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专题三检测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460924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专题三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必修三专题三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必修三专题三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必修三专题三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必修三专题三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三专题三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专题三检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2012级高二(上期)专题三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1“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2“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3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

2、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准确的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4.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C.将西方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5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 )A.民

3、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6.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很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在改版时都改作“洋”了。这个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理解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7.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8.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

4、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9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

5、舟车之有两轮也”10.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和所用的材料是 ( )A清朝封建统治 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C清朝封建统治 民主共和 D清朝封建统治 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11.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树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 )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B抨击封建思想,学习西方探寻强国之路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12.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

6、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A. B. C. D.13近代一位思想家曾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B.带有浓厚的民主色彩 C.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D.反对君主制14.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

7、.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15.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16.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空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17.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

8、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18. 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19. 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 )A.取得了重大突破 B.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20.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D

9、.应否推行议会制度21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 )A.变法B.革命C.民主D.科学22.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治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A.B.C.D.23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10、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24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25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

11、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对专制统治 D反抗外来侵略26有一位民国时期的诗人(18961931)曾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B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C辛亥革命对新青年的影响深远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片面性27某时期的报纸上出现了一首题为相隔一层纸的诗:“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咬紧了牙齿对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请问这首诗最早可能创作于

12、什么时期(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28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是 ( ) A各有特色 B扬中抑西 C扬西抑中 D无法相通 29陈独秀在1915年说:“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此近世文明之缺点,无容讳言者也。”这表明他( )A彻底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学习西方文化C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D看到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弊端30“文明不是笼

13、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进化的。”这一主张出自(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31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了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A.民主与科学思想 B.反对儒家传统道德 C.问题与主义之争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2陈先初先生在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中提到“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这里“新的转变”指( )A实践英国自由主义民主 B效仿法国激进主义民主C实行德国保守主义民主 D追求俄国苏维埃式民主二、非选择题(36分)33社会的进步往往以思想的解放与观念的进步为其先导。观察下图图一魏源和海国图志 图二严复和天演论 图三孙中山及同盟会纲领 图四陈独秀和新青年 图五李大钊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请回答:上述五组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8分)在思想解放方面各起了怎样的作用?(10分) 2根据图二和图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