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6——行文脉络+论证结构+概括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并分析作用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460456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类文本阅读6——行文脉络+论证结构+概括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并分析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6——行文脉络+论证结构+概括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并分析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6——行文脉络+论证结构+概括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并分析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6——行文脉络+论证结构+概括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并分析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6——行文脉络+论证结构+概括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并分析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述类文本阅读6——行文脉络+论证结构+概括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并分析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类文本阅读6——行文脉络+论证结构+概括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并分析作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述类文本阅读 之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信息性阅读能力的要求之一:在熟悉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主要文类及其基本特征、 体式惯例的基础上,能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本的主要概念、观点、方法等关键信息,分析评 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关系。分析材料论证方面的特点,考生既要对文本材料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和提炼,还要辨明论 点、论证思路结构、论证方法等,然后才能分要点组织出规范的答案,与原论述类文本考查论 证的客观选择题侧重于信息的比对判断相比,更具有深度,综合性更强,更加凸显了整体阅读 分析把握文本的能力。一、选择题题型设置题型1判断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选项可能给出的是一种观点,也可能

2、给出的是一个事例。考生需要将选项所述与材料的主 要观点进行匹配,以得出正确答案。一般来说,选项与材料的主要观点可能有如下五种关系: 与材料主要观点相符、与材料主要观点相反、属于材料提及的次要观点、推论偏颇或推论过度 超出材料所说、所述与材料无甚关联。考生应排除与材料主要观点不相符的其他干扰项。【示例】1 (2021 全国新高考I卷)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莱辛“诗画异质”观点的一项是()(3分)A. 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B. 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C. 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D. 图画可以

3、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而诗歌则能写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题目分析】本文观点“诗画异质”就是诗画并不同质,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 现“动作”或情事。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ABC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说的是画诗相得益彰,并非“诗画异质”;D 项“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 表现时间上的静止的某一点,“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 射中”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正好支持“诗画异质”的观点。【示例】2 (2022 全国新高考I卷)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

4、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 韩愈答刘正夫书:“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B. 晚清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 鲁迅文化偏至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D. 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C。材料一中心论点是第一段的“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 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材料一说的是要继承创新传统文化,在比 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A. 说的是“师古圣贤人”,意思

5、是“应当学习古代圣贤”,没有体现与时俱进博采众长。B. 主张以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纲常为根本,但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纲不全是“中华文明”,不能 都“薪火相传、代代守护”。C. “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说的是要吸取世界的优秀文化,“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是 要保持自己的文化,与材料一观点一致。D. 说到是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盛衰兴替这一现象,与材料一观点不一致。【题型整理】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答题方法】1、首先阅读材料,结合材料的标题,归纳材料的主要观点;2、其次阅读选项,明确选项主要讨论的内容;分清论点与论据的关系。3、最后进行对比,判断选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正

6、确选项。题型2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分析和把握文本的“中心论点、分论点”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一大考点,也是“对原 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高频的设错点,设错方式有两种:错置论点,即论点本身没有错,但不 是选项所指向的内容;论点概括不准确。【示例1(2021年全国乙卷)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区分“计数”与“理解”,是为了论证计算机不能处理某些特定类型的文本。B. 文章转述数字人文学者米歇尔本人的说法,有助于论证应该更全面地看待远读。C. 文章第四段讨论单篇文本层面的问题,对前文补充论证,使得论证更加周密。D. 文章同时肯定计算机远读和人的细读的作用,有助于避免人们

7、对远读的误解。 【题目分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所说文章区分计数与理 解是为了论证计算机不能处理某些特定类型的文本,理解错误。文本第二段开头所述区分“技 术”与“理解”是在说明计算机擅长的是“计数”,而非“理解”,理解文本具体内容还必须依靠人。【示例2】(2022年全国甲卷)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宗明义,点明中国金银器一书的性质,概述了全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B. 文章通过将金银器与书画、金石等对比,突出其品质特性,凸显了设计的重要。C. 文章引用小说家、历史学家的话,来解释将造型和纹饰视作艺术语汇的研究思路。D. 文章

8、末段重点论证了连续性的工艺传统对金银器技术、造型和纹样设计的影响。【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 “重点论证了连续性的工艺传统对金 银器技术、造型和纹样设计的影响”概括不全面,原文是“纹样设计所涉及的图式演变,也包 括两项主要内容:一是金银器本身设计与制作具有连续性的工艺传统,一是设计者和制作者共 处的风俗与共享的文学所形成的文化生态”,可见原文是两个内容。故选 D。二、简答题题型设置(一)行文脉络(论证思路、论述层次、怎样一步步展开论述) 文章的行文脉络即文本的行文思路和基本结构,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 新高考的论述类文本由多则材料的非连续性文本组成,

