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方案6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459568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测量方案6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施工测量方案6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施工测量方案6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施工测量方案6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施工测量方案6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测量方案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测量方案6(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测量方案由于本工程体量大、工期紧、施工场地狭小,测量工作必须与其它施工作业配合好。为确保整个工程优质、高效地施工,精心制定以下施测、仪器设备等方面的方案。一、施工测量的基本原则1)整体控制局部。2)高精度控制低精度。3)长方向、长边控制短方向、短边。二、测量方法的选择根据本工程的建筑造型、地理环境等因素,在地下室施工阶段采用外控法。工艺流程如下:施工准备一布设外控制点一建立轴线控制网一施测控制轴线一各层楼面细部放线-校核。在 0.0以上主体施工阶段采用内控法来控制整个建筑物的垂直度。工艺流程如下:施工准备-布设控制点-建立轴线控制网-垂直控制轴线和标高的引测-各层楼面放线-分段投测-校核。

2、三、仪器及测量人员的配备1. 测量仪器的选用根据对精度的要求并结合工程的特点,选择下列仪器:序号主要仪器名称及型号精度数量1全站仪(GTS-311)测角精度测距精度12(2+2ppmxD)mm2激光垂准仪(苏光、DZJ2)1/45023激光经纬仪(苏光、J2-JDA)224自动安平水准仪(苏光、DZS3-1 )S23其它工具:钢尺(50m、Tajima防水、防锈)、塔尺、卷尺、线坠、墨线盒等。2. 测量人员的配备组建以2名测量工程师和6名测量工组成的测量2个小组,对整个工程进行全过程的跟踪测量。四、基坑外控点位的复核首先根据总平面图和甲方提供的施工现场的基准控制点,用全站仪进行两测回的测角、测

3、距,联测的数据精度满足测量规范的要求后,即将其作为本工程布设平面控制网的基准点和起算数据。进场后,将利用全站仪的测量模式对控制点位进行逐一复核。其具体步骤如下:1)在施工测量坐标系中,计算出各桩位点的坐标。2)选取两城市控制网点N1、N2,其坐标已知。把N2点作为测站点,N1点作为后视点。把全站仪架在N2点上,把两台棱镜分别架在后视点N1和位于场地中心的支点Z1上。3)对全站仪进行对中和整平,设置好仪器参数。4)进入坐标测量模式,输入测站点坐标、仪器高、目标高。5)进入方位角设置状态,输入后视点坐标。精确照准后视点棱镜中心,仪器根据测站点和后视点的坐标,将自动完成后视方向方位角的设置。6)精确

4、照准支点Z1处的棱镜。测量完成后,可显示出支点Z1的坐标以及至支点Z1的距离、垂直角和水平角等。7)以此类推检查各个红线控制点的准确性。五、建筑平面控制网的建立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现场布设的施工测量控制网分为外部控制网和内部控制网,在基坑周边的外部控制网点为埋设的钢筋混凝土测量墩,内部控制网点为在首层埋设的1*1*10mm铁板。为保证控制网整体精度,内部控制网由已经测设的外部控制网(坐标和高程)引测;外部控制网布设的起始引测点必须是由甲方提供的且首先自检后无误的控制点;采用导线网闭合法测设各控制网点的坐标和高程,控制精度必须满足规范标准GB526-93的相关精度要求;施工控制网测设完后,报

5、请甲方、监理单位检验无误后才能投入使用;在进行施工测量前,将各轴线的坐标计算出,地下室施工的轴线测放,直接用全站仪将基坑周边的控制点的坐标引测,地上楼层的测量轴线用激光垂准仪,将已布设的轴线坐标方格网控制点投射的施工楼层,控制轴线测放相互检验相对尺寸无误后,测量员再依据设计图纸由控制轴线进行细部放线;六、建筑平面控制网的竖向传递为保证建筑物的测量精度,对结构的控制轴线的竖向传递采用激光垂准仪垂直投点法引测。DZJ2激光垂准仪是在光学垂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半导体激光器,分别给出上下同轴的两道激光铅垂线,并与望远镜视准轴同心、同轴、同焦;可配网格激光靶,使测量精确、方便。在首层楼面上放样出内控点,内

