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458609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中的座椅是影响驾驶与乘坐舒适程度的重要设施,而驾驶员的座椅就更为重 要。舒适而操纵方便的驾驶座椅,可以减少驾驶员疲惫程度,降低故障的发生率1。汽车驾驶员座椅设计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驾驶质量。本文以人因分析为手段,以设计出公道的驾驶座椅来满足驾驶员人体安全、舒适 为设计目标,得到结论:驾驶座椅安全性设计应着重考虑人(驾驶员)坐姿生理 特性及人体对车内振动、微天气的反应等两大方面。并从主动安全性设计、被动 安全性设计两个方面详尽分析了驾驶座椅安全性设计的思路。1. 人座椅系统安全性设计中人的因素分析任何系统实际上都是人机系统,人机系统包括人、机、环境三个方面2。显然 驾驶员-座椅也属于人机系统研

2、究的范畴。人机系统的安全模式多以人的行为为 主体,即以人为本。对人机系统的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设计和使用高度 复杂的军事装备中,人们逐步熟悉到必须把人和机器作为一个整体,在系统设计 中必须考虑人的因素。1.1 人(驾驶员)坐姿生理特性分析(1)坐姿时脊柱形态人坐着时,身体主要由脊柱、骨盆、腿和脚支承。脊柱位于人体的背部中心,是 构成人体的中轴。人处于不同的坐姿时,脊柱形态不同,只有座椅的结构和尺寸 设计使驾驶员的脊柱形态接近于正常自然状态,才会减少腰椎的负荷以及腰背部 肌肉的负荷,防止驾驶疲惫发生。(2)坐姿体压分布当座椅上的人处于坐姿状态时,人的身体重量作用于座垫和靠背上的压力分布称

3、作坐姿的体压分布3。可见,坐姿体压分布包括座垫上的体压分布和靠背上的 体压分布两部分。 座垫上的体压分布根据人体组织的解剖学特性可知,坐骨结节处是人体最能耐受压力的部位,适合 于承重,而大腿下靠近表面处因有下肢主动脉分布,故不宜承受重压。据此座垫 上的压力应按照臀部不同部位承受不同压力的原则来分布,即在坐骨处压力最 大,向四周逐渐减少,自大腿部位时压力降至最低值,这是座垫设计的压力分布 不均匀原则。图 1 为坐姿时座垫上的体压分布4。座卑賣直fem图1坐姿时座垫上的体压分布靠背上的体压分布 靠背上的体压分布也以不均匀分布,压力相对集中在肩胛骨和腰椎两个部位。从 这两个部位向外,压力应逐步降低。

4、1.2人体对车内振动、微天气的反应(1)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驾驶员坐在行使中的汽车上所承受的振动属于全身振动的范畴。有关研究表明,人体最敏感的频率范围为纵向振动48Hz,横向振动12Hz。当 外界振动接近器官的共振频率时,即产生共振,振幅迅速增大,此时引起器官的 生理反应最大。外界振动传进人体时所引起的增大或减弱效应与身体在振动系统 中的姿势有关,一般来说,坐姿工作时,由于人腿的减振作用大大降低,抗振性 要比站姿工作时差,特别是脊柱和胃部受到振动的损害,因此坐姿作业者轻易产 生脊柱损伤和胃病这两种职业病。振动对驾驶员操纵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视觉作业效率的下降和操纵动作正确性变 差。当振动频率低于2H

5、z时,由于眼肌的调节补偿作用,使视网膜上的映像相对 稳定,因此对视觉的干扰作用不大,但当振动频率大于4Hz时,视觉作业效率将 受到严重的影响,振动频率为1030Hz时,对视觉的干扰最大,振动频率为50Hz、 加速度为2m/s2时,视觉下降约50%。振动对操纵动作正确性的影响,主要是由 于振动降低了手(或脚)的稳定性,从而使操纵动作的正确性变差,而且振幅越 大,影响越大。另外人体在振动环境中会加速疲惫过程。当振动环境中的振动特 性处于人体神经系统的敏感区域时,这种刺激频繁传进大脑皮质,引起大脑皮质 细胞兴奋。当达到一定限度时,皮质细胞的工作强度将减弱,人就会感到疲惫, 工作效率明显下降。(2)

