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463101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院 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通信工程0903班姓 名:罗璐璐学 号:0909091825指导老师:彭春华 张学丽2012年5月实验二 振幅调制器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2研究已调波与调制信号及载波信号的关系。 3掌握调幅系数测量与计算的方法。 4通过实验对比全载波调幅和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波形。二、实验内容: 1调测模拟乘法器MC1496正常工作时的静态值。 2实现全载波调幅,改变调幅度,观察波形变化并计算调幅度。 3实现抑止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三、基本原理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包络)受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

2、期性的变化。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号的振幅成正比。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信号。本实验中载波是由晶体振荡产生的10MHZ高频信号。1KHZ的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振幅调制器即为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在本实验中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来完成调幅作用,图2-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与V6的恒流源。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

3、脚的、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之间,、脚外接1K电位器,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电极(即引出脚、之间)输出 图2-1 MC1496内部电路图 用1496集成电路构成的调幅器电路图如图22所示,图中VR8用来调节引出脚、之间的平衡,VR7用来调节脚的偏置。器件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12V,9V),电阻R29、R30、R31、R32、R52为器件提供静态偏置电压,保证器件内部的各个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图2-2 MC1496构成的振幅调制电路四、实验步骤:1. 静态工作点调测:使调制信号V=0,载波Vc=0(短路块J11、J17开路)

4、,调节VR7、VR8使各引脚偏置电压接近下列参考值: V8V10V1 V4V6 V12V2V3V5 5.62V 5.62V 0V 0V 10.38V 10.38V -0.76V -0.76V 7.16VR39、R46与电位器VR8组成平衡调节电路,改变VR8可以使乘法器实现抑止载波的振幅调制或有载波的振幅调制。 2抑止载波振幅调制:J12端输入载波信号Vc(t),其频率fc=10MHz,峰峰值UCPP100300mV。J16端输入调制信号V(t),其频率f1KHz,先使峰峰值UPP0,调节VR8,使输出VO=0(此时U4U1),再逐渐增加UPP,则输出信号VO(t)的幅度逐渐增大,最后出现如图

5、23(a)所示的抑止载波的调幅信号。由于器件内部参数不可能完全对称,致使输出出现漏信号。脚和分别接电阻R43和R49可以较好地抑止载波漏信号和改善温度性能。 3全载波振幅调制,J12端输入载波信号Vc(t) , fc=10MHz, UCPP100300mV,调节平衡电位器VR8,使输出信号VO(t)中有载波输出(此时U1与U4不相等)。再从J16端输入调制信号,其f1KHz,当UPP由零逐渐增大时,则输出信号VO(t)的幅度发生变化,最后出现如图23(b)所示的有载波调幅信号的波形,记下AM波对应Ummax和Ummin,并计算调幅度m。 4加大V,观察波形变化,画出过调制波形并记下对应的V、V

6、C值进行分析。附:调制信号V可以用外加信号源,也可直接采用实验箱上的低频信号源。将示波器接入J22处,(此时J17短路块应断开)调节电位器VR3,使其输出1KHz信号不失真信号,改变VR9可以改变输出信号幅度的大小。将短路块J17短接,示波器接入J19处,调节VR9改变输入V的大小。 图2-3(a) 抑制载波调幅波形 图2-3(b) 普通调幅波波形五、 实验结果一、所测峰峰值(M1)为VPP=46.0mv所测谷谷值为:Vgg=11.6mv计算M值为:M =0.5972、由本实验归纳出包络检波器和同步检波器的解调性能,以“能否正确解调”填入表1中,并做必要说明。调幅波AMDSB-SCm =30m

7、 =100m 100能否正确解调包络检波能不能不能不能同步检波能能能能 二、波形观察和记录1、 DSB-SC(抑制双边带调幅)波形观察 (1)DSB-SC波形观察 2、 调幅)波形测量(1) AM正常波形观察任一m1时 VAB的值和 AM波形VAB=220.8 mV (2)不对称调制度的波形观察()100% 调制度观察 (4)过调制时的AM波形观察3 、二极管包络检波器(1) AM波的解调AM波形 m100% 和m=100%时不能解调4、 同步检波器(1) AM波的解调M100%时 解调效果和二极管包络检波器相同M=100% 和m100%时 也都可解调出来 (2)DSB-SC波的解调 DSB-

8、SC 波形 解调后后来补测峰峰值和谷谷值的波形实验三 调幅波信号的解调一、实验目的: 1掌握调幅波的解调方法。2掌握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的原理。3掌握包络检波器的主要质量指标,检波效率及各种波形失真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克服的方法。二、实验内容:1完成普通调幅波的解调2观察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的解调3观察普通调幅波解调中的对角切割失真,底部切割失真以及检波器不加高频滤波的现象。三、实验电路说明 调幅波的解调是调幅的逆过程,即从调幅信号中取出调制信号,通常称之为检波。调幅波解调方法主要有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器,同步检波器。本实验板上主要完成二极管包络检波。二极管包络检波器主要用于解调含有较大载波分

