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与地坛》读后感范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470130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我与地坛》读后感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我与地坛》读后感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我与地坛》读后感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我与地坛》读后感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我与地坛》读后感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我与地坛》读后感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我与地坛》读后感范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我与地坛读后感范文 当大家读了我与地坛这本书,肯定都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母爱,所以大家都要好好珍惜,不辜负自己的母亲。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3我与地坛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的参阅。 2023我与地坛读后感范文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就,以此开篇吧。 读完我与地坛,查了一些有关史铁生先生的资料,更是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命运待他如此这般,他曾想过一了百了,但是,他没有。“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中学时候,语文老师举荐过这本。 前阵突然心血来潮,将其加进书架,是因为读到了这样一句话:“我什么都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保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于此,读了整本书。 摘录了

2、书中许多真实感人的句子。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段他对“墙”的描写,从而引发了他对生活、生命的一些思索。 倒是让我想起我经验过的“墙”。 据我妈讲解并描述,她送我去幼儿园,我只连着哭过两回,比起一些小挚友,我算是哭得少的。等她第三回送去,我只是低着头不说话,但不再哭了。 她还几次偷偷扒在铁栅栏边上,朝班门口瞧我,但我一次也没有回过头看她,每次都是乖乖地牵着另一个老师的手就进班了。 长大,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墙”,日后,也将还会有很多。但愿今后再遇无可避开的“墙”之时,能想起史铁生先生的乐观,平和,英勇,坚毅。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 “死是一个必定驾临的节日。所以,不必急于求成。” “想来生活无非

3、是苦痛和漂亮。” 实在无解,倒不如将那些细碎,全都单独保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2023我与地坛读后感范文 对我与地坛的最初印象,就是来源于课文里的节选篇目秋天的怀念,可那篇的“主角”并非作者自己,而是作者的母亲,在作者的回忆中,母亲在作者刚瘫痪时,并没有一味的爱,而是理解他,宽恕他。尽管在作者发脾气,摔坏东西时,母亲还是没有指责,而是让他“好好儿活”。作者在双腿刚瘫痪时,每天都要去地坛,母亲虽然担忧他做傻事,胡思乱想,但丝毫没有过问,只是在心中静默地祈祷。可是这份爱,作者却在母亲逝世以后才懂。 人都说母爱如水,温顺细腻,读了此篇,便更感觉母爱也是可以如山的,作者母亲的爱无声而深

4、厚,仿佛一条无尽而坚决的延长向远方的路,为什么说像路呢?在令人无望的命运面前,一个人又该如何看清眼前的路?事实上是,他的迷茫和无望,早已掩盖了眼前的路,但是母亲的坚毅,为他拨开了眼前的迷雾,给他指示一条通向远方的路,这条路指向哪儿?我唯一能确定的,便是这是一条生路,至于怎样生,这是只有走下去才能找到的答案,我猜当时的史铁生也并不知道究竟该往哪儿走,会遇到什么,只有走下去,全部的困难与苦难,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我想,我与地坛讲解并描述的,便是这么一个生的故事。与其说是讲解并描述,不如说是自言自语,自问自答,自我斗争,自我追寻。生与死只一念之差,所以作者史铁生时常还会想到死,在生与死之间作精神的

5、斗争,当然是生赢得了成功,不然也不会有这样一个令人钦佩的史铁生。 所以我与地坛此书很适合失意的时候阅读,因为它首先是由一个失意的人所写,我也从中“偷”到了一点面对命运时坚毅的方法,比如说“好运设计”,以作者的阐述“背了运的时候只是想走运有多么好,要是能走运有多好。究竟会有多好呢?想想吧,干嘛不想一想呢?我就经常这样去想,我经常奢侈许多时间去做这样的蠢事”,然而我却不认为这是一件“蠢事”,对我这样的一个“蠢人”来说,这是一个足够好玩的人在与命运斗争时所玩的一点小小嬉戏,一个小小的骗局,至少它对调整你挫败懊丧的心情起了肯定的效用,为什么我们的喜悦,我们的哀愁,全都要依靠他人,依靠外物,依靠命运赐予

6、的事务来给予呢?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自己设计自己的心情,自己给自己加点料?当命运使你悲观,甚至无望时,重要的都已不再重要了,这时又何必要执着于命运的那些真假,何必不放下那些所谓的“自尊”,做一回“蠢人”,自我劝慰,自我排解,设计好运?想想生活中的坐禅吧,或许有些差别,但本质上相差无几,冥想,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无扰之地,世外桃源,达到内心的安静与满意。 2023我与地坛读后感范文 或许是对这位正值壮年,本应大展宏图,却突遭双腿瘫痪打击,但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苦痛、迷茫甚至无望的作家的新奇与怜悯,我始终乐于读他史铁生的文章。 他的文章中有不少是写他的母亲。自然而然的阅读,有意无意的在他的文章中找寻契合点

7、。一个身体走入绝境的人,在冥想和回忆中,写尽了生之曲折。 最先接触到的是他的我与地坛。名字虽看似与地坛有关,但更多得是写他的母亲。在他失去双腿的那段时间,他郁闷、躲避、心灰意冷,终日独自一人推着轮椅到地坛去,在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边默坐、呆想。然而这却给母亲出了一个难题。她知道他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挡他出去走走,但她又担忧他。有时,史铁生在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会来找他。对于他的出行,母亲无时无刻不在惊恐担忧,正如作者所说“很多年以后,我才慢慢明白,母亲这是在自我劝慰,自我祷告。是给我的示意,是请求与叮嘱。只是在她猝然长逝以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的那些漫长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

8、难安,兼着苦痛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对于史铁生的母亲来说,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几岁突然瘫痪的儿子。她情愿把苦痛加注在她自己身上。她当心翼翼的顾忌着史铁生哀思的心,即使那时的她正身患肝病,却更加担忧孩子的将来和他的心结。 然而就在史铁生快要撞出一条路的时候,她却突然熬不住了,匆忙离去时只有四十九岁。直至母亲猝然长逝,史铁生才起先醒悟。对于母亲,自己所表现出来的倔只留下了懊悔,没有丝毫傲慢。那时的史铁生还太年轻,他被命运冲昏了头脑,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人,殊不知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时要加倍的。而母亲在临终前,仍叨念着她那有病的儿子和还未成年的女儿。连最终一面也没有见着,只留给作者无尽的伤痛和怀念。 母亲的去世,或许是史铁生最大的缺憾。在她去世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让人动容。作者所刻画的“母亲”形象深化人心,就像世上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我也会从中读懂史铁生的忏悔与懊悔,在生活中不留缺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