、产品、市场、渠道多元化战略,确保外贸出口平稳增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超百亿美元。推进出口产品监管示范区建设,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实施“百场展会拓市场”工程,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专业市场到境外设

10、立营销总部、分市场等。实施“加工贸易升级”工程,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建立健全外贸出口预警机制,支持企业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继续推进通关环境优化。城乡统筹开创三农新局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支持农地林地流转实施结对帮扶继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抓好粮食生产、储备和流通工作,全年建成粮食功能区10万亩,确保粮食安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扩大设施农业面积。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大农业品牌和标准化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继续深入实施村庄示范整治工程,抓好村道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

11、、村庄绿化和安全饮用水等工作。启动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改善农村饮水人口10万人。重点推进经济强村、乡镇驻地和中心村的住房改造建设,今年确保完成农村住房改造5万户。继续推进“强塘”工程,全面完成153座病险水库和51座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实施12个“千万亩十亿方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加大城乡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千方百计培育新型农民。推行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培训绩效评价考核,提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实效。以“十万农民技工培训行动”、“十万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行动”为载体,培训农民技工1.5万人、农村实用人才2万人。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培育土地流转

12、服务平台,启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功能区试点,力争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8万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户宅基地置换和流转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全林业支持保护体系。加大农村金融创新,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抓好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扶持农业信用担保机构,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房保险。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深入实施新一轮山海协作工程,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支持金磐扶贫开发区扩容提升。抓好各类扶贫项目实施,深化结对帮扶工作,健全完善“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帮助低收入农户发展特色种、养、加项目,实施“兴林富民行动”,提升

13、来料加工业水平,提高农户的收入。抓好下山脱贫小区建设,积极推进下山脱贫。推广“管头经验”,利用农村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打造一批特色村镇。形成合力加快浙中城市群建设推进城市群内畅外通工程提升市区城市建设水平扶持中心镇发展实施浙中城市群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强城市群建设统筹协调,做好规划立法、政策配套、项目推进、组织协调等工作。推进城市群内畅外通工程,配合做好杭长铁路客运专线、金温铁路扩能改造和杭金衢高速公路拓宽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东永高速、十白线、怀万线二期等项目建设,启动义永、义武、义兰、永磐、37省道复线等公路项目建设,抓好钱塘江中上游航运开发。做好金义东磐公路磐安段、金

14、兰中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城市群快速公交系统、城际轨道规划研究,做好临金、东台高速公路和金甬、金台、金黄铁路前期调研工作。完成九峰水库工程建设,加快好溪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推进钱塘江干堤加固项目建设。优化电网电力设施布局,加快500千伏东阳、永康输变电工程建设。抓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过境段建设。加快中国婺剧院、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和城防工程等重大公共设施建设,实施市民广场改造,完成双龙南街道路优化,抓好通济桥拼宽改造,推进五百滩、游乐山、老机场、燕尾洲、后垅等重要区块建设,启动东市街南延、宾虹路东延工程。做好金华铁路枢纽规划布局优化工作,实施老火车站、西客站改造和铁路货场搬迁。加强城中村、城

15、郊接合部改造,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完善创卫长效机制,巩固创卫成果,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创造安全、优美、文明的居住环境。继续推进城乡公交统筹发展,促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提升城市群改革开放水平。探索建立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服务业品牌和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抓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深化扩权强县、强镇改革,逐步理顺市、县(区)、镇三级权责关系。加大对中心镇的扶持力度,选择基础好、潜力大、带动力强的中心镇,开展培育小城市试点。稳步推进规划、社保、户籍制度等改革,促进城镇人口集聚。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支持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鼓励地方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增强地方金融竞争力。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参与和融入“长三角”、“海西经济区”、“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区”等区域经济合作,构筑新的开放格局。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推进生态建设重点工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继续推动节能降耗十大工程,严格执行重点耗能行业能耗限额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