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心得体会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451890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真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认真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认真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认真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真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心得体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真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心得体会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教育部门认真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特别强调严防校外培训旧态重演,各地要指导学校严格控制寒假书面作业总量,让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何为有意义的寒假?可能先要回答寒假的意义是什么。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说,学生需要在学期之间有一段较长的放空时间,让身体得到休养生长、心灵获得滋养成长。寒暑假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但曾几何时,我们对待寒暑假的态度往往是“去学生中心”的,在“双减”之前尤甚。学生寒暑假安排的权限常常掌握在学校、老师和家长手中:学校会缩短假期,毕业班学生补课成常态;老师会布置各种寒暑假作业甚至“开小灶”;家长在各种

2、辅导班中精密计算时间缝隙和经济成本但是,学生是沉默的大多数。很多人甚至觉得假期安排是不需要倾听学生声音的。这种对学生假期的控制性安排,实际上能够归结为一种出于应对竞争的“家长主义”。在全球化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急于让教育变得更强、变得更安全、变得能够更精准预测,变得更没有风险。所以,不但中国父母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西方也有很多“直升机父母一一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刻监控和安排孩子的一切。但是,100%安全无风险的教育,恰恰违背了教育的真谛。荷兰教育家格特比斯塔在其代表作教育的美丽风险中提出,既然社会面临着那么多不确定性,教育的宗旨不是消除这些不确定性,

3、而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过程中发现与体会教育,才能看到真正美丽的教育风景。所以,要让学生拥有“有意义的寒假”的根本在于把寒假还给学生。“双减”政策也好,教育部发布的寒假安排通知也好,都是从政策层面释放出这样一种价值导向。但是,你也可能会说:“学校、老师和家长能买账吗?”即使“双减”以来,国家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是强有力且有明显成效的,但对于学校、老师和家长来说,显然不宜采取类似的监管方式,否则很可能会导致一轮又一轮的“猫捉老鼠”游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难有效果。对这些组织和群体而言,更根本的是通过政策导向不断推动教育观念的转变,不断打破旧有教育文化,形成新的教育共识。什么是旧有教

4、育文化?简单来说就是以成功学为单一标准的社会文化在教育领域的延伸。现在很多学生和年轻人都害怕放寒假,不但是害怕假期作业和工作负担基本没减,更害怕的是寒假过年的时候免不了遭受长辈的各种盘问:学生的成绩和排名,刚工作年轻人的收入和婚姻大事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已经大幅提高,但社会文化似乎并没有多大变化,更多还是持一种物质性并且能够比较的标准:读书时要考更高的分数、升更好的学,毕业后赚更多的钱、当更大的官这种单一性的衡量标准在教育领域的典型表现就是“五唯”。不打破这种文化,大家自然担心在假期里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新时代教育要回归常识。而教育回归常识,要从尊重儿童和学生开始,要倾听他们的声音。问问他们是愿意在假期拥有不同于学校的体验,还是换个地点复制课堂?是愿意在阳光里无忧无虑奔跑,还是一遍又一遍枯燥地刷题?只有当儿童和学生得到真正的尊重,才会真正制衡教育消费主义和“家长主义,从而延缓甚至拒绝“童年的消逝”。假期是学生发现自我的重要时光,无论是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都可能会看到教育的更美丽风景,从而更好通往个体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