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神奇的纸》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47168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神奇的纸》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神奇的纸》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神奇的纸》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神奇的纸》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神奇的纸》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神奇的纸》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神奇的纸》教学设计.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神奇的纸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神奇的纸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神奇的纸教学设计1活动目的1、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征,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2、能大胆进展猜测并记录,进步观察和动手才能。3、体验莫比乌斯圈给生活带来的便捷。活动准备纸条、纸圈、剪刀、固体胶、课件、记录表、记号笔。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的兴趣。小朋友看,我今天带来一张长方形纸条,谁会把它变成一个圈?(个别幼儿直接把纸条两端对接,做成普通纸圈)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吗?今天我也用纸条变了一个圈,小朋友看一下它与小朋友变的圈有什么不同?幼儿讲述后老师,一个拧过一个没拧过。我们把这个圈称为一号圈,另一个圈称为二号圈。

2、二、幼儿第一次操作,认识莫比乌斯圈,理解它的特征。如今我请小朋友在一号圈和二号圈上来画线,你会有什么发现呢-在画的时候要从接缝这里开场,最后再回到这里。幼儿操作后个别答复,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幼儿讲述后老师:其实这个纸圈,教案:它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莫比乌斯圈,是很久以前一个叫莫比乌斯的人发现的,所以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了。三、幼儿第二次操作,发现莫比乌斯现象一。如今莫比乌斯圈要来和小朋友变魔术了,那假如我沿着刚刚小朋友画的线把它剪开,然后卡擦卡擦剪到头,会怎么样呢?(幼儿猜测,老师记录)你想来亲自动手试一下吗?提操作要求:使用剪刀的时候要小心,不要剪到手指。假如剪好了可以高高举起来,让

3、我们一一下。幼儿操作后讲述,你剪好的结果和刚刚猜的一样吗?:原来莫比乌斯圈往中间剪开后,变成了一个更大的莫比乌斯圈。四、第三次操作:发现莫比乌斯现象二。师:你们想想看,假如这个大的纸圈再在中间剪开,又有什么变化呢?你想来试一下吗?(幼儿猜测后操作并记录)展示幼儿记录表,个别幼儿介绍。老师:在第一次剪成的大纸圈上再次中间剪开,变成两个套在一起的莫比乌斯圈。六,观看课件,理解生活中的莫比乌斯圈。今天我们认识了神奇的莫比乌斯圈,那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吗?其实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藏着许多莫比乌斯圈,我们一看吧。立交桥:防止行人车辆的拥挤。过山车:更加刺激好玩。传送带:减少反复的摩擦工作,增加传送间隔

4、和面积。原来人们利用莫比乌斯圈的原理,建造了许多有用的东西,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美妙。七、完毕活动莫比乌斯圈这么神奇,我们还可以找一找什么物体的建造运用了这个原理。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神奇的纸教学设计2设计意图:活动设计的根底来于幼儿身边的物品纸。纸是幼儿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东西。幼儿常常用它来画画、写字、做手工作品。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在创造思维上有了明显地开展,他们已不满足于已经发现的几种玩法、用法,而是喜欢去探究新的方法,去重新利用“旧”的事物。例如:中班玩纸时,幼儿常用平面的纸折扇子;到了大班下学期,假如再请他们折扇子,那么多数采用摺摺皱的方法。在剪、贴、画、折的各项活动中幼儿显示出很大的热情,

5、根据幼儿的兴趣,我设计了“神奇的会站立的纸“这节课。教学目的确立的根据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才能。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承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承受才能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的开展区开展。活动目的:1、探究纸不同的变化与承受图书重量的关系。2、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3、能与同伴合作,较细致地进展操作活动。活动准备:1、打印纸假设干。2、图书多本3、小组记录表。活动过程: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1、出示纸,理解幼儿生活经历。师:这是什么?纸有什么用呢?幼儿自由答复,画画、折纸、玩游戏等等。师:瞧,小朋友你们前面

6、也有一张纸,它们都是躺着的,它们好想粘起来呀?你们能有什么方法帮助它们站起来吗?2引导幼儿自由探究着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师:噢,你让纸站起来了。你是用折的方法幼:把纸对折,然后竖起来,它就站起来了。幼:我把他折扇子那样折,折了三次,它就站起来了。幼:我把它卷起来,它就站起来了。3、小结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纸真的很神奇,纸通过了折纸、卷的方法,改变了它原来的形状之后,它就可以站起来了。师:刚刚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看看谁的纸站得最稳?二、再次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探究。1、这些纸要来比一比谁的力气大,它还邀请了一些图书和它一起来玩游戏,师:就是让站起来的纸上能摆放图书。2、幼儿猜测