6、微天气研究表明5,驾驶员在驾驶状态下的舒适温度为18C23C,舒适湿度为40% 60%,代谢量为1.02.0met。座椅对人体热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座椅表面 的温度和湿度。座椅表面的温湿度特性将影响人体背部、臀部、下体等部位的散 热性能及皮肤的呼吸功能,当其温湿度特性与人体生理性能不适应时将引起人体 局部不快感,从而加速人体疲惫的形成。2.驾驶座椅安全性设计基于以上分析,以人体舒适性、安全性为目标进行驾驶座椅安全性设计。2.1主动安全性主动安全性是指汽车驾驶座椅防止事故的能力。汽车驾驶座椅的主动安全性设计 主要从减轻驾驶员的疲惫进手进行分析设计,以满足主动安全性要求。如前论述, 主动安全性主

7、要考虑公道的座椅尺寸设计、座垫上公道的体压分布、靠背上公道 的体压分布等为驾驶员提供一个舒适的作业环境,减轻驾驶员的疲惫,从而保证 驾驶座椅主动安全性的设计要求。(1)座椅尺寸设计驾驶座椅尺寸结构设计的研究把留意力集中在人体生理结构特点对驾驶舒适程 度的影响上,寻求最佳的座椅结构型式、尺寸、轮廓外形及材料选择。座椅尺寸设计46主要参数包括:椅面高度、宽度、深度、椅面倾角;靠背的 高度、宽度和倾角。座椅尺寸设计涉及主要参数如图2中所示。A.持面咼度B.持面宽度C.持面深度D.金背咼度Q.余背倾角尽持面倾角图2座椅尺寸设计主要参数椅面高度A:椅面高度定义为椅眼前缘至驾驶员踵点的垂直间隔。在设计时主

8、要 考虑到两点:椅面过高会使大腿肌肉受压,椅面过低就会增加背部肌肉负荷。驾驶座椅的椅面高度应低些。椅面宽度B:在空间答应的条件下,以宽为好。但对于汽车驾驶座椅来讲,驾驶 员坐姿单一,不涉及变换姿势,通常设计应以满足最宽人体需要为准。椅面深度C:指椅眼前缘至靠背前面水平间隔。其尺寸应满足:腰部得到靠背的 支承;椅眼前缘与小腿之间留有适当间隔,以保证大腿肌肉不受挤压,腿弯部分 不受阻碍。靠背高度D及宽度:靠背的高度和宽度与坐姿肩高和肩宽有关,对于汽车驾驶座 椅靠背的高度应采取高靠背,最好加靠枕。靠背倾角a:靠背倾角是指靠背与椅面水平方向的夹角。椅面倾角B:指椅面与水平之间的夹角。主要考虑到为了防止

9、人体臀部向前滑 动而是椅眼前缘向后倾。此角不易过大,否则会增加大腿下平面与座垫前缘的压 力,从而减少双脚着地的负荷,阻碍血液循环,引起身心疲惫。通过以上座椅尺寸参数的确定,以保证驾驶员人体脊柱曲线更接近于正常生理脊 柱曲线。舒适坐姿的各关节的角度应该满足图3中所示的要求角度7。好如1I賢遇8妙0翻图3舒适坐姿的关节角度(2)座椅结构设计 为了保证座垫上公道的体压分布,座垫应坚实平坦。太软的椅子轻易令使用者曲 起身子,全身肌肉和骨骼受力不均,从而导致腰酸背痛的现象的产生。研究表明 4:过于松软的椅面,使臀部与大腿的肌肉受压面积增大,不仅增加了躯干的 不稳定性,而且不易改变坐姿,轻易差生疲惫。依据