6、控制点布置在投影面积内,考虑到控制轴线一般与梁、墙等构件的中心重合,从而在楼板上预留测设洞,因此将控制轴线向楼板中平移2M,引测到施工作业层后再返回。控制点的具体位置见本节附图。控制点刻划在首层楼面预留的4块1mm x 1mm x 10mm钢板上,每块钢板下焊4根长70mm的巾6的钢筋以便锚固。首层以上各层楼面浇筑混凝土时,在对应于下层控制点的位置处均预留3mm x 3mm的激光传递孔,并在予留孔四周筑设高50mm的阻水圈。通过激光测放孔,就可把内控点投测到各层楼面上。激光垂准仪铅直投点法(如下图2所示)的操作步骤简述如下:1)将仪器架设于控制点上方,对中调平。2)接通电源,发射激光束,然后调

7、整焦距,旋转仪器调整旋钮,使光斑直径调到最小,在所测楼地面用网格激光靶接收激光束,将光束对准光靶的焦点。3)按激光靶上的十字线在混凝土楼板上作出标记。每个内控制点都投点完成并经校核无误后,即可以各投点为基准,弹出闭合的控制轴线,据此进行楼面的放线。对传递点之间进行长度、角度和每个传递点的精度校核,同时规定每个传递点每隔一层检查一次垂直度,偏差值不大于2mm。4)在投射控制点时,激光垂准仪竖向投测每90。投测一次,共投射四点,最后取四点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轴线控制点;5)竖向投测通常直接由底层控制轴线引测到高层,以避免积累误差。对于超高层建筑的竖向轴线控制,激光投射控制点需要设置中间转换层,转换层

8、的控制点在使用前需检查、调校无误后才能使用。控制点引测完毕,用全站仪进行检查,即在同一测站上架设全站仪测量其角度和距离来检查。经校核满足精度要求后,把各相关的投影点相连即基准线。以控制点建立的控制轴线为依据,按设计尺寸放样出各边柱轴线,再以此为依据,分别放样至外边梁柱、剪力墙及楼面上,这样既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地进行施工放样。七、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本工程建筑面积大、工期紧凑,可充分利用全站仪测量的无接触、实时、高精度等优越性能,对其进行准确定位,以保证工程的质量。特别是在地下室施工阶段,利用全站仪可大大简便测量工作,全站仪放样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类似于如前所述的测量模式。在主体施工的测量放样中,

9、遵循二次放样、三线到位、内外结合、主次分明、步步校核的原则。1)模板的放样:主要为水、电预埋、墙柱筋的调整、验收提供依据,给出控制轴线即可。由于模板上不便安置仪器,用线坠将下一层内控制轴线通过模板上的预留洞引测到模板上,采用距离交会法将所需点位测出。2)施工层放样:各控制轴线传递到施工层后,直接采用经纬仪偏角法测设出各轴线的点位。由于施工层上,当遇有墙的插筋隔挡时,拉尺量距误差较大,可利用全站仪来测定相邻的轴线距离进行复核。无误后,即可放出墙柱等细部三线。3)柱、墙垂直度的测量a. 柱垂直度的测量用两台经纬仪垂直交叉进行测量为主和以吊线法为辅的测量方法,首先将柱子轴线向外引出,引出的宽度由柱子

10、的大小决定,然后用两台经纬仪交叉测量。b. 在现场施工中如通视有困难时也可用四周吊线法测量,当柱模支好后,由上向下吊线,用盒尺测出模板与线的距离,从而就能确定柱的垂直度。4)每次测量放线完,必须经自检合格后,提请主管领导及有关部门通知甲方验线,在收到验线合格通知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八、建筑的标高控制1.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首先对施工现场内的甲方提供的标高基准点与城市水准点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进行联测,所测数据满足测量规范的要求后,在现场基坑四个角的附近布置三个以上的高程点BM1 BMi与已知标高基准点构成闭合水准路线,形成高程控制网,其实测过程按四等水准观测来进行。2. 高程控制网的传

