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误差小结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47035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误差小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误差小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误差小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误差小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误差小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误差小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误差小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误差小结一、计算是否准确若计算的溶质质量(或体积)偏大,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也偏大;反之浓度偏小。例 1 要配制 100mL1mol/LCuSO4 溶液,需称取硫酸铜晶体 16g。分析 把硫酸铜的质量误认为就是硫酸铜晶体的质量(CuS04 5H20应为25g),导致计 算值偏小,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小。二、称、量是否无误在称量或量取过程中,若其值偏大,则所配溶液的浓度也偏大;反之偏小。例2要配制100mLlmol/L的NaOH溶液,需在白纸上称4gNaOH固体,并且称量速度较 慢。分析 NaOH 具有腐蚀性,不可放在白纸上而应放在烧杯或表面皿中进行称量。若称量速 度较慢,

2、会导致 NaOH 部分潮解甚至变质,而且还会有少量 NaOH 粘附在纸上,结果会造成所 配溶液浓度偏低。例 3 称量时天平未调零。分析 若此时天平的重心偏向左端,会导致称量值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也偏小;若重 心偏向右端,则结果恰好相反。例 4 称量时托盘天平的砝码已被污染。分析 因为砝码被污染,质量会变大,致使称量值变大,因而所配溶液的浓度会偏高。例 5 用量筒取液体溶质,读数时仰视或俯视。分析 读数时若仰视,则观察液面低于实际液面,因量筒的读数由下往上,从小到大, 从而会导致观察体积小于真实体积,故所配溶液的浓度会偏高;读数时若俯视,结果恰好相 反。例6使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后再洗涤量筒23次

3、,并把洗涤液也转入烧杯中,或用移 液管(除标写“吹”字外)移液时把尖嘴处的残留液也吹入烧杯中。分析 因在制造量筒、移液管及滴定管时,已把仪器内壁或尖嘴处的残留量扣除,故而 上述操作均使溶质偏多、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三、溶质有无损失在溶液配制过程中,若溶质无损失,则所配溶液的浓度无偏差;若溶质有损失,则浓度变小。例7 A.溶解(或稀释)溶质搅拌时有少量液体溅出;B.只洗涤烧杯未洗涤玻璃棒; C.未把洗涤液转入容量瓶;D.转移洗涤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容量瓶外。分析 以上四种情况溶质均有损失,所配制的溶液浓度都会偏低。例 8 (1 )溶解或稀释溶质时烧杯尚未干燥;( 2 )移液时容量瓶尚 未干燥;(3

4、)定容时有少量蒸馏水滴到瓶外。分析 以上三种情况溶质均无损失,最终溶液的体积是不变的,因此 所配溶液浓度没有改变。例 9 把溶液由烧杯转入容量瓶中时,由于不小心使得少量溶液溅出 瓶外,然后再补加少量溶质。分析 因补加的溶质量往往并不等于损失的溶质量,结果仍会导致所 配溶液浓度偏大或偏小。四、定容有无偏差定容加水时如因不慎超过了容量瓶的标线,则所配溶液的浓度偏 小;反之偏大。例 10 定容时仰视或俯视。分析 若定容时仰视,观察液面会低于实际液面。当液面实际已达标 线时,观察者仍会认为液面还没有达到标线,所以会继续加水,导致 实际液面超过标线,因而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俯视,结果刚好相 反。例 11

5、 定容时由于没使用胶头滴管致使液面超过标线,这时再用胶 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使液面重新达到标线。分析 当液面超过标线时,溶液浓度已变小,此时无论从中再取出多 少溶液都无法使其浓度达到预定值,只有重新配制。例 12 定容时盖上瓶盖,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再继续滴加蒸 馏水使液面重新达到标线。分析 这样操作,溶液的浓度会偏低。之所以造成振荡后液面低于标 线的现象,是因为有少量的溶液因润湿磨口处而损耗,但溶液的浓度 是不变的,故不需再加水。五、温度是否一致容量瓶上所标示的温度一般为室温(20C),若定容时溶液的温度高于室温,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反之浓度偏低。例13 洗涤液没有放置至室温就转入容

6、量瓶中定容。分析 溶解或稀释过程中常伴有热效应,对于放热的过程,如不放置 至室温会造成浓度偏大,对于吸热的过程结果则会相反。例 14 称量固体溶质或量取液体溶质后直接在容量瓶中配制。分析 溶解或稀释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会使容量瓶的体积发生变化, 致使容量瓶的实际容量并不等于室温时的容量,所以浓度会改变。另 外,若产生大量的热,有时会导致容量瓶破裂。要减小实验误差,除了要求计算准确、称量无误、操作规范外,还应选择合适的仪器, 克服粗心的习惯,避免过失性的错误。使用容量瓶的注意事项(1) 使用前要检验是否漏水。程序是:加水f倒立,观察f瓶塞旋转180f倒立,观 察。(2) 容量瓶不能用于溶解溶质,更

7、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因此溶质要先在烧杯内溶解,然 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3)不能将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更不能给容量瓶加热。如果溶质在溶解时是放热 的,则须待溶液冷却后再移液。(4) 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须选用与该溶液体积相同规格的容量瓶。常用的有 50mL、 lOOmL、250mL、500mL、lOOOmL 等规格。(5) 观察所加液体是否达容量瓶的刻度线,一定要平视,使液面的最低点刚好与刻度线 相平。(6)如果加水定容时超过了刻度线,不能将超出的部分再吸走,必须重新配制。因为吸 走一部分液体虽然溶液的体积达到了要求,但吸走的部分液体带走了一部分溶质,使所配溶液 的浓度偏低。(7)容量瓶通

8、常不用于贮存试剂,因此,配制好的溶液要倒入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容量瓶的使用容量瓶的使用之一1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方法如下:往瓶内加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漏出。如果不漏水,把瓶塞旋转 180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验是否漏水,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2配制溶液(1)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溶解在烧杯里;如果试样是液体,需用移液管或量 筒量取移入烧杯里,然后再加少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动,使它混合均匀。应特别注意在溶解或稀释时有明显的热量变化,就必须待溶液的温度恢复到室温后才能 向容量瓶中转移。(2)把溶液从烧杯移到容

9、量瓶里,并多次洗涤烧杯,把洗涤液也移入容量瓶,以保证溶 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里。缓慢地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12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标 线(小心操作,切勿超过标线)。(3)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 次,使溶液混合均匀。容量瓶使用完毕,应洗净、晾干(玻璃磨砂瓶塞应在瓶塞与瓶口处垫张纸条,以免瓶塞 与瓶口粘连)。容量瓶的使用之二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向瓶中加水到标线附近,盖好瓶塞,用布将瓶外的水揩干。左 手食指按住瓶塞,右手手指托住瓶底边缘,将瓶倒立2min,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渗出。如不 漏,把瓶放正,将瓶塞转动 180后再倒过来检查一遍。配制溶液时,先把容量瓶洗净,再把溶解后冷到室温的溶液按图中所示倒入容量瓶中, 用蒸馏水把烧杯洗涤三次,洗出液都倒入容量瓶中。加水至瓶体积的2/3 时,摇动容量瓶,使 溶液混合均匀。加水到快接近标线时,改用滴管慢慢滴加,直到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与标线相 切为止。盖好瓶塞,将瓶倒转几次,使瓶内溶液混合均匀。容量瓶不允许用瓶刷刷洗,一般用水冲洗,若洗不净,倒入洗液摇动或浸泡,再用水冲 洗。它不能加热,也不可长期盛放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