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默写与阅读测试题(有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463757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默写与阅读测试题(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默写与阅读测试题(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默写与阅读测试题(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默写与阅读测试题(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默写与阅读测试题(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默写与阅读测试题(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默写与阅读测试题(有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默写与阅读测试题(每小题4分,共120分)一、阅读饮酒完成下面的1-7小题。1 ,而无车马喧。2 采菊东篱下, 。3 ,飞鸟相与还。4饮酒中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心静,境自静”这深刻道理的句子是: , 。5饮酒中总结全诗的主旨的诗句是: , 。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诗,作者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达他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 B“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现了诗人返璞归真的人生理想。 C 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

2、生活的乐趣。 D 本诗在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趣,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 这首诗叙写了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悠然自得的心境。二、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8-14小题。8 ,行舟绿水前。9 通过对自然

3、景物的描写表现时光飞逝、岁月更迭、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此诗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10次北固山下中表现诗人放眼山川的宽阔胸怀的句子是: , 。11次北固山下表现诗人浓重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12次北固山下描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景色的句子是: ,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诗人的漂泊羁旅,为后文写乡愁埋下伏笔。 B颔联“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既是顺风又是和风,所以帆才能够悬。 C颈联妙在诗人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

4、,写诗人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抒发了诗人喜悦、激动的心情。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题目中“次”为“停宿”之意,这里指船停泊于北固山下,交代了本诗的写作背景。 B 颔联两句,诗人以“一帆悬”之大景,写出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之小景的神韵。 C 颈联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残冬,不但意象美妙,还蕴涵一种生活哲理,突显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 这首写景诗描写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现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三、阅读登幽州台歌完成下面的15-17小题。15登幽州台歌中表明诗人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 。16抒发诗人独立于悠

5、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 是: ,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 第一、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 B 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 C 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D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登上幽州台看到的美景,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孤寂郁闷的情绪。四、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的18-24小题。18 ,霜重鼓寒声不起。19 暗示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的诗句是 , 。20 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的诗句是: , 。21 表现守军将士要为国捐躯和坚定的战斗决心的句子是: , 。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

6、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摇摇欲坠,阳光照耀在敌军的铠甲上,如鱼鳞熠熠生辉。B凄厉的号角声战栗在秋日的晴空,夜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浓艳得近似紫色。C红旗不展,轻兵悄悄临近易水,天寒霜浓,战鼓阵阵响声不起。为报答国君的赏赐和恩宠,手操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D这首边塞诗,描写了战争的惨烈场景,抒发了作者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渲染了严酷的战斗气氛,使人联想到敌军压境、形势危急、大战在即的情势。 B三、四句通过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铺写了战地阴寒惨切的气氛。 C五、六句写救援军队到达。“易水”一

7、词不仅表明了交战的地点,更让人联想起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言壮语。 D七、八句引用典故,写将士欲以身躯报效国家的豪情。2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句以夸张的手法渲染出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次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高昂士气。 C“塞土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奇异美。 D 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边关将士守城的情景,后四句写援军的活动。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8、,歌颂了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五、阅读天净沙 秋思完成下面的15-17小题。25曲中的“ , ”抒写的是羁旅之人对故乡的思念。26这首曲言简而意丰,运用“并列式意象组合”的句子是: , , 。27曲中卒章显志的主旨句是: 。28 下面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作者记忆中的故乡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B“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的作者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作者的疲惫、困乏。 C“夕阳西下”一句点出了特定时间,同时“夕阳”照应了上文的“昏”字。 D 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

9、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29下面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枯藤”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达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B“小桥”句推出一幅幽雅恬静的画面,与前句形成鲜明对照,更加引发游子的乡思。 C“古道”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D最后两句间接抒情: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30 下面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

10、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抒发了长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词专题测试参考答案一、阅读饮酒完成下面的1-7小题。1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4饮酒中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心静,境自静”这深刻道理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5饮酒中总结全诗的主旨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6C( 应

11、改为“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没有什么不同”。)7A( 应改为:写诗人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没有世俗往来的纷扰,表明诗人喜欢过宁静的生活。)二、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8-14小题。8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9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时光飞逝、岁月更迭、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此诗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10诗中表现诗人放眼山川的宽阔胸怀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11表现诗人浓重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乡 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2描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景色的句子是:潮平

12、两岸阔,风正一帆悬。13D(尾联诗人借“归雁捎书”表达了思乡之情。)14B(“大景”和“小景”互换。)三、阅读登幽州台歌完成下面的15-17小题。15表明诗人怀才不遇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16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7D(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是写登台的感慨,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孤寂郁闷的情绪。)四、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的18-24小题。18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19暗示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20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1表现守军将士要为国捐躯和坚定的战斗决心的句子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22A(阳光照在守城将士的铠甲上,而不是敌军的铠甲上。)23B( 第三、四句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极富表现力的点染。)24C( “塞土燕脂凝夜紫”,是说晚霞映照着战场,那胭脂般的血迹凝结在塞土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表现出一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五、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的15-17小题。25曲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抒写的是羁旅之人对故乡的思念。26这首曲言简而意丰,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