9、量的大信号,它具有电路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本实验电路如图3-1所示,主要由二极管D7及RC低通滤波器组成,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和检波负载RC的充放电过程实现检波.所以RC时间常数的选择很重要,RC时间常数过大,则会产生对角切割失真又称惰性失真。RC常数太小,高频分量会滤不干净.综合考虑要求满足下式:其中:m为调幅系数,为调制信号最高角频率。当检波器的直流负载电阻R与交流音频负载电阻R不相等,而且调幅度又相当大时会产生负峰切割失真(又称底边切割失真),为了保证不产生负峰切割失真应满。图3-1 包络检波电路四、实验步骤 1解调全载波调幅信号 (1)m30%的调幅波检波: 从J45(ZF.IN

10、)处输入455KHZ,0.1V. m30%的已调波,短路环J46连通,调整CP6中周,使J51(JB.IN)处输出0.5V1V已调幅信号。将开关S13拨向左端,S14,S15,S16均拨向右端,将示波器接入J52(JB.OUT),观察输出波形. (2)加大调制信号幅度,使m=100%,观察记录检波输出波形. 2观察对角切割失真: 保持以上输出,将开关S15拨向左端,检波负载电阻由3.3K变为100K,在J52处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并记录与上述波形进行比较. 3观察底部切割失真:将开关S16拨向左端,S15也拨向左端,在J52处观察波形并记录与正常鲜调波形进行比较。4 将开关S15,S16还原到右

11、端,将开关S14拨向左端,在S52处可观察到检波器不加高频滤波的现象。五、实验结果输入的调幅波波形M30%m=100%抑制载波调幅波输出波形如下M30%波形m=100%波形抑制载波调幅波波形调制信号与双边带信号的波形检波器输出波形与输入调幅波的关系检波器出现惰性失真时的输出波形检波器出现负峰切割失真时的输出波形检波器的低通滤波器RLC的值对检波器的特性有较大影响。负载电阻RL越大,检波器的电压传输系数越大,等效输入电阻越大,但是随着负载电阻RL的增大,RLC电路的时间常数将增大,就有可能产生惰性失真。为了克服惰性失真,RLC的选取必须满足:为了将调制信号传送到下级负载上,采用了隔直电容来实现。

12、由于交直流负载电阻的不同,有可能产生负峰切割失真。为了避免负峰切割失真,应满足:实验五 变容二极管调频器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变容二极管调频器电路的原理。 2了解调频器调制特性及测量方法。 3观察寄生调幅现象,了解其产生及消除的方法。二、实验内容: 1测试变容二极管的静态调制特性 2观察调频波波形 3观察调制信号振幅对频偏的影响 4观察寄生调幅现象三、基本原理: 调频即为载波的瞬时频率受调制信号的控制。其频率的变化量与调制信号成线性关系,常采用变容二极管实现调频。 该调频电路即为实验三所做振荡器电路,将S2置于“1”为LC振荡电路,从J1处加入调制信号,改变变容二极管反向电压即改变变容二极管的结

13、电容,从而改变振荡器频率。R1,R3和VR1为变容二极管提供静态时的反向直流偏置电压。实验电路见图5-1。图5-1 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四、实验步骤 1静态调制特性测量将开关S2“1”拨向ON,输入端不接音频信号,将频率计通过一个100P的。电容接到调频器的输出端J6处,CT1调于中间位置,调整电位器VR1,记下变容二极管两端电压和对应输出频率,将对应的频率填入表5.1。表5.12.动态测试注意,此时S4置于2或3,S3开路。(1)、将短路块J2连通到下横线处,即将音频调制信号加到变容二极管上,同时将S2拨码开关“1”置于“ON”(即处于LC振荡)。在J6(ZD.OUT)处可以看到高频振荡信号。

14、(由于载频是10MHZ左右,频偏非常小,因此在此处看不到明显的FM现象。但若用频偏仪(如BE37)可以测量频偏(参见附录));(2)、为了清楚的观察到FM波,可将已调FM信号(J6)用短路线连接到晶体管混频器的信号输入端J32处。并且将J34的短路块连通在下横线处,然后用示波器在J38(ZP.OUT)处观察FM波形。调整VR9改变调制信号的大小即可观察频偏变化。(3)、若外加调制信号可将调制信号源接入J1(TP.IN)处,短路块J2断开。其它操作同上(2)。五、实验结果分析一、1.调节W1使振荡频率为6.5MHZ 2.把音频信号加到调频器单元的IN端,得到FM波。如下 3.把调频单元的out端连接到鉴频单元的in端,得到经解调后的音频信号,如下4. 调节信号源输出峰峰值,使之按下表要求变化。将相应信号输出峰峰值记录到下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