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国学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454548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国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年级国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年级国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年级国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年级国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国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国学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年级国学教案 1、 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

2、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 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

3、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讲解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

4、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四、复习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五、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2、 子不学 教学目标: 1、.介绍三字经。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

5、5-8句内容。 3、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教学重点: . 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教学难点: 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 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 1)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 学生回答:曹操、孟子等 2) 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回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二、讲解课文内容。 1、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2)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3) 小结: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

6、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两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就请一个同学上前面讲,其他人补充。爱的鼓励 3、 小结;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们如何去感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4、 三、总结。 3、 昔仲尼 教学目标: 1、熟读三字经。 2、了解三字经中的名人事迹。 3、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7、熟读三字经。 教学难点: 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复习前面所学内容。 二、 学习新课 1、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你知道,这些句子里都讲了写谁的故事吗?告诉你吧,古时候的圣人孔子不但勤奋好学,还能不耻下问,向神童项橐请教。我们现在的学生,要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勉励自己勤学。汉代学者路温舒,曾经用蒲草编织成席,代替纸来抄写尚书;丞相公孙弘曾经用刀削去竹青,抄录春秋。他俩贫穷而无书,但好学不倦,终于功成名就。今天的读书人,书本易求易得,如果不好学,简直是贻误自己的前途。 2、 彼既仕 学且勤 赵普在宋太祖时任

8、中书令,他身居宰相高位,仍然勤奋读论语,我们这些还在念书的小学生,难道不该以此自勉吗? 3、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晋代人车胤幼年好学,因家中贫困,夜读无油点灯,便捉许多萤火虫用纱囊包好,悬在桌前取光读书。孙康寒夜读书无油,便到庭前映雪光而读书。二人不因贫困而废学,终成大名。现在的学 4 生多有父母资助读书,更应该刻苦勤奋。 汉代人朱买臣家庭贫困,但他不忘读书,上山砍柴时,边走边背诵书本。隋代人李密少年好学,把未读完的汉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牧边阅读。两人勤劳而苦学,最后终成为有用之材。 三、总结。 4、 师生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课文。 2、知

9、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3、了解课文中的名人故事。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教具准备:幼学琼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尊敬老师的? 二、学习新课。 1、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冰是由水生成,但是比水还要寒冷;青色出于靛蓝,但是比靛蓝的颜色还要深。学生称赞老师的教诲,可以比喻为如同坐在春风里沐浴一样;学生感谢老师的培育,可以比喻为如同仰面承受时雨的滋润一般。 三、 学生讨论:你们应该怎样尊敬老师吗? 四、总结。 5、花木 教学目

10、标: 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 2、了解各种花的花语。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古诗文。 教学难点:了解各种花的花语。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植物在供给人类氧气、食物的同时,还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朋友。让我们去了解生活中的花草吧! 二、 教学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莲花被称为花中君子,海棠被看作化中神仙,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梅花冰肌玉骨,傲然清奇。兰花清香无比,菊花高雅不俗。竹子被誉为有气节的君子,松树被比作傲然不媚的大臣。萱草能使人忘记忧愁,屈轶草能分

11、辨奸佞小人。 三、总结 让我们去认识花草,做他们的朋友吧! 四、拓展 你还知道那些花的名称?到课外书或网上查一查,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 6、三字经教学目标:1、诵读三字经原文“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一段,理解其义,达到熟读成诵。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

12、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正音。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 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

13、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7、增广贤文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

14、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8、弟子规教学目的: 让小朋友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复习内容:上堂课的内容:中国人、中国心,中国的礼节鞠躬,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过程: 1、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训蒙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