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二)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469495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2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32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2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2.1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二)枣阳市第六中学 周忠阳 学习目标:1、理解移项解方程的理论依据。2、能熟练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学习重点:能熟练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学习难点:体会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同学们,我的年龄的3倍减去11得数是100,你们猜猜老师今年多大了?你能用方程求得我的年龄吗?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一)自学导读:自主学习课本P89-91的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1)问题2中所建立的方程依据的基本 “相等关系”是什么?(2)什么叫做移项?移项的根据是什么? (3)怎样“移项”?移项的目的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4)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2、(二)自我评价:(1)方程2x-1=3x+4移项后得 ;方程1.5x+1=0.5x-4移项后得 ;方程2-0.3y=0.8y-3移项后得 ;方程0.5y-2=3-0.7y移项后得 ;(2)下列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 从3x+6=0得3x=6; 从2x=x-1得到2x-x=1;从2+x-3=2x+1得到2- 3 -1=2x-x;(3)解下列方程:12x+8=8x-4 x+3=x-2 (自学效果可以待本节课小结时回过头自评或互评)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探究主题(一):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课本89页问题2)【小组讨论】分组分析问题2,找出相等关系,合理地设未知数,并列出

3、方程,求得问题的解。【点拨升华】注意变化中的不变量,寻找隐含的相等关系,从本题列方程的过程,可以发现:“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 “移项”使方程中含x的项归到方程的同一边(左边),不含x的项即常数项归到方程的另一边(右边),这样就可以通过“合并同类项”把方程转化为x=a形式【变式训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1、 某中学组织七年级的同学去游玩,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但有15人没有座位,如果租用同样数量的60座客车,则多出一辆且其余客车恰好坐满。问:七年级有多少人?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多少辆? 2、 把若干块糖果分给若干个小朋友.若每人3块,则多12块,若每人5块,则少10块。问

4、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多少块糖?探究主题(二):用“移项”法解 “axbx=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小组讨论】合作解决例题2,自主完成 解方程:4-3x=5x-36, 并在小组内展示。【点拨升华】“移项”是根据等式的性质1得出的,通常将含未知数x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要注意:方程中的项是连同它前面的符号的。特别注意:“移项”要“变号”。【变式训练】:1、下列方程的变形是否正确?(1)由,得 ( ) (2)由,得 ( )(3)由得 ( ) (4)由,得 ( )2、解下列方程:(1)6x-7=4x -5 (2)x-6 = x (3)3x+5=4x+1 (4)9-3y=5y+

5、5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一)【知识梳理】1、今天你又学会了解方程的哪些方法?有哪些步骤?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2、现在你能回答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吗?3、今天讨论的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又有何共同特点?(二)这节课我还存在的疑惑: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1. 已知式子4x-3与5x+12互为相反数,则x= 。2.若2a3x+1与-0.5a2x+4是同类项,则x= 。3.解下列方程:(1)2-3.5x=4.5x-1 (2)2x-1=3x+1 (3)12x+8=8x-44.已知兄弟两人,哥哥今年25岁,弟弟今年9岁,若x年后哥哥的年龄是弟弟年龄的2倍,则列方程为: 。5.在2012年“大家唱、大家跳”活动的中,若每排坐30人,则有8人无座位;每排坐31人,则空26个座位,那么这次活动中共应设多少排座位?六、作业布置1、必做题:课本第9394页习题3.2第2、3(3)(4)、7、8题2、选做题:、将一块长、宽、高分别为4厘米、2厘米、3厘米的长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底面半径为2厘米的圆柱,它的高是多少?(精确到0.1厘米)、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送还了一条船 ,正好每条船坐9人,问这个班共多少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