7、后,老师拿一本图书尝试,全体幼儿发现纸上是可以放图书的。3、进一步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图书的数量。4、鼓励幼儿尝试。师:确实纸上能放图书,纸的哪种变化能让放的图书又稳又多呢?我们每个人可以用纸试试,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几本图书。5、老师出示记录表,提出规那么和要求。师:四人一组试一试,每一组一张表格,让我们把纸折的样子画在这个格中,猜的数量都记在“?”号的格子中。两人商量一下,一个记,一个放,也可以轮流放。6、幼儿将自己的猜测记在格子里。7、分组尝试将纸折叠后可放多少本图书。三、交流讨论,再次进展实验。1、设置挑战,再次尝试,比一比谁放的图书最多。2、师:怎样才能放更多的图书?师:通过

8、交流,我们发现纸折的次数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纸对齐折;先让纸自己能站稳,再小心地轻放图书,不能碰桌子。四、交流1、细心地用自己的方法对结果进展记录。师:把纸的折法记下来,把放积木的结果也记下来。2、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发现。教学反思: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东西,他们常常用它来画画、做手工作品等。可大班幼儿已有了明显创造性,他们喜欢去探究新的玩法、用法。因此在科学活动神奇的会站立的纸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去探究、去创造,从而获得了不同折法的纸所承受的力也不同的经历。首先,第一环节是让小朋友想方法怎样才能让纸站起来。因为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折纸经历,所以,这个环节对幼儿来说是不成问

9、题的。果然,每个幼儿都能想出至少一种的方法,有的折了一个圆柱体、有的在纸的中间折了一个折痕、也有的索性折出了一个尖尖的宝塔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已有的经历和详细的动手操作,去发现、去探究让纸站起来的方法。接下来的一环节是让幼儿探究纸的承受力,把事先准备好的书放在折好的纸上,看看谁的纸承受的书最多。在活动中,孩子们兴致极高,都想试试是不是自己的纸承受的力量最大。然后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自己的方法。先完成的幼儿与同伴互相自主的交流、分享,共同探究纸的承受力,获取详细经历。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没有更换新的纸,因为在第一个环节中已经折过的纸有了折痕对承受才能有一定的影响,这样就影响了实验的结果。活动将近尾声时我

10、请上来两名书放最多的幼儿进展比赛来选出一名最正确魔法师,下面的幼儿数着越来越多的书都兴奋不已,最多的是一位男孩子一共放了8本书。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激发了幼儿的强烈探究欲。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神奇的纸教学设计3活动设计背景如今冬天到了,我发现很多小朋友都爱流鼻涕,尽管在幼儿园老师都会帮小朋友擦鼻涕,但有些家长为了以防万一,还是会在小朋友包里放一些卫生纸,以备不时之需,但有几次我发现小朋友特别喜欢在座位上坐着把纸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虽然当时老师有提醒过小朋友不要撕纸,但好似作用都不太大,于是我将开展一场纸的主题活动来告诉幼儿纸的用处以及满足幼儿对纸的欲望。活动目的1 通过活动,让幼

11、儿理解纸的种类与用处。2 鼓励幼儿发现现象,提出问题。3 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4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难点让幼儿掌握纸的用处活动准备面巾纸 白纸 报纸等 带拎把的瓶子里面装水人手一个 魔术棒 纸的图片活动过程一,导入1 出示魔术棒,让幼儿闭眼睛,变出与纸有关的图片,让幼儿睁开眼睛,引发幼儿的兴趣、提问:小朋友都看见了些什么?2 引导幼儿通过观看,接触来发现纸的不同、二,高潮局部1 组织幼儿集中讨论1 小朋友还见过哪些纸?还知道哪些纸呢?2 请小朋友告诉老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和一样的地方?3 这些纸都可以用来干什么呢?2老师引入1 由魔术棒变出纸张,老师展示各种纸,介

12、绍它们的名称和用处、2 引导幼儿在教室里寻找有没有和老师手里的纸是一样的,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敏锐度、3 游戏1、 老师出示面巾纸和瓶子,游戏的方法是:用一张薄薄的面巾纸把这么重的瓶子给拎起来,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请面巾纸来帮助。小朋友有什么好方法?2、幼儿试一试、玩一玩,老师巡视。3、组织交流,邀请幼儿展示拎法,老师讲评。4、幼儿再次游戏。5、组织交流:为什么有的能拎起来,有的小朋友在拎的时候面巾纸就断了呢?6、分男女角色尝试面巾纸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顺着短边卷。女:顺着长边卷。再互换尝试。7、组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机密?长边的承受力大三,完毕局部鼓励幼儿回家探究发现其它的纸还有什么用处?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活动,进步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际动手操作才能,只要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孩子的发现是无穷无尽的,幼儿只有在亲自理论中去探究发现,才能对获得的只是掌握扎实,同时我也深切的感觉到了家园配合的重要性与便利性,家长把自己知道的知识传给幼儿,再让幼儿转述给老师和小朋友,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