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453301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5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申 报 学 校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专 业 名 称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主 办 单 位 商丘市人民政府 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二一二年三月填报说明1学校类型:公办中职1、公办高职、民办中职、民办高职,公办中职2(公办中职1为中专和职业中学,公办中职2为技工学校);2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包括办公、教室、实验实训场所、图书馆、体育馆(风雨操场)等的面积;3自筹经费:包括专项经费、学校培训、科技服务等收入费用;4兼职教师:指正式聘任的,独立承担一门专业课或实践教学任务(20学时以上)的行业、企业及社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5教学

2、仪器设备:单价在800元以上的用于教学的仪器设备; 6大型教学仪器设备:单价不低于5万元的用于教学的仪器设备; 7主干专业:指办学条件比较好,就业率较高的主体专业,或省级重点(教改试点)专业;8行业企业经历教师:指专任教师中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两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教师。注:申报学校必须如实填写本表各项数据,如有弄虚作假将取消评审资格。目 录一、申报学校基本情况1二、申报基地(专业)基本情况及建设思路5(一) 当地产业发展人才需求6(二)基地现有基础保障71校内实训基地72校外实训基地83. 校企合作84. 师资基础95. 专业建设基础9(三)申办专业必要性10(四)建设目标111. 把基

3、地建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中心112. 把基地建成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中心113. 建设面向社会的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鉴定的实习实训基地11(五)建设基本思路111根据专业需要分区建设112按照建设规划分步实施123. 完善实训基地管理运行机制124. 与行业企业联合共建实训基地125. 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126. 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12(六)主要举措121. 成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122. 完善实训基地硬件建设123. 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35(七)建设进度35三、行业企业专家论证36(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6(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71. 建设优势372.

4、改革具体措施和成效373. 资源共享的布局描述374. 效果分析375. 学校实训项目管理水平38(三)项目建设方案381. 实验实训内涵建设382. 校外实验实训条件建设38(四)资金用向39(五)基地建成后教学能力、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预估391. 教学能力方面392. 研发能力方面393.技术服务能力39一、申报学校基本情况基本信息学校名称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是否国家、省级示范校(骨干、重点校)国家级示范是否承担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任务的单位或地区(试点名称)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院校是否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专业建设联系点单位否举 办 方省级政府地市级

5、政府行业企业其他全日制在校学生(人)17062学校类型公办高职通信地址商丘市神火大道566号邮 编476000学校网址http:/法人代表信息姓 名刘合行职 务院长办公室电话0370-3182005传 真0370-3182121手 机18837019666E-联系人信 息姓 名闫杰生职 务实训中心主任办公室电话15713709155传 真0370-3182121手 机13598384699E-面积与仪器占地面积(亩)1743总建筑面积(平方米)569239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158330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平方米)354881实验实训场所占地面积(平方米)114978实验实训场所建筑面积(平方

6、米)98312仪器设备总值(万元)12337大型专用仪器设备数量(台套)300生均(元)7230总值(万元)4800实验实训自开率()100%近三年年均为社会培训人次43000人办学经费与师资近三年办学经费相关数据总额(万元)生均(元)2009年2010年2011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财政拨款9619.2145588609.5607485375046学费(含住宿费)658965996870416038704026自筹经费其它15025088146.5教职工总数(人)1051专任教师数(人) 638 兼职教师数(人)310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教师数(人) 230具有高级工、技师、工程师等

7、职称的教师数(人) 350专业情况专业数62稳定招生专业数62近三年平均就业率()98.36主干专业情况序号专业名称设置时间年招生数在校生数累计毕业生近三年平均就业率()1建筑工程技术2005315837116098.62计算机应用技术2001300854109698.323计算机网络技术200413732256999.64计算机信息管理200310025549898.85印刷图文信息处理20075013410698.5职业技能鉴定站序号名称(附相关佐证材料)鉴定工种等级发证机构1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计算机调试工初级、中级、高级商丘市劳动和和社会保障局2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职业技

8、能鉴定所计算机文字录入员初级、中级、高级商丘市劳动和和社会保障局3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计算机网络应用师初级、中级、高级商丘市劳动和和社会保障局4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建筑材料实验工初级、中级、高级商丘市劳动和和社会保障局5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抹灰工初级、中级、高级商丘市劳动和和社会保障局6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木工初级、中级、高级商丘市劳动和和社会保障局7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瓦工初级、中级、高级商丘市劳动和和社会保障局校企合作经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

9、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建校以来,我院紧紧围绕“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宗旨,积极探索全方位、多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努力实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为目标,为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搭筑平台,培养锻炼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1.成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和协调校企合作工作。2010年,我院成立了以分管教学副院长为组长、教务处和各系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校企合作办公室”,统筹、指导和协调校企合作工作,搭建学院与企业对接平台,促使校企合作工作健康、快速发展。2.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产教研结合”。 我院现有校内实训室313个,其中物流仓库、校园超

10、市等多个实训室为校企合作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室,学生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在经理(指导老师)的管理下为企业和学校提供生产服务。我院还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依托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我院已与河南冰熊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富士康集团、河南神火集团、科迪集团、郑州新锐电子有限公司、福建宁德贝迪集团动物药品厂、商丘教育电视台、慈溪市瑞建电子元件厂、广东华奥电子元件厂、北京立业柯达电子有限公司南京金球机床、国家写生基地等264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满足了学生市场调研、专业实习、假期社会实践以及半年企业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的需要,为学生今后就业和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职教育研究所共组织立项院级课题54

11、项;组织立项考试、考核模式改革专项课题26项;申报省“十二五”规划课题21项(立项重点课题3项,规划课题9项);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6项。组织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结项7项(重点课题2项,规划课题5项),院级课题结项54项。组织开展了第四届院级高职教育教学研究优秀成果的评选活动,共组织参评成果178项;组织申报的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有4人获1等奖、11人获2等奖。创新成果,服务“三农”。我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项目取得重大突破。2011年6月,河南省科技厅专家验收组,对我院生物系与河南省农科院合作项目“郑麦 7698”百亩高产示范方进行现场验收。该品种由张慎举教

12、授、田伟副教授、郭振升副教授、皇甫自起研究员主持并组织该专业师生全程参与高产创建活动,同时将产学研结合环节有机地融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该项目已系统实施两年。测产结果是“郑麦7698”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达740.3公斤,其中15亩(1公顷)亩产高达756公斤,均创我省强筋小麦高产攻关田现场实打验收的最高纪录,受到省、市农业科研单位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评价。这一高产纪录既为商丘市乃至全省的优质小麦高产创建提供范例,也为我院“示范后”建设增添新的光彩。收到了科技创新、师生参与、服务三农等多重效益。张慎举教授荣获2011年度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科技特别奖,并在河南电视台受到省领导表彰。工学结合人

13、才培养模式实践广泛加强校企合作,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取工学交替、项目驱动、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每个专业探索和创新出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阶段式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园艺技术专业的“双线式2-3-1”人才培养模式、畜牧兽医专业的“产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模块化后置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电子商务专业的“学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4+1+1”人才培养模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全程工学交替能力螺旋上升”人才培养模式、建筑工程专业的“4+1+1”人才培养模式、软件技术专业的“学训合一,公司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等。近年来,我院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拓展渠道,深化合作,新增校外实训基地27个,除毕业顶岗实习外安排学生校外实习80250人日,涉及21个专业。经贸系旅游管理专业的“212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园林食品加工系食品相关专业与山东凯欣食品有限公司、郑州三全食品有限公司、商丘广益食品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展的顶岗实习,生物工程系与在青岛的荷兰世界知名企业瑞克斯旺种苗集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