9、所节选的材料有时并不是一个完整 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段论结构,有的材料摘自原 文的本论部分,有的则摘自原文的结论部分,需根据所选材料内容灵活分析作答。1、应注意论点的提出方式及作用(1)标题显示论点。作用可概括为“论点旗帜鲜明,让读者一目了然”。(2)开头第一句提出论点。作用可概括为“论点的提出开门见山,简洁明快”。(3)由某个故事或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作用可 概括为“论点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简明地阐释后提出论点。作用可概括为“论点的提出有理有据,自然流畅”。(5)就所涉及的现象或问题发问,

10、进而引出中心论点。作用可概括为“论点的提出更加有 力,引发读者的思考”。(6)结尾总结出论点。作用可概括为“卒章显志,顺理成章,让人信服”。2、把握论证思路(1)从文章各段内容入手,弄清每一段的意思。面对非完整、摘编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我们首先要通读全文,圈出每段的关键句,尤 其是每段的中心句:然后逐段概括段意,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概括 时要概括准确,不能笼统;各段段意我们知道了,全文内容我们就把握了,文章思路也就理清 了。(2)从弄清材料与材料之间、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入手。 针对本论部分各段,根据所用材料的性质、角度,我们可以搞清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 顺序。常见的

11、逻辑顺序有: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概念 到应用,由总到分,由破到立(或由立到破)。(3)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借助标志思路、层次的词语和句子。关键词语:表转折。如: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等等。表并列或递进。如:也, 又,不但而且,不仅如此,等等。表分类分层。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 换言之,等等。表举例。如:例如,如,等等。表年代。(时间多次依序出现)表归结。 如: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可见,等等。关键句子。主要是论点句、论据句,以及揭示脉络层次的过渡句等。3、答题方法(1)研读段落,明确大意。观点语句(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析文章在表达观点时运用了什么材

12、料以及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文章是如何论 证观点的,标出各个段落的中心句或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每一段的中心论点。(2)划分层次,全面概括。结构层次划分结构层次,看文章采取的是总分结构,还是并列结构、递进结构、对照结构,然后概 括层意。在划分层次时重点关注观点句,看段落中是否有分论点。按照文章的结构层次,有序作答,作答力求完整、简明、条理清晰。【立论】提出问题(引论: 论点)分析问题(本论: 运用论据,展开论证)解决问题(结 论)。如:(2020噺高考全国卷I)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 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

13、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 最后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驳论】提出错误观点批驳错误观点(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提出正确观点。 如:材料三论证时驳立结合,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4分) 驳:批驳了用现有科学标准衡量中医的错误观点,对中医的质疑不当。 立:通过对科学的理论分析,作者认为中医符合科学基本的理论特点。 结论:要在正确理解科学定义的基础上去认识中医。4、【答题格式】(1)首先(2)然后(3)最后-(提出问题+如何提出);-(分析问题+如何论证一一论述角度、论证方法);-(解决问题+如何解决一一总结呼吁、指出办法)。【答题思路】思路1:

14、(1)从(由)写到(引出);(2)然后;(3)最后,从而揭示(体现) 思路2:首先,由(谈起)概述;指出,引出(观点,或论题);(2)其次,从方面阐述论述,分析(观点,或论题);(3)再次,联系现实,用(方法)指出(强调)XX;(用方法指出结果)(4)最后,总结上文,提出(突出,阐明)(结论,观点,做法,希望)照应开篇论点或 论题(二)论证结构论证的逻辑层次,涉及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作者在论述问题的过程中讲究句与句之间 的关系,如并列、因果、假设、条件、递进、转折、目的等;也讲究段落层次之间的相承(承 接、递进) 、相并(并列、对照) 、相属(总分、分总、总分总)等关系,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层

15、 与层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文本的论证逻辑层次(论证结构)。1、论证结构类型(1)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指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总分式包括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注意开 头段或者结尾段,如果开头段或者结尾段就是中心论点,那么一般都是总分式或分总式,因为 正文多是论证过程;如果开头段和结尾段互相呼应,那么就是总分总式。(2)并列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并行的。行文在几个并列的层次或者 段落之前常常有“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或“从上看”“从上分析”等标 志性词语,或者几个并列的层次的首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3)层进式(递进) 文章的各部分或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的要求, 不能随便变动。层次之间的关系往往由浅入深。段与段之间常常有一些递进式的标志词语,如 “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4)对照式 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用一种事物或意思来比照另一种事物或 意思。(5)驳立式 先驳后立、先立后驳、驳立结合。先破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