10、靠背上体压分布不均匀原则,在座椅靠背设计时应保证有靠背两点支承即就 是人体背部和腰部的公道支承。汽车座椅设计时应提供外形和位置适宜的两点支 承,第一支承部位位于人体第 56 胸椎之间的高度上,作为肩靠;第二支承设置 在腰曲部位,作为腰靠。肩靠能减轻颈曲变形,腰靠能保证乘坐姿势下的近似于 正常的腰弧曲线。(3)座椅材料选择座椅材料的选择主要考虑到以下两个方面:振动舒适性以及座椅对人体热环境的 主要影响。座椅材料是座椅的主要减振元件,要想使座椅获得较低的振动传递率,使座椅有 较高的振动舒适性,必须采用合适的座垫和靠背减振材料。根据驾驶室的微天气环境,调整座椅表面的温湿度特性,可以适当调节人体代谢,

11、 达到减轻疲惫的目的。如进步座椅材料的呼吸能力,增加材料的透气性,在不同 的季节条件、温湿环境下使用不同的座椅面料,以及在中高档汽车中采用主动透 风式座椅,消除驾驶员在座垫表面和背部表面所产生的热量,使人体与座椅接触 区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等措施均能改善座椅表面的温湿度特性,减轻驾驶疲惫。2.2 座椅振动舒适性设计座椅材料是座椅的主要减振元件,那么在座椅振动舒适性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就 是从座椅材料的选择上下功夫来保证座椅振动舒适性。座椅的结构外形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振动舒适性。由于椎间盘有较大的压缩潜力 和很好的弹性,所以脊柱具有忍受较强的纵向振动的能力。在横向上,脊柱只有 前纵韧带分别附在腰间盘的

12、前缘和后缘并起一定的作用。因此,人体脊柱忍受横 向力的能力很低。在设计座椅时必须使其具有抵抗横向振动的能力。座椅靠背后 倾斜使腰部背部得到依靠,加之靠背衬垫的适度柔软性,致使摩擦力增大,可缓 冲横向振动对人体的冲击,同时靠背两侧稍隆起、椅面的外形(如图 2)两边向上 隆起,也能减轻人体的横向移动趋势,使人感觉乘坐舒适。2.3 座椅空间位置设计座椅空间位置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操纵舒适性的目标,而进行驾驶座椅空间位置设 计以确保驾驶员有良好的视野,同时对汽车转向盘、脚踏板等操纵部件有恰当的 操纵要求间隔,以达到操纵舒适性的终极目的。图 4 列出了驾驶作业空间设计的 主要指标。图4驾驶作业空间设计的主要

13、指标2.4驾驶座椅被动安全性设计被动安全性是指事故发生时,保护乘员的能力。驾驶座椅作为安全部件,是汽车 被动安全性设计的主要考虑部件之一。考虑进步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性,汽车驾驶 座椅被动安全性设计目标为:(1)在事故中要保证驾驶员处在自身的生存空间之内,并防止其他车载体进进 到这个空间;(2)要保持驾驶员在事故发生时,保持一定的姿态,以使其他的约束系统能充 分发挥其保护效能;(3)在事故中,使得事故后果对驾驶员的伤害降低到最小限度。目前采取的主要安全措施:进步座椅骨架强度,达到汽车驾驶座椅强度的要求值; 设置座椅安全带,使在紧急制动或正面撞车时不致将驾驶员碰伤;达到一定的阻 燃要求,坐垫和靠背材料应达到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技术要求的规定。3结束语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出发,进行汽车驾驶座椅的设计,使驾驶座椅具有良好坐姿 舒适性、振动舒适性、操纵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必要手段。目前,固然已有企业在利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成果来设计驾驶员座椅了,但对设 计出来的驾驶座椅还不够完善,因此建立一个从分析一设计的系列开发过程有着 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