11、递根据施工现场内的标高基准点在首层靠近四角的柱上引测4个同一高程的标高点,并用红漆做好标记,作为高程向上传递的标高基准点。每一层都用水准仪进行校核,要求四个导入点标高互差值应小于3MM,符合要求后取平均值作为该层标高的基准。标高的传递使用日本产50m、Tajima标准钢卷尺通过柱、电梯井壁、剪力墙等精密量距向上传递。每层都至少要有3个点引测,以便相互校核和满足楼层施工的需要,引测的步骤是:1)先用水准仪(S2级)根据甲方提供的基准水准点引测出土0.0线,定桩(点);校核无误后再向引测处准确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2)用钢尺沿铅直方向向上测量出施工层,应测出每层5水平标高线,各层的标高线均由多处的

12、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3)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水平线,误差应在3mm以内。在各层找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作校核。标高施测时要注意:前后视距离必须等长或近似等长;钢尺使用前必须经过计量部门检测;中午高温时不宜操平,仪器严禁在高温、暴晒情况下工作。九、控制轴线和高程的分段校核由于塔楼高度大,要求垂直精度高,为防止测量累积误差,提高观测精度,采取分段校核:裙楼一次,以上每10层进行一次标高、轴线的全面校核。具体做法是:当某一段施工完毕后,将此段首层控制点和水准基准点精确地投至此段的施工楼层,并进行控制网的检测和校正,确认控制点是否准确无误,如控制点误差超出允许范围,要重新埋点

13、。十、沉降、变形观测1. 基坑的沉降、变形观测对基坑的监测是本项工作的重点。基坑的安全将直接影响到地下室施工的安全和施工进度。监测方法如下:1)监测点的设置:沿基坑四周边线具有容易发生变形的特征点处布置监测点。2)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坑开挖前设置的基准点,每7天观测一次,做好沉降位移观测;当位移趋于稳定后,则每隔15天观测一次。位移观测采用正倒镜投点法求出位移。当坡顶、地面出现裂缝,或超过规范要求时,及时通知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协商解决。此项观测工作包括:偏移观测和沉降观测两部分内容,可用GTS-311全站仪的三维坐标测量模式来进行。其测量方法是:选取两个可以通视的基准点,其坐标和高程已定出(即已

14、知其三维坐标),把全站仪架设于其中一点上,另一点作为后视点,可定期对监测点进行三维坐标测量,即可得出监测点的偏移值和沉降值。2. 新建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是反映新建筑物安全的重要手段。随着地上主体工程施工进展,基础承载的荷载逐渐增加,为掌握基础承载后的沉降情况,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建筑物是否沉降和是否均匀沉降,对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和竣工使用的安全评定,对高层特别超高层建筑尤为重要,建筑物若不均匀沉降,将导致建筑物整体倾斜,甚至有倒塌的危险,因此,沉降观测是评价建筑物能否正常使用重要一环;在地上主体的首层施工完且模板拆除后,依据设计图纸或施工单位绘制点位布置图经过设计单位同意后埋设,埋

15、设位置应在便于观测和不容易被破坏的部位,通常布设在离地面+0.5m处;供测变形监测的测量基准点(坐标和高程)为在基坑开挖前布设的控制网中的混凝土测量墩(整体工程竣工后仍需进行沉降观测,为永久测量墩,不能被破坏),监测点标高观测方法采用四等闭合水准测量,观测精度要求按照国家规范GB526-93要求,填录数据表格采用建设局统一表格,作为竣工的交工资料;若沉降观测数据出现异常现象(较大的沉降或突起),要分析出原因及时上报并跟踪观测量;沉降观测要求:1)宜用精密水平仪和铟钢尺,应固定测量工具、固定人员、固定测量路线、固定测量方法,观测前应严格校核仪器。2)测量精度应采用四等闭合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30米,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米,水准测量采用闭合导线法。3)测量次数和时间:在主体施工阶段,裙房封顶以前每施工一层(包括地下部分)、裙房封顶以后每施工12层做一次沉降观测;建筑装修和设备安装阶段每2个月观测一次;建筑物竣工后,第一年每隔36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不少于2次,以后每隔612个月观测一次直到沉降稳定为止。各观测日期、数据应如实、认真记录并绘成图表存档,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设计单位,直到均匀沉降或不沉降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