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真美”与“真糟”教学设计2 长春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475208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真美”与“真糟”教学设计2 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真美”与“真糟”教学设计2 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真美”与“真糟”教学设计2 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真美”与“真糟”教学设计2 长春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真美”与“真糟”教学设计2 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真美”与“真糟”教学设计2 长春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真美”与“真糟”教学设计2 长春版教材简析“真美”和“真糟”是长春版小语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板块的第二篇课文。文章主要写作者在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 真美”,爸爸的评价却是“真糟”;作者在“真美”的鼓励中,在“真糟”的警示中,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逐渐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评价,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课文人文性较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特别是蕴涵在严厉批评中的爱,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这篇课文语言朴实,形象鲜明,感情浓郁,渗透着深刻的哲理,可谓文质兼美,且富有人情味。文章前一部分文字虽然浅显、

2、但却生动,后一部分个别语句含义较深,极具启发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维的思考及感悟的空间。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文本又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十分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引发学生思维的触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我感悟,悟情悟理,悟中升华。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3、 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学会正确面对父母及教师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

3、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教学难点: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理念的定位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这节课所要体现的教学理念定位为: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2、关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3、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读中与文本、作者融为一体,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法、学法:根据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理念的定位,联系学生实际,我准备以“以读处思”为教学主线,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充分讨论中,让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互动对话。同时,辅以“谈话法”、“朗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真美”与“真糟” 这篇文章简

4、短、语言平实,但字里行间都蕴涵着父母的爱。我不想过多使用电教及其他辅助手段,重在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节课都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的情感在交流中升华;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新课标中指出小学语文的主要任务是理解运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于是我将在引导学生“读、议、悟”的过程中,让学生结合自身感悟谈想法,进而体会父母的爱,并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性情。目的在于强调要改变以往的灌输试的教学模式,为现在的重个性体验,重人文关怀,让学生从学习中懂得人生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自然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真美”和“真糟”这篇课文,

5、请大家回忆一下:文章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课件):课文讲了作者巴德.舒尔伯格童年时,父母亲对他写的第一首诗时做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从这两种评价中逐渐感悟到爱的故事。(板书课题)面对“真美”、“真糟”这两种来源于父母的不同评价,(板书:父亲、母亲)你能体会到小巴德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吗?让我们再次一起走进巴德的那段童年往事,感受他的内心世界。请大家认真读文章的第一部分,用笔圈画出表明巴德感受的相关语句,并记录下你的理解。(课件):“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样评价的?用“_”划出. “我”当时表现怎样? 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 用” ”

6、划出.“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培养学生读书必动笔的良好习惯,进行手、脑、口并用的立体式渗透效果)二、品读心路,感悟关爱。默读、交流、导读:巴德写下第一首小诗后最初的心情怎样?(兴高采烈)为什么而兴高采烈呢?(妈妈的夸奖)读出相关语句,要读出妈妈的激动及巴德的兴高采烈。(课件):妈妈边读边嚷了起来:“真美!巴德,真的是你写的吗?” 她甚至说只有神童才能写出如此美丽的诗篇。(骄傲)你觉得当时的巴德会怎样想呢?(引发个性思维,填补文本空白,培养创新精神)(课件):“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兴高采烈地问。我想他一定比妈妈更能评判我的诗。(自信)那么巴德的心情究竟是怎样发展或变化的呢?(课件):诗只有短

7、短十行,但爸爸似乎读了好几个小时终于,我听见爸爸将诗稿放回盘子里。接着他直截了当地批评说:“依我看,诗写得很糟!”(紧张);我抬不起头来,眼中顿时涌出了泪花。“世上的劣诗已经太多了。”爸爸却很固执,“如果孩子写不出好诗,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他非得去当诗人不可!”(兴高采烈忐忑不安痛苦不堪)引读相关语句,采用疏理性读、品味性读,加深体会,内化语言,以达到与巴德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为体会巴德富有哲理的人生表达做好铺垫。(课件):我再也无法忍耐。我从餐厅跑回卧室,一头扑倒在床上,痛苦地呜咽着。这是什么描写?(动作)从动词中感受到了什么?你能想象巴德当时的感受吗?(伤心)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巴德当时能同时理

8、解和接受这两种不同的评价吗?(不能接受)刚才我们共同亲历了巴德童年的一段小插曲,通过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真切地感受了他的内心由“骄傲”到“自信”,再到“紧张”、“伤心”这样复杂的变化过程。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语言大师,他笔下人物的语言描写是那样的生动、形象;人物的心里描写刻画得如此细腻、传神,让我们不禁随着他一起欢喜,一起忧伤。这一写法可以应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以读法渗透写法)同一首小诗为什么会引起巴德如此复杂的情感变化呢?你怎样理解爸爸和妈妈的评价?(小组交流,生生互补)巴德怎么看待父亲的评价?你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爸爸毕竟是爸爸啊!勉强接受)你觉得巴德此刻会怎样想呢?(引发

9、个性思维,走进巴德的内心世界)如果你是巴德你会更乐于接受父母的哪种评价呢?假如巴德的父母表达的是同一种方式的爱,对巴德的成长将会有怎样的影响?(让学生走进文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以自己的体验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父母的爱。)小结:“真美”是一种夸张的爱,鼓励式的爱;“真糟”是一种认真求实的爱,严格要求的爱。双方爱的方式虽然不同,但难得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行,给了巴德无限的力量。 岁月流逝,很多年过去了。巴德在爱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他真的成了著名作家。此时巴德的内心又是怎样理解这份厚重的情感的呢?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庆幸?体会破折号的作用。重点交流讨论:面对荣誉和挫折,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可以

10、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再与文本对话,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引发个性化的理解。(课件):我感到庆幸我从孩提时代起,就既有爱说“真美”的母亲,又有爱说“真糟”的父亲。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首先我得不惧怕批评,不管这些否定意见来自何方,也不管这些“宣判”多么令人心碎,我决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而另一方面,我又得在一片赞扬声中克服内心深处的自我陶醉。“真美!” “真糟!”这些似乎完全对立又相辅相成的话语,一直伴随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得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风帆。小结:正因为巴德面对批评没有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面对赞扬能

11、克服内心深处的自我陶醉!所以他走向了成功。在成功的那一刻,他更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对他的成长有多么重要。下面让我们来共同分角色朗读课文,相信此刻你们会赋予语言文字更丰富的情感。(男生读爸爸的话、女生读妈妈的话、共同读巴德的话及旁白)三、角色朗读,整体感悟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巴德理解了父母的爱,(板书:爱)所以他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把握好人生的方向。老师也严厉地批评过你们,你们可曾理解呢?我想大家在现实生活中也一定有过同样的经历,那么此刻对于给过你爱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吗?(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五、总结拓展老师也有感受希望能与同学们共勉:我们的成长离不开阳光,也缺少不了风雨,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学会理解,懂得感恩,让我们在温暖的鼓励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请同学们以成长中的为题写一篇习作。 六、谈收获:从文章中你学到了哪些写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以作者自身的感受为线索,侧重细节描写)七、板书设计: “真美”与“真糟” 母亲 爱 父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